要看蟋蟀產卵,不必怎樣大規模地準備,隻需有點忍耐心就行了。六七月裏,捉一隻雌蟋蟀,放在底上鋪著一層泥土的花盆裏,再用玻璃或銅絲網罩著,防它逃走,而且常常掉換鮮菜葉,不要使它挨餓。這樣布置停當後,如其你還肯熱心地一次一次訪問,那一定能夠給你一個滿足的報酬。
雌蟋蟀產卵時,將產卵管垂直地插入泥土中,靜靜地伏著,過了好多時,拔出產卵管,休息一會兒,再到別處去,在它勢力範圍內的全麵積上,一次一次地反複著。大約經過24小時,產卵工作方才完畢。
我們如其撥開花盆中的泥土,便能看到呈兩端圓的圓筒形,長約兩毫米,稻草似黃色的卵,各個孤立,垂直地並列在土中。凡是兩厘米深的地方,便能尋得。一隻雌蟋蟀大約要產五六百枚卵。卵數這般多,大概在短期間內,還要經過殘酷的淘汰。
卵在產後的第十五六天,兩點圓圓的帶赭色黑眼在前端隱隱地看得出了。這時,這兩個黑點的稍上方,就是圓筒的頂點,有一個小小的圓圈痕顯現,這就是破裂線。不久,卵透明了,連幼蟲的環節都看得出。後來,卵頂被這蟄居者的額一頂,就沿著破裂線分離,抬起,掛在一邊,恰像小壇的蓋子。小蟋蟀就從這魔術箱裏出來了。
產卵的姿態
幼蟲出來後,殼依舊膨脹地留著,光滑、潔白,一些沒有傷痕,球帽似的蓋子倒掛在口上。鳥卵殼往往被雛鳥啄得七洞八穿,但蟋蟀的卵殼倒有更好的裝置,隻需用額一頂,便因鉸鏈作用完全像象牙筒似的開了。
抬起象牙筒似的蓋而出來的小蟋蟀,身上還有繈褓似的一層薄膜緊緊地包裹著。蟋蟀有著長長的須和長長的腿,就這樣從卵中出來,一定砸砸碰碰,有許多不便,所以要這樣一件產衣。當它一出卵口,便把這層薄薄的繈褓脫去了。
脫去薄紗般的繈褓,潔白色的小蟋蟀立刻和頭上的泥土開戰。它用顎咬咧、掃咧,細碎的塵埃,便用腳蹴向後方。終究到達地麵,浴著和暖陽光、同時,和蚤一般大、非常孱弱的它,已投在生存競爭的危險旋渦中了。經過24小時,體色變成黑楨色,和成蟲相仿。當初潔白的身軀隻剩一條狹狹的白帶,繞在它的胸際,恰像剛學步的孩子,胸口縛著一根牽帶。
它舞著長長的觸角,慢慢地走,高高地跳,隻須提防要殘殺它的敵人——蟻。
到十月底,天氣逐漸冷起來,就著手掘穴了。起初掘得很起勁,在容易掘的土地上,隻須兩小時光景,就全身沒入地下。此後得到閑暇,便每天掘一點,所以隨著天氣的加冷,身子的長大,它的穴也漸漸地越掘越深,漸漸大了。這樣在地下過冬,到來年春天,又跳到地麵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