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斯篤(Pest)又叫黑死病,也有人叫作鼠疫。在古代也有過好幾次大流行,最著名而又最悲慘的一次,是歐洲中世紀將終,11世紀中葉,在美索不達米亞地方開始的。後來12世紀、13世紀十字軍東征歸去,就帶到歐洲,遍地蔓延;14世紀達到最嚴重,一直延到17世紀終了,一共延續了700年。這時,罹疫死的人,約有2500萬,已占當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前清光緒末年,我國遼寧省一帶,也曾發生過嚴重的百斯篤。

原來百斯篤有三種:腺百斯篤、百斯篤敗血症和肺百斯篤。肺百斯篤就是百斯篤肺炎,由咳嗽散布病菌,所以病人陸續發生,流行最猛烈。不過我國和印度地方,肺百斯篤很少,大多數(幾乎全部)是腺百斯篤和敗血百斯篤。這兩種病,都是由鼠間接地傳給人們,所以這地方的鼠類間,如其有百斯篤流行,不久居民間就有病人發生。至於從鼠傳到人們的經路,從來以為是由手足上的皮膚破損處侵入,有幾處地方竟然發布禁止跣足令!擔任傳播病菌責任的,實在是蚤。

研究百斯篤菌和蚤的關係,是在1900年左右起的。1898年西門(Simond)氏最先認定百斯篤菌是在蚤的胃中繁殖的。1905年,多數研究者,尤其是在印度的百斯篤研究委員會中的人們,確認在鼠類間傳播病疫的是蚤,而且斷定把病菌再傳給人們的,也同樣是蚤。此後20多年,在各地調查研究的結果,使這種主張更加確實。

百斯篤菌,若為別種吸血蟲所吸,便在消化管內僵化了。如其是蚤的話,就在那邊繁殖,而且連到蚤糞中,都可找出許多保有毒力、能夠作為感染源的百斯篤菌。

要證明百斯篤菌是由蚤類傳播,還有一個很好的試驗:我們捉一隻鼴鼠,關在籃子裏,去掛在病房中,離開地麵約三分米,使蚤能夠跳到。那麽不久這鼴鼠也染百斯篤了。這時離開地麵有三分米距離,百斯篤菌不生翅膀,不會飛上去,而且籃子蓋著,害病的鼠也無法進去;說是由蚤跳上去傳播的,恐怕誰也不會反對吧?傳播力的大小,又因蚤在宿主間的遷移性而定。所以上麵說過的遷移性最大的印度鼠蚤,最被人們注意。

百斯篤菌(黑色部分)在蚤胃中增殖的狀態s.胃;pv.前胃;mp.附著咽頭的盤肉。

現在我們再把蚤傳播百斯篤菌的途徑來研究一下:有些人也許要這樣想:莫非也和蚊子傳播瘧疾一樣,將在唾腺中等候的菌注入人體?其實完全錯誤。印度的研究委員會認定不是在被蜇咬時感染的,而糞便中的菌才是感染根源。因為蚤有一麵吸血、一麵在宿主身上撒糞的習性。糞便黏在宿主身上,不會落下,而且像上麵說過含著有毒的許多病菌,於是,這些病菌就從皮膚的毛孔中侵入。

難道蚤吸血的時候,消化管裏的**不會倒流注入人體中嗎?難道在消化管內繁殖的病菌不會跟了這些**一同侵入嗎?研究者們懷疑了,於是再埋頭試驗。1914年英國的培各脫(Bacot)和馬爾汀氏(Martin),對這問題給予正確的解答。就是:百斯篤菌在蚤的消化管內繁殖異常迅速,結成涼粉似的塊狀,幾乎將整個胃塞住。於是這蚤益發感到渴燥,拚命地向人和鼠蜇刺。可是胃被塞定,吸入的血液不能進去,反而倒流,從蜇口注入人體內,這些逆流的血液,曾和往前胃的百斯篤菌的凝塊相接觸過,所以有多數百斯篤菌混在裏麵。不用說病就因此傳染了。

普通傳播百斯篤的,多是印度鼠蚤,但前次在我國遼寧省蔓延的,卻是由歐洲鼠蚤從西伯利亞外蒙古一帶傳入。此外,有傳播百斯篤可能性的蚤,全世界一共20種,所以即使印度鼠蚤不多的地方,也不能十分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