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盧人
1.提圖斯·李維,《自建城以來》,奧布裏·德林考特(譯),1960年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第二章 哥特人
1.尤金·多曼,《一個自由的奴隸》,1968年
2.大衛·卡蒙,《永恒之城的陷落:羅馬文藝複興時期的文物古跡保護》,2011年
3.彼得·布朗,《聖徒崇拜》,1982年
4.佐息末,《新曆史·卷五》,格林和查理出版社,1814年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9.索卓門,《基督教會史·卷九》,《尼西亞派和後尼西亞派教父·係列二·卷二》,切斯特·哈特蘭夫特(譯),1890年
10.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卷三·汪達爾戰記》,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16年
11.同上
12.哲羅姆,《第127封信函〈致普林奇皮婭〉》,《尼西亞派和後尼西亞派教父·係列二卷六》,弗裏曼特爾、路易斯和馬特利(譯),1893年
13.奧羅修,《反異教史·卷七》
14.同上
15.索卓門,《基督教會史·卷九》,《尼西亞派和後尼西亞派教父·係列二卷二》,切斯特·哈特蘭夫特(譯),1890年
16.哲羅姆,《第127封信函〈致普林奇皮婭〉》,《尼西亞派和後尼西亞派教父·係列二卷六》,弗裏曼特爾、路易斯和馬特利(譯),1893年
17.彼得·布朗,《奧古斯丁·希波》,1966年
第三章 還是哥特人
1.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秘史》,洛布古典叢書第290卷,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35年
2.馬格納斯力·奧裏利烏斯·卡西奧多魯斯,信函,引述布賴恩·沃德·珀金斯:《從古典時代到中世紀:公元300—850年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城市公共建築》,牛津曆史專著,1984年
3.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第六卷,第18頁,洛布古典叢書,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24年
4.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第六卷,第25頁,洛布古典叢書,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24年
5.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第二卷,第22頁,洛布古典叢書,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16年
6.同上
7.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第七卷,第17頁,洛布古典叢書,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24年
8.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第七卷,第19頁,洛布古典叢書,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24年
9.同上
10.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第七卷,第20頁,洛布古典叢書,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24年
11.同上
12.普羅科匹厄斯·愷撒利亞,《戰爭史》,第七卷,第22頁,洛布古典叢書,亨利·布朗森·戴維(譯),1924年
13.同上
14.同上
15.保羅·迭肯,《倫巴德史》,威廉·達德利·福克(譯),1907年
第四章 諾曼人
1.蘭伯特·赫施費爾德,《編年史》,格雷厄姆·勞德(譯),利茲曆史翻譯網,利茲大學,2004年
2.同上
3.威廉·馬姆斯伯,引述格雷厄姆·勞德:《羅伯特·圭斯卡德的時代:南意大利和諾曼征服》
4.阿瑪蒂·蒙特卡西諾,引述格雷厄姆·勞德:《諾曼意大利的征服者和教士》,集注叢考係列,1999年7月
5.傑弗裏·馬拉泰拉,《卡拉布利亞和西西裏伯爵羅傑及其兄羅伯特·圭斯卡德公爵之功績》,肯尼思·巴克斯特·沃爾夫(譯),密歇根,2005年
6.亨利四世的第18封信函,引述《皇家生活和十一世紀的信函》,西奧多·莫姆森和卡爾·莫裏森(譯),1962年
7.傑弗裏·馬拉泰拉,《卡拉布利亞和西西裏伯爵羅傑及其兄羅伯特·圭斯卡德公爵之功績》,肯尼思·巴克斯特·沃爾夫(譯),2005年
8.同上
9.威廉·阿普利亞,《羅伯特·圭斯卡德之功績》,格雷厄姆·勞德(譯),1096—1099年
10.傑弗裏·馬拉泰拉,《卡拉布利亞和西西裏伯爵羅傑及其兄羅伯特·圭斯卡德公爵之功績》,肯尼思·巴克斯特·沃爾夫(譯),2005年
第五章 西班牙人和路德宗信徒
1.引述路德維格·帕斯托爾:《中世紀晚期以來的教宗史》,1923年
2.路易吉·圭恰迪尼,《羅馬之劫》,詹姆斯·哈維·麥格雷戈,1993年
3.同上
4.本韋努托·切利尼,《切利尼自傳》,喬治·安東尼·布爾(譯),1956年
5.路易吉·圭恰迪尼,《羅馬淪陷》,詹姆斯·哈維·麥格雷戈,1993年
6.《馬裏諾·桑努托日記》,第六十五卷,1902年,第167頁
7.《馬裏諾·桑努托日記》,第四十一卷,1902年,第129—131頁
8.本韋努托·切利尼,《切利尼自傳》,喬治·安東尼·布爾(譯),1956年
9.《馬裏諾·桑努托日記》,第六十五卷,1902年,第165—167頁
10.《馬裏諾·桑努托日記》,第四十五卷,1902年,第133頁
11.路易吉·圭恰迪尼,《羅馬淪陷》,詹姆斯·哈維·麥格雷戈,1993年
12.同上
13.同上
14.同上
15.朱迪思·霍克,《羅馬淪陷》,1972年
16.《馬裏諾·桑努托日記》,第四十一卷,1902年,第129—131頁
17.本韋努托·切利尼,《切利尼自傳》,喬治·安東尼·布爾(譯),1956年
18.同上
第六章 法國人
1.約翰·弗朗西斯·馬奎爾,《羅馬:羅馬的統治者和製度》,1858年
2.瑪格麗特·富勒,《那些悲傷卻榮耀的日子:1846—1850年的歐洲報道》,拉裏·雷諾茲和蘇珊·貝拉斯科·史密斯編,1991年,1848年12月22日報道
3.瑪格麗特·富勒,《那些悲傷卻榮耀的日子:1846—1850年的歐洲報道》,拉裏·雷諾茲和蘇珊·貝拉斯科·史密斯編,1991年,1849年2月20日報道
4.霍頓斯·考紐,引述芬東·布瑞斯勒:《拿破侖三世:一生》,1999年
5.第六代拜倫男爵喬治·戈登·拜倫致信托馬斯·摩爾,1817年3月25日
6.引述希爾頓:《矛盾的跡象:英格蘭旅行者和教皇治下羅馬的衰落》,2010年
7.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8.約翰·默裏,《意大利中部旅行指南》,第三版,1853年
9.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10.納撒尼爾·霍桑,《筆記本》,1858年
11.拉斯金引文引述“‘羅馬稱不上纖塵不染,但畢竟是羅馬’,烏煙瘴氣、離經叛道、風景如畫”,理查德·瑞格利:《關於浪漫主義時期的羅馬》,2007年
12.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13.漢密爾頓·格雷夫人,《伊特魯裏亞墓地》,倫敦,1840年
14.查爾斯·狄更斯,《意大利風光》,1846年
15.喬治·黑德爵士,《羅馬:旅行的日子》,1849年
16.同上
17.摩根夫人,《意大利》,1821年
18.納撒尼爾·霍桑引述托烏·盧德維和邊凱瑪裏亞·皮薩皮亞編:《1764—1870年美國人在羅馬》,1984年
19.喬治·黑德爵士,《羅馬:旅行的日子》,1849年
20.奧多·拉塞爾引文引述諾埃爾·布萊基斯頓:《羅馬問題:1858—1870年奧多·拉塞爾羅馬報道節選》,1962年
21.引述費歐雷羅·巴爾托西尼:《十九世紀的羅馬:從日薄西山的聖城到旭日初升的都城》,1985年
22.約翰·默裏,《意大利中部旅行指南》,第三版,1853年
23.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24.同上
25.引述蘇珊·凡第弗·尼卡西奧:《皇城:拿破侖治下的羅馬》,2005年
26.引述瑪麗·吉布森:《1860—1915年娼妓業和意大利》
27.瑪格麗塔·佩拉加:《醜聞:19世紀羅馬的性和暴力》
28.同上
29.喬治·黑德爵士,《羅馬:旅行的日子》,1849年
30.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31.查爾斯·狄更斯,《意大利風光》,1846年
32.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33.同上
34.同上
35.同上
36.同上
37.查爾斯·狄更斯,《意大利風光》,1846年
38.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39.摩根夫人,《意大利》,1821年
40.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41.喬治·黑德爵士,《羅馬:旅行的日子》,1849年
42.同上
43.同上
44.同上
45.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引文引述亨利·詹姆斯:《威廉·斯托裏和他的朋友們》,1903年
46.《泰晤士報》,1849年5月9日
47.瑪格麗特·富勒,《那些悲傷卻榮耀的日子:1846—1850年的歐洲報道》,拉裏·雷諾茲和蘇珊·貝拉斯科·史密斯編,1991年,1849年6月21日報道
48.引述喬治·麥考利·特裏維廉:《加裏波第守衛羅馬共和國》,1907年
49.瑪格麗特·富勒,《那些悲傷卻榮耀的日子:1846—1850年的歐洲報道》,拉裏·雷諾茲和蘇珊·貝拉斯科·史密斯編,1991年,1849年7月10日報道
50.同上
51.威廉·韋特莫爾·斯托裏,《羅馬概況》,1863年
52.瑪格麗特·富勒,《那些悲傷卻榮耀的日子:1846—1850年的歐洲報道》,拉裏·雷諾茲和蘇珊·貝拉斯科·史密斯編,1991年,1849年11月15日報道
53.奧多·拉塞爾引文引述諾埃爾·布萊基斯頓:《羅馬問題:1858—1870年奧多·拉塞爾羅馬報道節選》,1962年,1860年7月12日報道
54.引述德裏克·貝亞勒:《加裏波第在英格蘭:意大利的政治熱情》,出自約翰·戴維斯和保羅·金斯伯格編:《統一運動時代的社會和政治:丹尼斯·麥克·史密斯紀念文集》,1991年
第七章 納粹分子
1.德·懷斯,《恐怖籠罩著羅馬》,1945年
2.丹尼斯·麥克·史密斯,《意大利和君主政治》,1992年
3.德·懷斯,《恐怖籠罩著羅馬》,1945年
4.引述小鮑敦·佩因特:《墨索裏尼治下的羅馬:重建永恒之城》,2005年
5.引述埃米利奧·金泰爾:《墨索裏尼時代的意大利:與外國觀察者的結伴之旅》,2014年
6.引述佩裏·威爾森:《二十世紀的意大利女性》,2009年
7.引述埃米利奧·金泰爾:《墨索裏尼時代的意大利:與外國觀察者的結伴之旅》,2014年
8.同上
9.引述保羅·科爾內:《墨索裏尼治下的意大利:法西斯黨和民意》,2012年
10.同上
11.克勞迪奧·弗拉卡西,《羅馬戰場》,2014年
12.同上
13.同上
14.同上
15.同上
16.羅伯特·卡茨,《致命沉默:教宗、遊擊隊和德軍占領下的羅馬》,2003年
17.簡·斯克裏夫納,瑪利亞·盧克,《與德軍同在羅馬》,1945年
18.賈科莫·德韋內德蒂,《1943年10月16日》,埃斯特爾·吉爾森(譯),2001年
19.同上
20.同上
21.同上
22.同上
23.同上
24.簡·斯克裏夫納,瑪利亞·盧克,《與德軍同在羅馬》,1945年
25.同上
26.德·懷斯,《恐怖籠罩著羅馬》,1945年
27.簡·斯克裏夫納,瑪利亞·盧克,《與德軍同在羅馬》,1945年
28.德·懷斯,《恐怖籠罩著羅馬》,1945年
29.同上
30.簡·斯克裏夫納,瑪利亞·盧克,《與德軍同在羅馬》,1945年
31.同上
32.同上
33.德·懷斯,《恐怖籠罩著羅馬》,1945年
34.簡·斯克裏夫納,瑪利亞·盧克,《與德軍同在羅馬》,1945年
35.同上
36.德·懷斯,《恐怖籠罩著羅馬》,1945年
37.簡·斯克裏夫納,瑪利亞·盧克,《與德軍同在羅馬》,1945年
38.同上
39.同上
40.同上
41.亞曆山大·斯蒂爾采訪奧爾加·迪·維羅裏,引述亞曆山大·斯蒂爾:《慈悲和背叛:法西斯陰影下的五個意大利猶太家庭》,1991年
後記
1.《意大利共和報》,2015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