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
顧明陽和顧明月兩人都蔫蔫的坐在那裏,二人誰都沒心情學習。
唐靜靜看著兩人沒精打采的樣子,給他們煮了梨汁,兩人也沒動一口。
顧明月開始懷念當時在青山村裏的日子,“幾個月前咱們還在搓燈籠子賣冰粉呢。”
“是啊,過得挺快的。”
“都好幾年了。”顧明月說道。
說完兩個人都沉默了。
顧明陽知道妹妹的心思,她何嚐不想念娘親呢?
印象中的娘親英姿颯爽,可不像現如今公主那般。
瘦的一陣風都能把她給吹跑。
顧明月終於忍不住的說道,“也不知公主去哪兒了。”
“你想見公主?”
“不了,咱們還是不要給她惹麻煩了。”顧明月猶豫了半晌,才搖了搖頭。
“你要是想見,我帶你去。”
“哥哥自己也想見娘吧,還非要隱藏。”
顧明陽臉上閃過了一絲尷尬,緊接著起身。
看著唐靜靜也不在外麵,膽子逐漸大了點,旁人若是知道他們的身份還有些危險。
要是公主知道他們的身份,定會想辦法替他們隱瞞。
他也不忍心看著娘親再這樣日漸消瘦下去了,公主當年沒能保下他們,也是身不
由己。
“咱分頭行動。”
顧明月瞬間就機靈了起來。
急忙穿好了衣服和鞋子,就想往外麵跑。
“哥哥,頭怎麽能分開呢!咱們是分開行動。”
顧明陽看著顧明月那傻憨憨還一本正經的模樣,抿了抿唇。“你開心就好。”
唐靜靜正在忙著洗衣服。
兩人稍稍整理了一番,直接偷偷溜了出去。
平日裏唐靜靜知道少爺和小姐在書房讀書,也不會過多的去打擾。
兩人走到人來人往的街道上,看著路麵上那麽多的人,顧明月突然覺得有些氣惱。
她氣的跺了跺腳,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公主都已經出去了,咱們去哪找?”
顧明陽也轉了轉,是啊,公主說不定早就坐著轎攆回宮了。
他家對麵的一家茶館二樓。
公主扮半掩著窗戶,一直盯著唐綰綰家門口。
看到兩個孩子慌裏慌張的在路邊找人,淚水奪眶而出。
起初她隻是有一點點懷疑,如今真相大白了,那兩個孩子就是她的親生孩子。
“公主咱們不回宮嗎?您在唐娘子家附近坐著幹嘛?”丫鬟疑惑的問。
公主都已經在這兒做了一個時辰了,半口水都沒喝。
今日他
們悄悄的出來,本來就她一個人跟著公主,丫鬟生怕會有什麽危險。
公主一直背對著丫鬟,丫鬟也並沒有看到公主眼底的淚。
她匆忙的擦了一下淚水,又恢複如常。
這件事情絕對不能被外人所知。
兩孩子轉了一大圈,似乎找什麽東西沒找到,神色暗淡的回了家。
公主站起身,隨意的解釋,“隻是隨意的坐在這裏,想體驗一下煙火氣,畢竟好幾年沒出來了,本宮也是時候該走出來了。”
“小姐,有那麽多的鋪子,咱們何必選擇這一家呢?這茶水……不幹淨。”丫鬟嫌棄的說道。
給公主的東西哪些不是最好的,茶館的東西這種廉價的東西壓根配不上公主。
公主看了一眼翠枝,也並沒放在心上。
“咱們走吧。”
翠枝看了一眼窗外,並未看到半點異常的東西,乖巧的跟在公主的後麵。
回了宮,公主把自己關在屋子裏。
外麵的幾個丫鬟圍著翠枝,“公主怎麽出去了一趟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了,你們出去幹什麽了?”
翠枝知道在這宮裏眼線眾多,她笑著說道,“還能遇到什麽事情,現如今政通人和的,街上熱鬧的很,
公主也隻是隨意出去轉轉而已,許是累了吧。”
其他的宮女看著從翠枝的嘴裏撬不出來什麽東西,又聊了幾句就離開了。
禦書房
有小太監在皇帝耳旁耳語一番。
皇帝皺了皺眉頭,“朕知道了。”
小太監退下去。
徐公公來給皇帝添茶,看著皇帝疲憊的坐在那,善解人意的說道,“聽聞唐綰綰家中也是一對雙胞胎,公主看到他們,想起來了自己的孩子,觸景生情罷了,皇上您不必憂思。”
皇帝良久的沉默。
徐公公斟酌了半晌,大著膽子幫皇帝研磨。
皇帝歎息了一聲,“當初的事情,也是朕對不起那丫頭。”
“皇上,您是為了天下的百姓,怎會有錯,公主身為皇室之人,一定會理解您的所作所為的。”徐公公順勢跪了下來。
皇帝的臉上閃過了一絲釋然。
“農工人那般有才華之人,竟給人做填房,真是委屈了。”
“聽聞顧靖川也是頗有才華的,在青山縣也是受人敬仰,更何況他們夫妻二人感情甚篤,農工人之前其貌不揚,又和潑婦無疑,村裏人對她避之不及,不知經過了什麽事情,農工人突然幡然醒悟了,和顧家
相公也是一起為青山縣做貢獻,顧相公為她,連小妾都……她談何委屈。”徐公公說著,眼底閃過了一絲狠意。
皇帝狐疑的看了一眼徐公公,隱約聽出來了,一絲不對勁。
經曆了什麽事能讓人幡然醒悟,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還有小妾?
村裏的書城連公明都沒考取,早早的就納了妾?
他還有從未聽過關於顧靖川的妾的事情,不由得有一絲八卦。
“那個妾,可有耳聞?農工人這般有才華,能和小妾和睦相處?”
“不知怎的那小妾早逝,還……聽聞死狀慘烈。”徐公公欲言又止。
皇帝更加狐疑了,他看著徐公公的目光也變得帶著幾分探究,“你對她的事情,了解的還挺多。”
“為皇上分憂,是奴婢分內之事。”徐公公知道皇帝在忌憚自己,乖巧的跪在地上。
他低垂著頭,眼底有一閃而過的恨意和憤怒。
“那位顧相公倒是有福氣的,前前後後娶了三個,還生了雙胞胎。”皇帝對顧靖川這個書生已經不喜了。
年紀輕輕,貪圖享樂。
“農工人家中的那兩個孩子精雕玉琢的十分精致,帶出去說是皇親國戚也不足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