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嫋嫋涼風動,淒淒寒露零”,白居易在詩中點明了寒露節氣的主旨——變冷。“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寓意天氣將要從涼爽轉變為寒冷。的確,在這個節氣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將進入深秋,東北則可能入冬。除了台灣和華南沿海,我國的台風登陸季節也將結束。寒露比白露晚了一個月,和白露相比,寒露時的露水已有寒意,故而得名。
寒露節氣在每年的10月8日前後。這個時期,用“金秋送爽”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也很好地概括了溫度和濕度“雙降”的天氣狀況,要格外注意保暖。不過,節氣是對天氣的提煉和濃縮,而且最適用於古人生活的中原地區。
寒露也表現為氣溫的大幅波動,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比如在有的年份裏,華南和福建此時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天。所以,各地還是要根據氣溫變化,靈活增減衣物。
金秋送爽
寒露節氣時,雖然氣溫波動幅度大,偶爾還會回暖,但總體上幹冷空氣越來越強,全國氣溫越來越低。氣象資料顯示,寒露時漠河等地的氣溫已經降到零下5℃以下,大小興安嶺、長白山、阿爾泰山區和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已經低於0℃,長城以北地區氣溫基本上都低於5℃,長江以北地區氣溫基本上都低於15℃。而最低氣溫高於20℃的區域,基本上都在南嶺至武夷山以南,隻有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幾個省了。
東北、新疆、青藏高原一帶的人們必須穿棉衣了,在北方其他地方也必須穿夾克外套;除了華南、福建和台灣外,南方地區的人們需要換上長袖,甚至還要準備夾克外套備用。不過此時,華南、福建和台灣仍然在夏季,可以穿短衣短褲,尤其是海南南部和南海諸島,還是一派盛夏景象。
為什麽會形成這種局麵呢?這是因為我國的地形多山,冷空氣南下要越過重重障礙。第一道屏障就是長城附近的山脈,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長城內外的氣溫差別這麽大;之後是江南丘陵,最後是南嶺和武夷山。當冷空氣跨過南嶺和武夷山後,本身力量就是強弩之末,再受到溫度28℃以上的南海和台灣海峽海水的影響,自然降溫能力弱小,無法撼動華南的夏天。
不過,雖然南方溫度降幅有限,但濕度下降。寒露節氣前後,幹冷空氣的“降濕”效果再上一個台階,北方的降水量和濕度在秋分的基礎上再打折扣,而南方的濕度急降,盡管溫度還比較高,但憋悶炎熱的體感一掃而光,再也不會出現類似“回南天”這樣的潮濕天氣了。人們常常感到秋高氣爽,一方麵是因為隨著降雨減少,天空雲量越來越少,所以顯得“秋高”;另一方麵是由於濕度降低,人體感覺舒爽,謂之“氣爽”。
五穀豐登和寒露風
寒露是收獲的季節。這段時間,秋熟作物已進入成熟的最後階段,譬如我們賴以生存的口糧——能製成大米的作物水稻,正在抽穗揚花時期。一般來說,晴天和幹燥氣候最利於作物成熟,老天爺正好在寒露時趕走水汽,氣溫不至於很低,降水稀少,濕度降到接近冬天的水平,這些都是農作物成熟和收割的有利條件。對於處在季風氣候的中國來說,寒露時節能遇到這樣的天氣,可以說是“老天爺賞飯吃”。
但凡事總有例外,有一種災害性天氣專以寒露節氣為名,它就是“寒露風”。寒露風不是寒露時的風,而是指此時大規模的降溫使晚稻抽穗揚花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其減產的災害性天氣,分為幹性和濕性兩種。幹性的寒露風,一般是由寒潮爆發性南下導致的,往往伴有大幅度、大範圍的降溫和狂風,降溫和風力都會致災。濕性的寒露風和連綿陰雨有關,一般風力不大,降溫不是太強,但由於均溫持續偏低,濕度偏大,對水稻的影響更大。
冷雨和初雪
寒露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雨水都在迅速減少,華北平原10月的降水量普遍比9月再減少一小半,江南和華南10月的降水量比9月少得更為明顯,可見水汽減少的程度之大。與此同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的曲線非常陡峭,是天氣變冷最為顯著的一個節氣。因此,寒露節氣的雨最符合“一層秋雨一層涼”的意境,通常每次降雨都伴隨著大幅降溫。從現代氣象學意義上說,此時的雨大多是“冷鋒雨”,在衛星雲圖上表現為細長的長條,冷鋒過後會導致降溫。
當冷雨在高空1500米左右溫度降到0℃時,就有可能發生雨轉雪或者雨夾雪。寒露節氣時,這種天氣轉變在大小興安嶺、長白山區、青藏高原和新疆阿爾泰山屢見不鮮,甚至湖北神農架、山東泰山等地有時候也會出現下半年的第一場雪。對這些地方來說,寒露意味著冬天的到來。
當然還有一種相反的情況,那就是“台風雨”。眾所周知,台風是海洋暖濕氣團極盛下的產物,一般在副熱帶高壓的引導下登陸我國,登陸後通常會引進強大的暖濕氣流。盛夏時,海洋暖濕氣團不如大陸幹熱氣團的溫度高,所以台風雨引發的是降溫效果;而到寒露時,海洋暖濕氣團的溫度高於大陸幹冷氣團,所以此時的台風雨就是“暖雨”了。
“台風王”輩出
在寒露節氣,我國大陸地區的溫度和濕度都大幅下降時,西北太平洋的台風活動卻進入了全年最後一個活躍期,也是台風最強的時期。寒露和霜降節氣,是菲律賓以東洋麵台風最強的時候。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的台風——泰培,就出現在1979年的寒露和霜降節氣之間,飛機探測結果表明,它的中心氣壓低至870百帕。一般來說,氣壓越低,台風越強。
不過,我國近海的海水溫度此時已大幅降低,幹空氣增多,使得台風到達近海尤其是華東沿海後,力量明顯減弱。因此,寒露節氣後,福建中部以北的台風登陸季已經結束,台風隻能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中南部和台灣中南部登陸了。例如,2015年寒露節氣前,超強台風彩虹登陸廣東湛江,1999年寒露和霜降節氣之間,9914號強台風丹恩登陸福建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