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中的名句“萬類霜天競自由”,是霜降節氣的最佳代言詩句,它將霜降和晚秋景象緊密地聯係到一起。對於此時的蕭瑟景象,不少文人都為它留下了千古名句,如“氣肅霜降漸冷涼”,再如“霜降春林花委地”,還有大家都熟悉的“月落烏啼霜滿天”等。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一般來說,霜降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霜是水汽在物體表麵凝華而成的冰晶。顧名思義,冰晶通常要在物體表麵溫度降到0℃以下時才能形成,不然就化成水了。霜降時,寒潮南下,氣溫急降,水汽大幅減少,要注意經常補水,吃滋潤的水果。霜降節氣象征著寒冷的晚秋,冬天離我們更近了。

霜降之風

早在霜降節氣之前,冬季風就已席卷全國,甚至直達南海諸島。從霜降節氣起,北風的風力進一步增強。根據氣象數據統計,白露、秋分和寒露節氣,全國雖然也是北風呼嘯,但總體來說風力很小;霜降時這種局麵發生了改變,呼嘯的北風開始變得淩厲,秋天的蕭瑟逐漸被冬季的嚴酷所取代。

從溫度上說,寒露節氣時冬天已經控製了塞外,“關內”也即將大踏步進入冬季,所以這時的塞外之風,溫度都在0℃以下,任你怎麽壓榨都很難出一滴水。這樣的風掃過之處,樹葉全落,花草枯萎,人的臉蛋、嘴唇、皮膚也會皴裂,要注意防燥。

當然也有例外。霜降時,海南、廣西、廣東、台灣南部和閩南有時候會吹東南風,甚至還可能出現台風。譬如,2016年10月21日,台風海馬在廣東汕尾登陸,是10月下旬登陸該省的最強台風。在海馬到來之前,廣東、海南、台灣和福建就刮了好幾天東南風,海馬登陸後,粵東地區南風猛烈,並下起了大暴雨。

霜降陽光

為什麽霜降之風如此嚴酷?首要原因是,太陽輻射沒那麽強了,我國收到的熱量沒那麽多了。霜降時,太陽直射點已經到了南緯7度到8度之間,我國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大幅減少,而且在霜降之後還要繼續減少下去。北方日照時間短暫,早晚的陽光暖意不在;而南方的日光相對好一些,海南島、廣東沿海、台灣南部如果天氣晴朗,在中午仍然可以烈日當空。

陽光的減少,是氣溫下降、氣團變化、風力和風向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在我國以北的西伯利亞,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加之沒有海洋水體調節,這裏逐漸變成一個大“冰庫”,從霜降時起氣溫就長期保持在0℃以下。立冬後,西伯利亞的冰庫將打開大門,釋放出第一股寒潮,讓全國急劇降溫。

霜降氣溫

霜降時,現代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季範圍有所縮小,冬季範圍迅速擴張,正準備控製西北、東北、華北等地區,因此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一方麵,太陽輻射減弱,冬季風南下;另一方麵,南方東西排列的山脈對天氣有顯著的影響,不容忽視。

我國常常在這個時期迎來全年第一股寒潮。所謂寒潮,就是強冷空氣大舉南下,導致大範圍的、劇烈的降溫天氣像潮水一般鋪天蓋地襲來。需要注意的是,降溫必須範圍夠大,降溫夠猛,也就是最低氣溫夠低,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才能稱為寒潮。

不過,霜降的主題詞不僅僅是寒潮和降溫。華南、福建、雲南和四川的幹熱河穀地區仍然是夏天,可以出現氣溫30℃以上的炎熱天氣,有時甚至能達到高溫標準。如2019年的霜降節氣,雲南元江氣溫高達35℃,堪稱頂級“秋老虎”。因此,在霜降時,我國經常會出現南北溫度差別巨大的情況,最北端的漠河和最南端的三亞溫度之差有時甚至可達40℃以上。

霜降雨雪

由於寒冷幹燥的冬季風作用,霜降時我國大陸上的水汽明顯減少,導致秋燥升級。仍然以北京為例,當地10月的月平均降水量隻有24毫米。不僅北方如此,南方也是如此。福州和廣州10月的月平均降水量都比9月減少了一半以上,空氣濕度大幅降低,悶熱濕熱的感覺**然無存,繼續保持秋高氣爽。

在西南,華西秋雨接近尾聲。西風帶已經越過青藏高原,因此冷暖空氣不會在四川、重慶一帶交匯,這些地區的降雨減少,濕度也大幅降低。但值得一提的是,東北地區由於冷渦頻繁活動,這裏在霜降時降水減少的幅度沒有那麽大,有可能出現猛烈的暴雪,甚至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如2019年的霜降節氣,興安盟的阿爾山降雪量達33.7毫米,是最高級別的特大暴雪。 同時,遼寧營口至鞍山一線出現颮線,雷雨、大風、冰雹隨後抵達。

由於我國有冬季風“金鍾罩護體”,霜降節氣時的台風往往襲擊太平洋中的小島、菲律賓以及日本,很少到達我國。不過凡事總有例外,1949年以來,霜降節氣及之後登陸我國的台風仍有20多個,產生間接影響的更多,譬如2016年登陸我國的海馬、2019年影響我國的玉兔等。值得注意的是,霜降節氣出現的台風往往強度很大,有很強的致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