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們都會迎來一年之中最後一個以“立”開頭的節氣,這就是立冬,它代表著冬季就此開始。
和其他三個以“立”開頭的節氣相比,立冬是最名副其實的。立冬節氣時,我國進入冬天的麵積高達600萬平方千米。
立春時,我國大多數地方還是冬天;立夏時,我國夏天的麵積不到國土總麵積的四分之一;而立秋時,我國還處在氣溫最高的時期。為什麽會有這種情況?這和我國季風氣候的特點有關。相比而言,夏季風進得慢,退得快;而冬季風進得快,退得慢。因此北風一起,我國會迅速跨越秋天,進入冬天。
冬之乍來
我國的季風氣候之所以會呈現冬季風進得快、夏季風進得慢的特點,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海陸性質差異。由於海洋熱容量大,所以在春夏之交海洋升溫慢,在夏秋之交降溫也慢,夏季風的前進總是緩慢的。相反,大陸熱容量小,太陽輻射一旦減少就迅速降溫,冷空氣快速堆積,到立冬時如猛虎下山般南下,全國各地很快進入冬季。
其次是和地形、地貌密切相關。我國地形總體上呈三級階梯,越往西、往北地勢越高,往南、往東則地勢較低,如果再加上領海,就是四級階梯了。海洋暖濕氣流向內陸推進時是“爬坡”狀態,比較費勁,所以速度慢、勢頭緩和;而大陸冷空氣南下時,相當於從高空俯衝而下,有充足的勢能,往往勢如破竹,非常凶猛。這也解釋了為什麽立冬前後我國降溫的速度很快。
但與此同時,由於南嶺至武夷山一線的阻攔,立冬時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夏天,基本上集中在福建、廣東、廣西和台灣的沿海地區,當然還有海南省。值得注意的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影響,立冬時我國南海、台灣海峽南部和東海東南部仍然是夏天的海溫,釣魚島、東沙和西沙等南海諸島也是一派夏季景象。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麽立冬節氣時還會有台風存在。
立冬陽光
立冬來勢迅猛,前麵講的兩個原因很重要,但最基礎的因素,還是太陽輻射的變化。在立冬節氣前後,太陽直射點已經深入南半球,全國各地的日照時間都在減少,尤其是北方,夜晚時間越來越長。即使沒有冷暖空氣的因素,各地氣溫也在快速下降,尤其是青藏高原、新疆、內蒙古和東北地區,都已重重封凍,進入寒冷的嚴冬了。
除了日照時間減少、日照強度降低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讓立冬的陽光特別珍貴,那就是霧霾天氣。由於地表溫度降得比氣溫快,氣溫降得又比海溫快,所以立冬節氣時,水汽容易在地麵附近集聚,形成霧;而當冷空氣減弱時,又容易出現霾。在霧霾的影響下,陽光當然少了很多。
立冬氣團和風雨
立冬時,我國陸地上已是大陸幹冷氣團占絕對主導。這些氣團的來源地是廣袤的北亞大陸,它們一般在西西伯利亞平原或中西伯利亞高原堆積,隨後向南移動到蒙古高原,增強到巔峰狀態後,再挾地勢之威滾滾南下。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這些幹冷氣團的南下非常迅速,往往在兩到四天席卷全國,從新疆一直吹到南海諸島;幹冷氣團南下期間,我國會大範圍刮起強勁的北風。
正因為此,立冬時全國各地不僅溫度大幅下降,濕度也再度降低。北方白天的濕度甚至達到個位數,而在晴天時,南方白天的濕度也降到30%左右。在南方,立冬是“秋燥”感覺最明顯的節氣。
不過立冬時,暖濕氣流也沒有被“趕盡殺絕”,因為這個時候有一種天氣係統,叫南支槽。西風帶在冬季南壓,遇到青藏高原後分叉,高原南麵的一支被稱為南支西風。有時候南支西風在孟加拉灣向南彎曲,這就形成了南支槽。這時熱帶海洋水汽就會進入我國,一般情況下,南支槽越深,水汽輸送強度越大。正是因為有南支槽的存在,立冬時也會出現讓南方人談之色變的濕冷天氣。
立冬典型天氣
寒潮
立冬是寒潮最容易南下的時候。氣象數據統計顯示,冬季的11月和春季的3月都是寒潮多發的月份。2018年立冬前後,被媒體稱作“超凶冷空氣”的寒潮南下全國,速凍了整個長江中上遊,武漢國家站的平均氣溫從19.6℃暴跌至9.6℃,最高氣溫更是從25.1℃跌至10℃。而這樣的劇本,每隔兩三年的立冬都要來一次。
霧霾
和寒潮相反,霧霾是由於缺乏冷空氣,大氣擴散條件不佳導致的天氣現象。譬如2017年立冬節氣前後,我國沒有冷空氣來襲,華北、華東天氣靜穩,上海的AQI(空氣質量指數)多次衝破100,空氣能見度降低。霧霾天氣大多自立冬節氣起開始出現。
暴雪
立冬時,我國總體水汽減少,但新疆阿爾泰山區、天山山區和東北地區的水汽仍然豐富。新疆的水汽主要來自大西洋水汽。東北地區既有黃海、渤海的水汽注入,又有日本海的直接水汽供應,因此在冷暖空氣配合之時,往往會有暴雪出現。如2018年立冬節氣前後,受東北氣旋的影響,牡丹江降下特大暴雪,過程降水量超過50毫米,而降雪量也超過40毫米,遠超過特大暴雪的標準,甚至不到一個小時的降雪量就達到了11.8毫米,為曆史罕見。
幹旱
立冬時的幹旱,南方比北方更嚴重,這是因為北方早已進入降水稀少的時節。如2019年立冬節氣前後,華東地區的幹旱擴張到福建和兩廣地區,廈門自9月1日至立冬節氣的累計雨量僅為8.5毫米,汕頭自10月到立冬節氣的降雨量為零,均創曆史最少紀錄。
台風
雖然立冬時大陸全部由幹冷空氣控製,但熱帶海洋上依然熱力充沛,因此立冬節氣時,正是全年台風活動的最後一個高峰期。如2013年立冬節氣前後,超強台風海燕襲擊我國和菲律賓,造成嚴重影響;2018年立冬節氣前,台風玉兔又攜風帶雨逼近我國,福建發布了曆史上最晚的台風橙色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