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一年中兩次“日月平分”的節氣之一。因地球並不是正圓形,所以每年的春分時間稍有區別,但一般是在3月20日或21日。
春分時,太陽直射赤道,地球的白天和黑夜時間等長,晨昏線從南極點連接到北極點;不同於秋分後陽光的離開,春分後太陽直射點正式移動到北半球,且在夏至前越來越靠北,越來越靠近華南大陸,我國接收到的熱量越來越多。
古人認為,春分到來時,春天的一大半已經過去了。春分之前有三個春的節氣——立春、雨水和驚蟄,春分之後有兩個春的節氣——清明和穀雨。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春分之後,春益繁盛。
春風
春分時節的風,可以稱得上是春風了。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向,從西北逐漸轉為東或東南,風力柔順,風中帶水,越來越溫柔,越來越有生命力。賀知章有詩雲“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指的是農曆二月,其實就是陽曆3月,即春分前後。春分的風,像一雙塑造生命的手,讓沉睡的柳芽破皮而出;又像剪刀一樣鬼斧神工,裁出柳葉的模樣。
然而春分時,也是我國最後一股寒潮南下的時候。這個時候,東風和南風不得不讓位,西伯利亞幹冷空氣卷著西北風呼嘯南下。由於我國中東部此時氣溫很高,南北氣壓差加大,因此3月的西北風往往風力特別大,甚至超過隆冬時節。當高達8級至10級的大風掠過塞外,衝出沙漠時,它們往往帶著灰塵,裹挾著泥沙,讓天空一片灰黃,大地暗沉。這也是春風,對此著名作家林斤瀾曾經專門撰文敘寫,雖然這種春風粗獷可怖,但也酣暢淋漓。
西北風畢竟是春分的例外,它來得急,但去得也快。春分之後,東風和南風越來越多,北風越來越少,溫柔、可愛的風中,逐漸有了一絲暑氣。
春分氣溫
按現代氣象學標準,春分前後,才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季的開始。3月下旬起,躑躅於江南的春天突然大幅北躍,它與柔和的春風一起,渡長江、跨黃河,很快來到中原地帶。據氣象數據統計,3月20日前後,春天在我國中部迅速“突圍”,從江西、湖南直入河南,但受海洋影響,在東部地區的前進速度反而慢一點,3月下旬抵達江浙滬。
與此同時,春分時,從華南到江南,從江南到黃河流域,都是春天的地盤,麵積占我國總麵積的一小半,然而生活在春天裏的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一大半。可以說,春分是全國最多人同時經曆春天的節氣。
春分時節,仍然乍暖還寒。由於前期溫度快速回升,這時的寒潮降溫往往比冬天時更加迅猛。新疆、內蒙古和東北經常在一天之內降溫十幾攝氏度甚至二十幾攝氏度,最低氣溫仍然達到零下10℃甚至更低,華北平原甚至江南的氣溫也可以達到0℃以下。與此同時,夏季率先“發貨”的海南島,已經開始頻繁出現高溫天氣,海口的氣溫不時超過35℃甚至37℃。
春分氣團
春分時,正好是大陸冷氣團和海洋暖氣團激烈交鋒之時。上文中提到的東風、南風,就是海洋暖氣團的信使,它們羞羞答答,欲進還休。而西北風就是大陸冷氣團本尊,它們不甘心失去陣地,隔三差五地動員所有主力傾巢南下,就想把海洋氣團趕回老家。然而,時間和日光的天平倒向了海洋氣團這邊,盡管大陸冷氣團用盡全力,海洋暖氣團依然在一步步吞噬它們的地盤。
正是因為海洋暖氣團的北上,我國的風向已經以東風和南風為主導,西北風隻是偶然凶一下;也正是因為海洋暖氣團步步為營,我國的氣溫節節升高,濕度在不斷增大,降水在不斷增多。
春分時還有一種特殊的氣團,那就是大陸幹熱氣團,這是熱帶季風氣候所獨有的。每年3月中下旬,副熱帶高壓控製中南半島以及我國的海南島和雲南南部,這些地方就會吹起非常幹燥的西南風,與之相隨的是幹熱高溫天氣。
春分降水
隨著海洋暖氣團的北進,水汽豐富的東風、南風逐漸在我國吹開,春分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水呈現增加態勢。其中,北方尤其是華北平原從以下雪為主,轉為以下雨為主。以北京為例,這裏3月的平均降水量已經達到10毫米,比月增加了不止一倍。
而在南方,雨水已經比較豐富了。在華南地區,春分時節正是海洋暖濕氣團主力即將上岸的時候,如果有冷空氣滲透下來,這裏往往會出現傾盆暴雨,前汛期第一階段即將開始。而在江南地區,空氣的濕度也大大增加,出現了久違的中到大雨。而且隨著氣候變暖,現在江南地區在春分時也可以出現暴雨了。
如果說,驚蟄響起了驚醒蟄蟲的第一聲雷,那麽春分時的雷聲,不管是激烈程度還是頻繁程度,都會比驚蟄時大得多,足以讓蟄蟲徹徹底底地“起床”。春分時,伴有雷聲的強對流降水已經開始從南方擴展到北方,河南、山東等地的雷雨越來越多了。
春分陽光
春分時,大陸冷氣團和海洋暖氣團都沒有在我國取得主導地位。因此,我國上空的雲係變化比較快,降水總體來說以急雨、急雪為主,陽光還是比較充足的。而且,春分時太陽直射點到達赤道,還會進一步向北移動,因此全國各地的日照時間都在延長。
不過,兩個氣團勢均力敵,有可能在我國上空膠著在一起,形成持續連綿的陰雨天氣。在天氣學上有一個術語,叫“冬春連陰雨”,說的就是春分前後陽光稀少的天氣,多見於江南。如2020年3月,湖南永興一個月裏有27天在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