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立夏即事
[明] 蔡汝楠
一 開首夏,獨對落花飛。
幽僻還聞鳥,清和未換衣。
綠幃槐影合,香飯藥苗肥。
盡日柴關啟,蠶家過客稀。
迎夏
立夏時節,適宜的溫濕條件使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夏收作物有待收割,早稻急於插秧,農事活動進入繁忙期。農民們在田間忙得熱火朝天,帝王也沒有閑著。立夏這天,天子要率領百官去南郊“迎夏”,祭祀司夏之神祝融,以祈求獲得這一季穀糧滿倉的大豐收。古時,舉國上下對農耕都極為重視,因此“迎夏”儀式十分隆重。祝融不但掌管夏天,同時也是火神,為表達對他的尊崇,君臣一律要穿朱色禮服,佩戴朱色玉佩,車上插的旗子也全部都要是朱紅色。為將農耕落到實處,天子還會指派司徒官到農村勸耕和監督勞作。
稱人
“稱人”,就是稱體重。在二十四節氣中,有兩個節氣有“稱人”的習俗,一個是立夏,一個是立秋。這是因為酷暑即將到來,又到了苦苦煎熬、不思飲食的時節。為了弄清自己的身體狀況,人們要在立夏和立秋日分別上秤稱一稱,看看夏天過後體重掉了多少,在立秋時趕緊“貼秋膘”補一補。大人稱重時,雙手握住秤鉤,雙腳離地;小孩就坐在一個大籮筐裏,籮筐掛在秤鉤上。負責稱重的人嘴上要像抹了蜜似的甜,吉祥話不斷,稱老人時要說:“秤花一打八十七,老人家活到九十一。”稱小孩時就要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聽得大家心裏美滋滋的,掉體重的煩惱也忘卻了大半。
七家茶
古代的消暑方式十分有限,農民在烈日下做著繁重的農活,苦苦夏日尤其難挨,因此,民間才有各種對付苦夏的習俗。在蘇州一些地區,立夏這天要喝“七家茶”。衝泡“七家茶”的茶葉至少要來自七戶人家,可以是鄰居或親朋好友,總之不能用自家的茶葉。收集來的茶葉混在一起,需用去年的“撐門炭”來烹煮,據說喝了可以護佑身體健康。在浙江的農村,“七家茶”“七家粥”還意味著“嚐新”。各家各戶帶來自家炒好的茶葉,混在一起泡成“七家茶”;或者帶來米和豆子,煮成一大鍋“七家粥”。左鄰右舍借此機會聚在一起,飲茶、喝粥,忙中偷個閑,彼此互助打氣,共度夏忙時節。
立夏蛋
過去在立夏時,孩子們要玩一個有趣的遊戲,用的道具就是“立夏蛋”。立夏蛋是煮熟的雞蛋,煮好後放到一個小網袋裏,掛在孩子胸前。講究的媽媽會將立夏蛋裝飾一番,畫上好看的顏色,用五彩絲線編織網袋,下麵還留著長長的流蘇。古人認為光滑圓溜的蛋象征圓滿如意,掛立夏蛋可以保佑孩子平安度過夏日。孩子們更開心,“鬥蛋”可是這天獨有的遊戲,規則就是將蛋兩兩相撞,誰的蛋破,誰就輸了。蛋的尖端為“頭”,圓端為“尾”,頭撞頭,尾撞尾。最終,蛋頭勝利者是第一名,立功的蛋被封為“大王”;蛋尾勝利者是第二名,立功的蛋被封為“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