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直接用農耕時機命名的節氣。顧名思義,芒種節氣時,南方應該種植帶芒作物,如水稻等;而北方應該收割夏熟作物,如小麥等。

一般年份,芒種在6月6日前後。陸遊有詩雲:“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正是說明了芒種節氣期間,應該收獲什麽,應該種植什麽。

和小滿相比,芒種可以說是“溫濕齊升”,不管是溫度和濕度,還是日照和降水,都在迅猛增加,主雨帶從華南向北擴展,江南梅雨初現端倪;夏天在向北飛奔,關內平原盡是夏景。正是因為這個時令變化,芒種是夏種作物播種的最佳時間,也是夏熟作物收獲的最佳時間。

芒種烈日

芒種時,太陽直射點已越過三亞市,可以說來到我國陸地上了,距離“火力全開”隻差15天。因此,芒種時的陽光既熱烈,又處在上升期,無論南北都格外“火爆”,此時出門需要提防曬傷。尤其是在雲南和四川的幹熱河穀,新疆、內蒙古、甘肅的戈壁荒灘,陽光更為強烈。

芒種時,全國各地的日照時長都超過12個小時,而北方的日照時間比南方更長。以2020年為例,芒種時哈爾濱的日照時間達到了15.5個小時,而海口的日照時間隻有13個小時,兩者相差兩個多小時。並且由於北方大陸性氣候更明顯,空氣更加幹燥,所以升溫往往比南方更劇烈。

芒種之風

芒種時,南海夏季風達到全年的第一個高峰。南海夏季風,就是特別濕熱的西南風,從南海、孟加拉灣吹向華南和雲南陸地。夏季風裏的水汽被榨幹後,來到江南、江漢和江淮地區,就變成了幹燥、溫暖的風。而在北方,幹熱氣團從塔裏木盆地出發,一路向東,越吹越熱,常常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和京津冀吹出“幹熱風”。

雖然芒種時的北風已經很少了,但在兩種情況下還是會吹北風:一種是西伯利亞冷渦南下時,新疆、內蒙古和東北三省會吹西北風或偏北風;還有一種情況是,當東北風被冷渦控製後,冷空氣順勢南下,經過日本海、黃海、渤海,以東偏北風的形式吹向華北平原和江浙滬。

芒種之雨

龍舟水

所謂“龍舟水暴雨”,是南海夏季風爆發後,由季風水汽主導的暴雨,一般出現在5月底和6月初,也就是芒種節氣前後的副熱帶高壓北側邊緣,廣西、廣東、福建、湖南和江西南部基本上每年都會出現。因為有夏季風親自參與,龍舟水暴雨的最大特點就是水汽特別足,雨勢當然也會特別大。另外,由於冷空氣參與不多,所以龍舟水暴雨多發生在沿海地區以及山脈的迎風坡。

梅雨

遠在現代科學還沒誕生時,老祖宗就留下了“梅雨”的概念。梅雨是對雨的感性認識,在每年春夏之交,梅子黃熟前後,江左的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所以得名“梅雨”。如今科學發達了,現代人用理性和定量的方法來界定梅雨,於是就有了“入梅”和“出梅”的標準。按照此標準,芒種節氣前後,正是江南梅雨開始之時。

北方降雨

芒種節氣前後,我國有兩條雨帶:一是華南、江南中南部的龍舟水,外加江南東部剛剛出現的梅雨;二是東北和華北北部的雨帶,一般由冷渦甩下來的冷空氣和暖濕氣流匯合形成。如果水汽不太足,一般就是散點狀的冷渦雷雨;如果水汽足夠多,就有可能形成冷鋒或者氣旋,從而形成雨帶。

芒種氣團

受烈日烘烤,芒種時暖氣團占絕對主導。區別就在於,占主導的是大陸暖氣團,還是海洋暖氣團。如果按濕度性質來說,主導氣團就是大陸幹暖氣團和海洋濕暖氣團兩種。和之前的節氣一樣,大陸幹暖氣團從西南的崇山峻嶺、西北的戈壁荒灘出發,自西向東影響中東部地區;而海洋暖濕氣團暫時還是影響華南、福建和台灣等地區。

其中,西北幹熱氣團的勢力最大,向東傳播最為劇烈,所以芒種節氣期間,有時候我國會出現“溫度倒掛”的現象,也就是北方的氣溫可能比南方更高。另外,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黃海的氣流偶爾也會吹進我國陸地,這就是芒種時難得一見的濕冷氣團。

芒種溫度

在大陸幹暖氣團和海洋濕暖氣團的影響下,芒種時夏天在我國飛奔向北,隨著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相繼入夏,現代氣象學意義上的夏天已經覆蓋長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這不光是暖氣團的功勞,更主要的原因仍然是太陽直射點的北移。芒種前後,太陽直射點已在我國三亞以北,全國各地的日照時間都已超過黑夜時間,接收到的熱量也越來越多。

不過,俗話說得好,“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端午節一般在芒種節氣前後,此時偶然會有冷空氣從日本海、黃海方向吹來。這些海域的海溫都特別低,吹到陸地會帶來些許清涼。如果正好趕上下雨,那就要“凍三凍”了。如果是這個原因導致下雨,那麽華南都要降溫。

芒種典型天氣

江南梅雨

從2020年6月2日起,夏季風水汽在江南和華南北部,與出川的低渦切變雨帶結合,形成橫貫江南的梅雨帶(在華南北部叫作“華南龍舟水雨帶”)。由於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比較穩定,梅雨帶長時間維持在江南和華南北部。比如,湖南、江西和桂北等地的強降水一波接著一波,一直持續到6號;貴州南部、湖南、江西、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成為本次降雨的重點地區,過程累計雨量達200毫米~500毫米。

北方幹熱高溫

2020年6月4日,在大陸幹熱氣團的影響下,我國北方出現了大範圍高溫天氣。此次高溫區以河南為中心,蔓延到山東、河北、山西、陝西,以及湖北、安徽和江蘇北部。高溫區內,氣溫普遍達到35℃以上;在黃河和淮河之間,例如江蘇徐州,氣溫達到了38℃。而河南和山東的高溫更厲害,從河南濟源到山東梁山,出現了一條氣溫極高、濕度極低的“燒烤高溫帶”,這條高溫帶上普遍出現了40℃高溫,其中河南焦作的最高氣溫達41.8℃。

華南龍舟水暴雨

2020年6月6日,江南梅雨帶南壓到華南後,廣東珠江三角洲出現強烈的暴雨。其中珠海、澳門、香港的閃電極為密集,在頻繁的雷暴中,香港局地觀測到1小時100毫米以上的超級暴雨。這一波華南龍舟水暴雨,和小滿時的暴雨量級不相上下,但冰雹更少,雷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