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時節恰逢江南梅子成熟,很多地方都有煮梅的習俗。在青梅製成的眾多美食中,數青梅酒最富豪情。《三國演義》中,曹操以青梅煮酒邀劉備,與他共論天下英雄,此等豪情壯誌令無數人向往,不免也醉心於一壺青梅酒。邀上誌同道合的友人或惺惺相惜的對手,共飲青梅酒,暢談天下事,領略曹公的氣度與胸襟。
青梅
芒種時節恰逢江南梅子成熟,很多地方都有煮梅的習俗。新鮮的梅子是青色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梅。青梅味道又酸又澀,很少有人能直接入口。可是青梅獨特的天然酸實在誘人,對於講究飲食的中國人來說自然不肯舍棄,於是,把酸味轉化為可口滋味的方法層出不窮,這個過程就是煮梅。
青梅上市時間很短,稍不留意,青梅就變成了黃梅。鮮青梅適合做成脆梅、青梅酒、鹽漬青梅;熟透的黃梅可以製成話梅、梅子醬。如果你有耐心,不妨熬製一罐青梅露,把洗淨的青梅放入玻璃罐中,每碼放一層青梅,就撒一層白砂糖,蓋好蓋子,放置十五天以上即可。一勺青梅露,加水衝飲,酸酸甜甜,可以慢慢喝很久,夏季冰鎮後味道就更絕了。
在青梅製成的眾多美食中,數青梅酒最富豪情。《三國演義》中,曹操以青梅煮酒邀劉備,與他共論天下英雄。什麽是英雄?曹操認為:“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並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此等豪情壯誌令無數人向往,不免也醉心於一壺青梅酒。邀上誌同道合的友人或惺惺相惜的對手,共飲青梅酒,暢談天下事,領略曹公的氣度與胸襟。
青梅在古代是酒桌上常見的佐酒之物,有幫助醒酒的作用。北宋詞人周邦彥寫有“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裏”的詞句。“脆丸”指的就是青梅。詞人想到當青梅成熟可佐酒時,自己卻正漂泊在空****的江麵上,不禁暗自憂愁感傷。
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最受歡迎的傳統節令食品,千百年來盛行不衰。提起粽子,我們總會想到屈原,這個傳說源自《續齊諧記》:“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有一日,屈原突然顯靈,他告訴人們,投入江中的粽米常常被水中的蛟龍搶走,倘若再投粽米,可用楝樹葉包住,用五彩線捆好,因為這兩樣東西都是蛟龍所懼怕的。世人聽從屈原的建議,此方法世代相傳,就是如今粽子的模樣。
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延續著汨羅江畔的遺風,然而,傳說終究不能當真。事實上,粽子源於春秋時期用於祭祀的“角黍”,用菰葉將黍米包裹成牛角的形狀,代表牲禮為牛。同時期還出現了“筒粽”,就是將糯米盛裝在竹筒中烤熟。
晉代時,粽子已被正式認定為端午節食品。唐宋時,出現了很多別出心裁的粽子形態,菱粽、錘粽、錐粽……有一種外部纏著許多漂亮絲線和草索的“百索粽”,深得長安百姓的喜愛。此外還有“九子粽”,九個粽子穿成一串,越往下越大,形狀像寶塔,是贈送親友的上佳禮物。唐玄宗李隆基曾作詩讚歎:“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現如今,粽子的種類琳琅滿目,舉不勝舉。小小的粽子裏蘊含著各地的曆史文化,包裹著中華飲食文化中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