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可見,夏至的“至”,並不是“到”的意思,而是“極致”的意思。夏至,就是天文意義上夏天的極致。
夏至一般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這一天,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也就是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一線,我國各地接收的太陽輻射為一年最多,日照時間為一年最長。
當然,夏至的“至”隻是天文學上的極致。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陸地氣溫還將繼續上升。因此,夏至不是最熱的,之後還有小暑和大暑。從這個意義上說,夏至的“至”也可以理解為盛夏的到來。從夏至起,我國將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段,直到大暑。
夏至的季節變換
夏至節氣到來時,氣象學意義上的夏天已經突破玉門關,衝出塞外,全國隻有東北三省中北部和青藏高原還是春天。所以說,夏至是盛夏到來的節氣,也是小暑、大暑到來之前的預告性節氣。它告訴我們,在夏至之後,全國就將迎來一年當中雨量最充沛、熱量最充足的盛夏。
不過,不管是以均溫為標準,還是以日最高氣溫為標準,夏至都不是氣溫最高的節氣。在6月下旬,雖然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各地都出現氣溫30℃以上的炎熱天氣,大部分地區可以出現35℃左右的高溫天氣,但還沒到最熱的時候。不管是華北平原,還是長江流域,甚至是新疆腹地,最熱的時候一般在7月下旬或者8月上旬。
夏至時,除青藏高原和其他高海拔地區外,全國最清涼的地方當屬環渤海沿海區域。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至時渤海的水溫還相當涼,隻有20℃上下。受渤海影響,其周邊的沿海地區清爽宜人,適合前往避暑。
日照之巔
夏至其實就是陽光的極致,一是日照時間的極致,二是太陽高度的極致。原因很簡單,夏至時太陽直射點已經來到一年之中的最北端,進入我國大陸,橫貫五個省級行政區。除海南等地外,全國各地在夏至當天接收到的熱量是最多的,日照時間是最長的,如哈爾濱的日照時間可達16個小時左右,南京可達14個小時,海口則隻有13個小時。國內晝長均大於夜長,而且越往北晝越長。在北極點,甚至會出現極晝現象。
夏至的充沛日照,以及常見的透明度極高的空氣,會帶來兩個結果:一是晴天時氣溫會急速上升,容易出現高溫天氣;二是人們出門時,不管是在中東部平原地區,還是西部高海拔地區,都容易灼傷皮膚、眼睛等,需要戴上草帽、紗巾或墨鏡出行。畢竟,夏至的烈日是一年之中最強烈的,暴露在這樣的陽光下,的確容易受到傷害。
夏至氣團
夏至時,冷氣團已經徹底退出我國,我國陸地上全部是暖氣團了。但是在暖氣團內部,也會有一些區分。其中,溫度最高的是西北的大陸幹熱氣團,因為隨著印度洋夏季風的爆發,雲貴一帶開始下雨,幹熱氣團無處躲藏。和大陸幹熱氣團相比,西南季風氣團的溫度可能略低些,但能量大於大陸幹熱氣團,因為它們攜帶充足的水汽,濕度非常高。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東南季風氣團,雖然水汽也很多,但比西南季風氣團要涼快些。這種氣團又分兩種,一種是從高緯度海洋如東海、黃海、渤海或者日本海來的氣團,它們的溫度往往在22℃以下,清涼且相對幹爽;另一種是從低緯度太平洋上來的氣團,它們含的水汽特別豐富,往往形成對流雲團甚至台風。
夏季風
和小滿、芒種相比,夏至之風無疑溫度更高,水汽含量更為豐富,能量更為充沛,達到一年之中第一個鼎盛狀態,不僅爆發於南海的夏季風加強,印度洋的夏季風也在夏至之前爆發。
當印度洋夏季風經過雲南時,雲貴高原的雨季全麵開始;當兩股夏季風交匯於華南時,龍舟水加強;當它們交匯於福建和台灣時,福建汛期、台灣梅雨啟動並加強;而當它們交匯於長江流域時,江南和沿江地區的梅雨進入一年之中最強的時段。
夏至台風
當印度洋的夏季風運行到南海、菲律賓以東海麵時,它們會和東北信風交匯,條件合適的時候會在熱帶洋麵上形成強大的風暴,這就是台風,學名為“熱帶氣旋”。在西北太平洋,一年四季均可產生台風。
台風最活躍的季節就從夏至開始,直到9月末。夏至起,西北太平洋平均5天至7天就能生成一個台風。夏至前後,台風有可能登陸我國,成為我國氣候平均意義上的“首台”。
夏至狂雨
夏至時的雨,已經絕無溫柔之意了,挾多股季風的豐富水汽和大量能量之威,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都顯得非常暴烈。
在華南,龍舟水和台風雨輪番上陣,暴雨屢見不鮮,不過因為副熱帶高壓的北上,總雨量少了很多。在江南,隨著季風的迅速推進,“瘋梅雨”開始在長江以南和長江沿線現身,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在長江流域首次出現。在北方,在季風和冷渦甩下來的高空冷空氣作用下,常常出現颮線、冰雹、雷雨大風、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
夏至典型天氣
瘋梅雨
2020年6月21日起,一輪強烈的梅雨襲擊長江流域。這次梅雨的中心在長江中遊的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貴州,5天的總雨量超過400毫米,可以稱得上“瘋梅雨”。其中,貴州多地出現大暴雨,惠水站日降水突破200毫米。在它的作用下,重慶、貴州、廣西北部雨水明顯偏多,流經貴州和重慶的綦江、烏江發生了洪水,部分水文站兩天之內漲水10米以上。
強對流
2020年6月24日,在冷渦的影響下,內蒙古錫林浩特市附近出現龍卷風,為當地少見的強對流天氣。6月26日,同樣是在冷渦的影響下,京津冀地區出現了雷雨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陣風接近14級,欲趕超台風。雖然這次的冰雹顆粒不大,但極為密集,落地之後大量堆積,會有局部“積雪”的效果,並導致劇烈降溫。
初台風
夏至節氣前後的6月中旬和下旬,是每年台風首次登陸我國的平均時間。如2020年6月中旬,2號台風鸚鵡在陽江沿海登陸,中心最低氣壓約1000百帕,是熱帶低壓或熱帶風暴的強度。由於強度不大,台風鸚鵡僅給陽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帶去平緩的陣風和細雨,還緩解了廣東的旱情,總體來說是一個好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