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3日前後,一年之中真正最熱的節氣——大暑到來。和小暑節氣一樣,人們都要穿最少的衣裳,用最多的電量,打開空調,食用冷飲,以度過這難熬的盛夏巔峰。和小暑不一樣的是,大暑節氣處於“七下八上”主汛期,大陸熱量處於巔峰,海洋熱量雖然還沒到最大,但比小暑時要高很多。因此,大暑才是全方位的最熱節氣。

小暑和大暑節氣期間,盡管太陽直射點已從北回歸線依次回歸北緯19度、北緯15度附近,輻射能量稍有所下降,但由於陸地和海洋的熱量積累,這兩個節氣期間,我國的降雨量和熱量真正達到巔峰,而且是同時達到,這正是“雨熱同期”,極有利於作物生長。因此,雖然小暑和大暑讓人感到“上蒸下煮”,但對農作物來講,這種極致的濕熱卻非常寶貴。

主要天氣係統

大陸暖高壓

大陸暖高壓和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親戚”。它們都屬於副熱帶高壓帶中的暖高壓成員,控製區域內都盛行下沉氣流,有強烈的陽光,但性格卻有所不同。首先,從控製區域來看,“正統”的副熱帶高壓是從太平洋上伸展到陸地,是海上的高壓,而大陸高壓是陸地上“土生土長”的。其次,從控製區域內的天氣來說,副熱帶高壓控製區內,海風直吹陸地,氣溫高,同時濕度大,憋悶感明顯,多濕熱的桑拿天;而大陸高壓都是大陸的幹燥氣流,風越吹越熱,越吹越幹,以幹熱天氣為主。再次,副熱帶高壓北側和南側一般都有雨帶,南側還有台風,這是大陸高壓所沒有的。大陸高壓一般在小暑、大暑節氣前後控製北方和西南地區,是這些地方高溫天氣的主要天氣係統。有關副熱帶高壓,請參考“小暑”節氣中的介紹。

西風槽和冷渦

小暑和大暑,雖然是一年之中的極熱節氣,但還是會有一點點冷空氣。而這些冷空氣,就是由高懸於我國上空的西風槽和冷渦帶來的。由於大陸的熱量非常高,西風槽和冷渦裏的冷空氣不能深度南下,隻會淺嚐輒止,一小波一小波南下,以滲透、騷擾等形式來到我國。不過俗話說得好,“一個巴掌拍不響”。就是這點冷空氣,和夏季風一起,形成南方的梅雨帶和北方的雷雨帶,甚至偶爾南下到南方形成雷陣雨,使高溫得以緩解。

熱帶氣旋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空生成的熱帶氣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台風。它和大西洋的颶風、印度洋的氣旋性風暴等,實質相同,名字不同。顧名思義,熱帶氣旋就要在熱帶的海洋上生成,一般需要海洋表層水溫高於26.5℃,也要求空氣濕度大。因此,台風活躍是大氣能量、海洋能量很高的表現。

西北太平洋一年四季都可以生成台風,這是因為西北太平洋熱帶麵積廣闊,終年溫暖無冬。我國北方在隆冬季節時,菲律賓以東洋麵的水溫依然在26.5℃以上。不過,我國近海的水溫可不是這樣。氣象數據顯示,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的水溫,要依次在6月到8月才能達到台風生成和發展的溫度,並延續到9月。正因為此,我國台風登陸的集中期是6月到9月。小暑和大暑是第一個台風集中登陸的時段,也可以說是我國的第一個台風活躍期。

主要天氣現象

大暑,是全國大多數地方最容易出現高溫的節氣,無論東西南北。當然,熱帶季風氣候的雲南南部、海南大部分地區和廣東雷州半島除外,這些地方分幹季和濕季,最熱的時候並不是小暑和大暑,而是幹季即將結束、濕季還未到來的5月末。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在大暑時基本上都是最熱的時候了。

桑拿天和燒烤天

濕熱的桑拿天和幹熱的燒烤天,哪種更熱?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折算方法,叫“酷熱指數”(Heat Index)。按照這個酷熱指數公式算出來的溫度,會近似於人真實的體感溫度。譬如,2019年7月29日,江蘇漣水的最高氣溫為35.5℃,看起來並不驚人,但與此同時,相對濕度達到了73%,根據公式計算,當天漣水的酷熱指數高達54℃,可謂出門即中暑。

正因為此,雖然北方的幹熱看起來溫度更高,但其實更難受的是南方。舉幾個例子:全國的高溫紀錄出現在北方,是2015年7月24日的新疆艾丁湖,當天最高氣溫為50.3℃。一線城市中,北京高溫極值為42.1℃,上海為40.8℃,而廣州僅為39.6℃。是否可以得出北京最熱的結論呢?答案恰恰相反,上海和廣州都比北京熱,但它們的氣象觀測數據就是沒有北京高,這就是濕熱和幹熱的區別。

北方主汛期

當大暑到來時,副熱帶高壓北側的主雨帶一般會來到北方,這就是北方主汛期的開始。和南方一樣,北方的主汛期也常常出現暴雨;但和南方不一樣的是,北方冷空氣更強,水汽更稀疏——注意,不一定是更少,而是更稀疏。這樣一來,北方的雨就沒有南方那麽連續,區域沒有那麽大,但真下起來,會特別猛烈,釀成嚴重災害。如2012年北京“721暴雨”中,房山區河北鎮24小時降雨量達到了541毫米,大致相當於當地全年的降雨量。

第一個台風活躍期

小暑和大暑節氣前後,我國迎來了第一個台風登陸的高峰期。原因也好理解,因為小暑和大暑節氣時,暑氣蒸騰,用現代氣象學的名詞來說,就是副熱帶高壓在北抬。而台風一般在副熱帶高壓南側的熱帶海洋裏出現,副熱帶高壓北抬後,相當於給台風騰出地方來了,而且副熱帶高壓的“底線”就維持在我國東南沿海,這就讓台風容易登陸我國。

登陸我國的最強台風是2014年的威馬遜,就發生在小暑和大暑期間。威馬遜於2014年7月18日至19日先後登陸海南、廣東和廣西,三次登陸的強度分別是17級以上的超強台風、17級超強台風和15級強台風。此外,登陸浙江的超強台風之一——5612號台風,也是在大暑節氣前後登陸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