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的是假貨。”

張束點點頭,嗤笑一聲,反唇相譏道:“你拍的也是假貨!”

李舒涵沒聽出張束的語氣。

她一挑眉,指著馮俞的臨摹之作,說道:“你別不服氣。”

“就說你拍下的這幅墨寶吧,它就算臨摹得再像,始終是臨摹的作品!”

“說到底也就是假貨!”

“臨摹之作在這個行當裏,是不值錢的!”

“你花50萬買這麽一幅假貨,真不知道誰才是冤大頭!”

張束沒有生氣,反而掛起笑容,指了指那幅墨寶,開口道:“你說得沒錯!”

“這的確是一幅假貨!”

李舒涵忽然怔住了。

她沒想到張束居然承認自己買到的是假貨。

張束當著所有人的麵,將馮俞的那幅墨寶攤開,放在桌上。

他這一舉動立刻引來周圍不少人圍觀。

李舒涵不知道張束想要幹嘛,但她還是伸長了脖子,看向那幅墨寶。

她身邊的陳大師也走上了前,一臉好奇。

張束指了指墨寶左側下方的姓名印道:“很多人是因為這個姓名印,所以推測這幅墨寶是馮俞的真跡。”

“可事實上,這不是馮俞的真跡!”

“不是馮俞的真跡,那是誰的?”拍賣師也是看熱鬧的人之一,他一臉困惑地出聲道。

“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

張束笑了笑,一臉輕鬆地娓娓道來。

話說有一天,王獻之的朋友馮俞到了他家。

王獻之突發奇想。

他小時候練書法的時候,因為太子少了那一點,後來由他父親王羲之補上。

結果王獻之拿著自己的字帖去給母親看的時候,母親一眼便看出差別。

時隔多年,他想著自己現在的字不知道母親能否辨認。

於是,他便當場揮筆,寫下一幅墨寶。

他沒有落自己的款,而是借用朋友馮俞的印章,落在墨寶上。

之後,他便興衝衝地拿著這幅墨寶去給他母親看。

見到母親後,王獻之說這是他朋友馮俞模仿自己寫的字,讓母親過目。

王獻之的母親郗璿有“女中筆仙”之稱,書法造詣可見一斑。

她當場感歎,說馮俞把王獻之的字學得入木三分,難分真假。

王獻之聞言,便道出真相,被母親一頓教訓。

結果那幅墨寶,就留給馮俞當作紀念了。

張束話音剛落,周圍一片死寂。

誰也沒想到,張束說的假貨是這個意思。

如果按照張束所說,那這幅墨寶不就是王獻之的真跡嗎!

王獻之跟王羲之可是並稱二王。

他們兩人存世流傳的作品少之又少,甚至是不是真跡都眾說紛紜。

且不說真跡,就是後世的摹本都拍出好幾億的價格。

更別說真跡了!

可眼前這個年輕人,居然說他手上這幅墨寶是王獻之的真跡!

而且講了一個他們聽都沒聽過的故事。

雖然這故事有點意思。

可誰能證明這故事是真的。

“嗬嗬嗬嗬……”李舒涵捧腹大笑了起來。

收住笑容後,她指著張束,搖著頭道:“張束,我真是沒想到!”

“你為了博眼球,居然能編出這樣的故事!”

“不要臉的人我見過。”

“可像你這種無恥至極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聞言,周圍人紛紛出聲質疑。

“你這故事從哪裏聽來的,我們怎麽都沒聽過啊?”

“王獻之存世的真跡十分稀少,你又怎麽能夠斷定這就是王獻之的真跡?”

“對啊!誰知道你是不是為了抬高這幅墨寶的價格,信口開河!”

“你拿出證據來!不然,我們是不會相信你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