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賞既是恩典,也是一種信號。

劉協的封賞,說白了就是劉備的意思。

隻不過有關劉備本人的封賞,劉協也是猶豫糾結了許久之後,才答應了下來。

劉備領丞相一職,兼宗正,封漢王!

丞相一職曹操已開,劉協倒是沒有舍不得,宗正劉備本就是漢室宗親,也無不可,關鍵是這個漢王。

東漢不是沒有藩王,關鍵是劉備的這個漢王。

要知道,高祖劉邦便曾為漢王,此王號一出,所有人會怎麽想,不言而喻。

劉協自然清楚,所以他不想。

可惜他說得不算,再加上陳群輔助,說服了劉協,這才封下來了。

而張明之所以這麽做,其實就是要給大家一個信號,畢竟把劉協恢複帝位,未來再讓劉協禪讓的策略,下麵的人並不知道。

萬一大家誤會了,真以為劉備是想要輔佐劉協的,那玩笑可就開大了。

關鍵是換個人可能就沒有誤會了,但偏偏是劉備,那就真有可能會誤會!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這個漢王的王號。

由於有丞相一職,總攬朝堂,因此三公就顯得沒有那麽重要,更多是象征意義。(東漢末,司徒職權被尚書台剝奪;太尉掌四方兵事,沒兵自然沒權;司空職權被禦史台剝奪)

因此太尉由華歆擔任,司徒由孔融擔任,司空則由同在襄陽修典的前任司空張嘉擔任。

說起來,曹操掌權後,司空一職就是張嘉“生病”遜位後,才空出來的。

這樣三人該修典還是修典,隻是地位更加崇高,實際上沒有任何實權。

九卿中,除了宗正(掌皇族事務)是劉備兼任,少府(掌皇帝生活與皇帝個人財政)由陳群領了,大司農(掌國家財政錢糧)又非糜竺莫屬外。

其餘太常(掌禮儀祭祀),衛尉(掌皇宮守衛),太仆(掌畜牧,養馬),廷尉(掌審理案件,監獄),大鴻臚(掌外交和少數民族事務)皆由在襄陽修典的名士大儒擔任。

相反,其中真正握有實權的職位,則全部都是由劉備親信掌握。

至於光祿勳(掌人才選拔和培養),壓根就沒設人擔任,因為要不了多久,選拔的職權會被中正替代,培養的職能則會由學院分擔。

本來按照劉備的意思,是想讓張明擔任尚書令一職,但是後麵又考慮到張明和荀彧的不同,張明可能經常會隨軍出征。

因此,尚書令一職,便由賈詡擔任,掌尚書台。

魯肅為禦史中丞,掌禦史台。

至於張明,為司隸校尉,但由於司隸如今在曹操手中,相當於掛了一個虛職。(東漢時,禦史中丞地位提高,每逢朝會,和司隸校尉,尚書令三人獨席專座,號稱“三獨坐”)

不過司隸校尉一職,因兼具監察職責,所以劉備怕張明太閑了,就將聞人府劃歸張明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