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最為興奮的是剛被高順救出來的徐庶。

徐庶從小就立誌成為大俠,拜師學藝那麽多年,也做過一些行俠仗義的事情,現在背的官司,也是為了替朋友報仇,他朋友被那王富貴害得家破人亡,當他知道後,自然為其出頭,塗了滿臉白灰,就直接衝進王富貴家裏,一劍刺死了這個惡徒。

本來仗著武藝,對於逃脫之事也沒放在心上,誰知道,自己居然也就對付得了十多個人,碰到二十多個,這樣的人海戰下,體力根本就跟不上,這也沒給徐庶造成太大的打擊,甚至認為對方也就靠著人多,誰知道,碰到典韋之後,既然連對方的一擊也接不下,這時,徐庶才真正被打擊到了,自己的武藝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麽高,再後來,峰回路轉,將自己擊敗的人居然又跑來將自己救下,甚至幫自己把官司也扛了下來,再然後,知道救自己的人,居然是現在大漢炙手可熱的高順高將軍,特別是高順最後那一下,殺人都殺得那麽飄逸,哪像自己還要抹什麽白灰搞臉,那高將軍,殺得那麽光明正大,殺得那麽幹脆直接,殺得都沒人敢阻止,真是殺人的最高境界啊。

高順將徐庶帶了回來,讓華佗給徐庶處理了一下傷口,就等著和這個,幫助劉備擊敗曹仁的軍事天才徐庶,進一步的交談認識,看其是否有真才實學。

華佗心裏也很高興,高順果然言出必行,說去救徐庶,就真把徐庶給救了出來,讓華佗想到高順原來對自己說過的話,借著高順的勢力,或許真能讓醫術得到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受惠。

徐庶並不知道自己的命,是靠華佗求高順而獲救的,等華佗救治了自己之後,匆忙地道謝一聲,徐庶就和自己的好友石韜找高順。

“高將軍,多謝救命之恩。”徐庶一見到高順,就趕忙謝過高順。

自從高順救了徐庶回到茶棚,茶棚的人又開始對高順等人和顏悅色,紛紛開始招呼起來,不過高順也沒對此有特別反應,反而有更多的人傳來消息,這夥人是大漢佼佼者高順的部隊,這又引起茶棚的人一陣議論。

看著這個和自己道謝的徐庶,經過華佗的一番診治,精神已經恢複不少,再有的也就是一些皮外傷,現在也不是很明顯,沒有剛救出徐庶時,那股子狼狽相,不過,怎麽看,也不像是一代流傳千古的軍師之象,倒像行俠仗義的武士。

“不用謝我,我也是應華大夫的要求,出手救下你!”高順沒有隱瞞徐庶。

“將軍,我有個不情之請,想請將軍收下我,我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徐庶說著,就對著高順行拱手之禮。

高順被徐庶這一下子搞得懵了一下,這是什麽情況,這徐庶不是應該棄武從文,去學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嘛,怎麽現在就想跟著自己混了呢?

“你以為你是什麽人,就這麽隨隨便便就想投靠我家將軍?”典韋在旁邊可不幹了,自己可是費了很多心思,才能跟隨高順闖天下,這隨便一個人就想投到高順麾下,那自己不是掉價了嘛,哪能這麽便宜了這個連自己一招也接不下的路人甲。

“將軍,在下徐庶。”徐庶介紹著自己。

“元直,你怎麽……”旁邊的石韜反而想阻止徐庶說出自己的底細。

“廣元,沒事,將軍知道與否,都不礙事。”徐庶說著,再次轉向高順,“將軍,請收下徐庶。”

“徐庶,你能說說你是怎麽想的嗎?為何要投奔於我?”高順問徐庶。

“其實,剛才被抓的時候,我就心灰意冷了,想我學武多年,水平居然還是那麽低,竟擋不下這位將軍一擊,不過,自從知道這位將軍是高將軍麾下,也就釋然了,高將軍乃我大漢頂尖人物,我打不過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我也想跟隨高將軍,征戰沙場,為我大漢出力。”徐庶一口氣說著自己的內心想法。

“原來還是有一個武俠夢!”高順心裏暗想,或許這個夢本應該破滅,但因為高順的出現,又重新燃了起來。

“徐庶,你能告訴我你到底想要些?或者你這輩子想做些什麽事?”高順又開始拋出人生目標這個大課題。

“我…..當然想行俠仗義,仗劍江湖,懲奸除惡。”徐庶從小就想著俠義之事。

“那你是要做小義?還是大義?”高順看向徐庶,接著說道,“小義,就是像你這樣,憑著滿腔熱血,手上也有點武力,見一人幫一人,大義呢,你看看現在我大漢王國,董卓挾持皇帝,禍亂宮廷,各地軍閥也多擁兵自重,你看看那個討董聯盟,為何最終失敗,聯盟內根本就都在爭權奪利,有多少我大漢男兒,就為了這些軍閥,白白犧牲掉性命,有多少民眾還饑餓難當,如果能解決掉這些問題,那才是真正的大義。”

“大義?”徐庶和石韜,甚至是旁邊的典韋、方悅也都沉默下來。

“那將軍這輩子想做些什麽?”徐庶忍不住問高順。

“我……”高順沉默了下來,“本來作為軍人,這輩子也就聽命行事,但跟著我的軍隊,我都當做是我家人兄弟,我不想我的這些家人成為那些軍閥的墊腳石,我要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和平國度,這裏麵少不了犧牲,但這種犧牲卻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

“那將軍為何不收下我,我會給將軍增加一份力。”徐庶接著高順的話。

“我很想收下你,但現在的你來我並州,最多也就一陷陣營的將士,說句不好聽的,你做陷陣營將士都未必合格,這樣的你,對我的幫助太少,你知道我現在最缺的是什麽人嗎?”高順看著徐庶。

“將軍請直言。”

“我並州,常年動亂,民族眾多,文化底蘊不多,在並州,有的是武力,但卻急缺治國之才,在並州,隻有達到一定的品級,才有可能接觸到讀書習字,我現在最缺的就是智者,讓我軍能夠避免無謂的戰鬥,讓我軍能夠降低戰場的傷亡,讓我治內能夠安居樂業,這些,都不是武力能夠解決的,大漢的動亂,何嚐不需要這些智者出謀劃策。”高順說著,看向徐庶,“你告訴我,你能做到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