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其人,人亦如字

唐代有“三絕”,分別是“詩仙”李白的詩、“劍聖”裴旻(mín)的劍舞,以及咱們今天要講的“草聖”張旭的草書。

我們不禁要問:張旭是如何練得一手好草書的?

張旭曾擔任常熟縣尉。所謂“縣尉”,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局長。其間,有位老大爺拿著狀紙到縣衙告狀。張旭很快便在狀紙上作出批示。

然而,沒過幾天,老大爺卻拿雞毛蒜皮的事再次來找張旭告狀。

張旭很生氣,便把老大爺責備一番。老大爺卻眉開眼笑地解釋道——

張旭聽說老大爺喜歡收藏書法作品,於是來了興致,便跟老大爺嘮嗑。

很快,老大爺便拿出他父親的書法作品給張旭看。張旭看後,大為喜歡。經過一番學習研究,張旭盡得其書法的精髓。

僅僅學得他人書法的精髓還不足以讓張旭成為草聖,所以張旭還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公主,另一個是“大唐第一舞娘”公孫大娘。

有一天,有位公主乘坐豪車外出兜風,還帶了一支儀仗隊,場麵搞得十分氣派。

卻碰到一位不願給公主讓路的挑夫。公主當然也不願給挑夫讓路,於是兩撥人就爭執起來。

這事恰巧讓張旭撞見了。

就在張旭像吃瓜群眾一樣看熱鬧的時候,他又聽到儀仗隊敲鑼打鼓的聲音,忽然間就領悟到了書法的精義。

有一次,公孫大娘在一家大劇院進行商業演出。張旭買票前去觀看。

小貼士

公孫大娘的舞蹈在當時驚豔天下。她最擅長的是劍舞,跟“劍聖”裴旻的劍舞有一拚。唐玄宗曾多次召她進宮演出。就連“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都是她的鐵杆粉絲。

也恰恰是在這場演出中,張旭從公孫大娘的劍舞中突然悟到了書法的神韻。

在吸取了他人書法作品的精髓的同時,再加上自己的領悟,張旭終於寫出了世間無人能及的草書,也因此收獲了“草聖”的美名。

張旭有個臭毛病,特別喜歡喝酒,他還與李白、“詩狂”賀知章等人被譽為“飲中八仙”。

張旭每次喝酒必定大醉。喝醉後,他還總愛發酒瘋,不是暴走,就是大吼大叫。更奇葩的是,他有時候竟然用頭蘸墨水寫字。

酒醒後,他看著自己寫下的字,還以為是神仙的傑作呢!更奇怪的是,在他清醒的時候卻怎麽也寫不出這麽好的字了。

就是因為他個性狂顛,所以大家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張顛”。

小貼士

張旭的草書剛圓遒勁,奇偉狂放。另一位唐代大書法家懷素的草書靈動飄逸,變化萬千。兩人都是草書史上難以超越的大咖,因此被合稱為“顛張醉素”。

張旭去世後,他的筆法並沒有因此而失傳,因為他將筆法傳給了兩個徒弟,其中就包括被譽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