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爸爸名紇(hé),字叔梁,大夥都習慣性地稱他“叔梁紇”。

叔梁紇的祖先是宋國國君的後裔。後來,宋國發生內亂,叔梁紇的祖先為了避難而移民魯國。

叔梁紇是魯國的勇士,並且做過基層幹部。他還娶了兩個老婆,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然而到了晚年,叔梁紇卻一直悶悶不樂。為啥呢?因為他沒有繼承人。

小貼士

叔梁紇並非沒有孩子,大老婆給他生了九個女兒,小妾給他生了一個跛腳的兒子。但按當時的禮法製度,女兒和跛腳的兒子是不能做繼承人的。

為了擁有一個四肢健全的兒子,叔梁紇決定再娶一個老婆。娶誰呢?叔梁紇相中了顏大叔家的“三朵金花”。

叔梁紇這時候已經是個糟老頭子了,顏大叔舍得把自家的“三朵金花”嫁給叔梁紇嗎?舍得!

當叔梁紇向他提親時,他對自己的三個黃花大閨女說——

小貼士

為啥說叔梁紇是聖王的後代呢?咱們前麵說過,叔梁紇是宋國國君的後裔,但你知道宋國國君是誰的後裔嗎?是商朝的開國國君、被譽為“聖王”的商湯的後裔,所以說叔梁紇也是“聖王”商湯的後裔。

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喜歡小鮮肉,所以都不吱聲,唯獨不挑食的小女兒顏征在站了出來,並對爸爸說——

不久,顏征在便嫁給了叔梁紇。顏征在擔心老公年紀大,造人速度跟不上,便跑到尼丘山向神明祈禱。

沒過多久,顏征在便如願以償地懷孕並生下一個健康的大胖小子,而這個大胖小子就是孔子。

小貼士

眾所周知,孔子名“丘”,字“仲尼”,但你知道孔子的名與字是怎麽來的嗎?就是因為孔子是他媽在尼丘山祈禱所得,因此他的名和字中帶有尼、丘二字。在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依次是伯、仲、叔、季。由於孔子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所以又在“尼”字前加“仲”字,就變成了“仲尼”。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因為孔子出生時頭頂凹陷如山丘一般,所以才取名“丘”。

值得慶幸的是,叔梁紇終於有了繼承人。但不幸的是,到了孔子三歲時,叔梁紇便去世了。

爸爸去世後,孔子與媽媽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長大後,孔子做過很多工作,比如倉庫管理員、牧場管理員。

孔子也曾去國外打工,但一連去了五個國家,愣是沒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最後隻好灰溜溜地回國了。

回國沒事幹,打小就喜歡禮儀的孔子決定到東周學習禮儀。

當時,老子正擔任周王室的圖書館管理員。據說,孔子曾去拜訪老子並向他學習禮儀。

等到孔子即將回國時,老子曾親自為他送行,並且交代他說——

回國後,孔子決定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於是開始辦學,招生。

小貼士

在教學中,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土豪,還是窮光蛋,也不管你聰明,還是愚蠢,隻要是個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據說,孔子一生招收過三千名學生。其中,有七十二人成了賢人,這就是“孔門七十二賢”,比如顏回、子路、子貢、冉求、宰予、曾參。

孔子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還曾將孔子與他學生的一言一行記錄下來,編成一本書,它就是至今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十分暢銷的《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