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魯國後,孔子開始帶著他的學生周遊列國,並向各國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德治和仁政。

然而,他周遊列國的情形卻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人在囧途”。

孔子周遊列國的第一站是衛國。

衛國國君衛靈公十分欣賞孔子,並且給予他在魯國同樣的待遇。

可惜衛靈公是個聽風就是雨的人,有人在背後嚼舌根,他便對孔子產生猜忌,還派人二十四小時監視孔子。

孔子擔心哪天會飛來橫禍,在衛國僅僅待了十個月便離開了。

孔子原本計劃第二站去陳國,但途經衛國的匡邑時碰到一起烏龍事件。

小貼士

這起烏龍事件是由孔子學生的一句話引起的。在進入匡邑時,這名學生指著城牆的一個缺口說:“我以前就是從那個缺口進城的!”就因為這句話,匡人誤將孔子當成了曾經攻打過匡邑的魯國大臣,然後扣留了孔子。

匡人對孔子看管得越來越嚴,學生們都十分害怕,孔子安慰他們——

孔子的學生個個有才。為了擺脫困境,孔子隨便派了一名學生去給衛國的大臣打工,在這名學生的斡旋下,匡人很快便釋放了孔子。

然而,剛逃出衛國不久,不知為何孔子又折了回來。

有一次,孔子跟隨衛靈公與夫人乘坐豪車去逛街,孔子見衛靈公十分寵幸夫人,非常失望,並說——

後來,孔子再次離開衛國,並遊曆了曹國、宋國、鄭國、陳國等。其間,有人曾想殺孔子,孔子也曾差點兒死於叛亂……對於這些經曆,就連孔子也承認自己像條喪家犬。

遊曆過無數國家,並屢屢遭受社會的毒打,孔子越來越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國家。

有一年秋天,季桓子病重,坐著馬車巡視魯國的都城,一想到孔子,便十分感慨。

隨後,季桓子交代自己的繼承人季康子,等他接班做了魯相,一定要召回孔子,讓孔子繼續為魯國服務。

然而,等到季康子做了魯相並且準備召回孔子時,有個馬仔卻對他說——

不久,冉求便被召回魯國。離開前,有個學生知道孔子也想回國,便交代冉求,讓他日後想方設法把孔子接回去。

後來,楚國國君楚昭王聽說孔子居住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上,便派人去聘請孔子。

陳國和蔡國的大臣與孔子三觀不合,由於擔心楚國重用孔子會給他們帶來危害,便派人將孔子圍困在野外,想活活餓死孔子。

盡管整天無米下鍋,也叫不到外賣,甚至有些學生已經被餓病,但孔子依然像個沒事人似的照常彈琴、唱歌,給學生上課。

有個叫子路的學生,十分不滿地問孔子——

隨後,孔子反問子路:“《詩經》上說,‘既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卻整天在原野上徘徊’,難道是因為我的學說有問題嗎?我們為何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隨後,孔子問了學生子貢同樣的問題。子貢回答說——

緊接著,孔子又問了學生顏回同樣的問題,而顏回的回答卻讓孔子十分滿意。

為了擺脫困境,孔子便派子貢到楚國搬救兵。楚昭王聽說孔子有難,立刻派大軍前去救援。很快,孔子便成功脫險。

孔子一到楚國,楚昭王便想給他七百裏封地,不過楚國令尹卻不讚同。

經過令尹一番勸說,楚昭王最終打消了分封孔子的念頭。

這一年秋天,楚昭王病逝了。不久,孔子外出,有個狂人故意走到他身邊並高唱道——

孔子一聽,知道狂人是在提醒自己將會有危險。他本來想跟狂人嘮一會兒嗑,沒想到狂人一溜煙走開了。

很快,孔子便離開了楚國。

這次,孔子決定再次前往衛國。當時,衛國國君換成了衛出公。由於孔子的很多學生都在衛國做官,所以衛出公也想讓孔子輔佐他。

子路聽說後,便問孔子——

不久,冉求幫助季康子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季康子很高興,便問冉求他的軍事才能是天生的,還是學來的。

冉求知道幫助先生回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告訴季康子,是孔子教的。季康子對孔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問冉求——

隨後,季康子便派人去衛國接孔子。

孔子聽說季康子要召他回國,非常高興,立刻馬不停蹄地回去了。這一年孔子已經六十八歲了,他在外已經流浪了整整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