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張居正又提出了興修水利,禁絕天下書院的措施。

興修水利,自然是有利於農耕。

而禁絕天下書院,是改革必須做的事情,是為了獲得輿論的主動權。

書院就是此時大明讀書人發言的地方,一旦不予管製,就會成為反對派和朝廷打擂台的地方。

而輿論戰一向是誰做事誰輸,誰清談誰贏。

畢竟隻要做事,就會犯錯,就會得罪人。

天然就處於不利的位置。

做一件事,能讓人人都交口稱讚,那是不可能的,總有人不滿意。

就算是修橋補路吧,也有人覺得,你修橋是浪費錢,不如給他。

而清談,就算耍嘴皮子。

耍嘴皮子,就不做事,不會犯錯,自然立於不敗之地。

曆史上張居正改革,就禁絕了天下書院,甚至殺了幾個大儒,例如心學門人何心隱,避免這些人以輿論的力量幹擾自己。

後來沒人管書院,大明就出現了一家赫赫有名的書院,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就成了反對者的樂園,最終形成了明末最厲害的朋黨東林黨。

這對朝政造成了很大的幹擾,因為東林黨以輿論起家,擅長於攻擊做事的人。

於是,就沒人敢做事,或者做事的時候,束手束腳。

大明就這麽走向末日。

江浩明白這個道理,自然不會覺得要保護誰誰誰的言論自由,而放任輿論洶湧。

“臣對大明的了解,僅此於此,臣的意見,也僅止於此。”張居正說。

“太嶽還有一個弊病沒有說吧?”江浩微微一笑。

“這”張居正道,“這恐怕不好說,疏不間親。”

江浩道:“說吧,朕是仙道皇帝,要完成前無古人的壯舉,沒有什麽是不敢得罪的,該改革的弊病,就要指出來。”

“宗室確實是我大明的頑疾。”張居正苦著臉說,“大明宗室太多,而且都不事生產,朝廷已經有些供養不起了。”

宗室,就是大明的皇族。

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女那是父愛如山,給了他們很好的待遇,以免自己的子孫受窮。

但朱元璋的設計,起碼沒打算養廢人,而是希望宗室為國家出力。

朱元璋時期的藩王,有的為國征戰,有的在民間牧民,總歸不算是白吃大明的米飯。

可是自從朱棣奉天靖難成功之後,宗室就不能做事了。

因為有朱棣的前車之鑒,誰做事,誰就是要學朱棣。

朱棣也不許藩王做事。

漸漸的,大明的宗室就被當豬養,過著優渥的生活,又什麽都不能幹。

得,那就拚命生孩子,薅朝廷的羊毛吧!

因此,宗室越來越多。

耗費朝廷的糧米銀子,也越來越多。

久而久之,宗室就成了大明的負擔。

而宗室這個樣子,除了少數藩王獲利,大部分宗室也沒什麽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