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紀
[希] 畢達哥拉斯 古希臘數學的確立。
[希] 希帕索斯 發現無理數。
公元前5世紀
[希] 德謨克利特 完成古代原子論。
公元前4世紀
[希] 亞裏士多德 開辟包括物理、天體、氣象、宇宙、動物、植物等內容的自然哲學。
[希] 歐幾裏得 著《幾何原本》。
公元前3世紀
[希] 阿基米德 發現杠杆原理、浮力定律、比重。
[希] 埃拉托色尼 測定地球的大小。
公元1世紀
[中] 張衡 發明地動儀。
公元2世紀
[希] 托勒密 創地心說。
公元3世紀
[希] 蓋倫 建立醫學、解剖學。
公元5世紀
[中] 祖衝之 算出圓周率到七位小數。
公元8世紀
[中] 張遂、南宮說 實測子午線。
1492年
[意] 哥倫布(四十六歲)發現美洲新大陸。
1543年
[波] 哥白尼(七十歲)出版《天體運行論》,確立日心說、近代天文學起點。
[比] 維薩留斯(二十九歲)出版《人體結構》,創立近代解剖學。
1590年
[意] 伽利略(二十六歲)發現自由落體法則。
1609年
[德] 開普勒(三十八歲)發表行星運動第一、第二定律。
1619年
[德] 開普勒(四十八歲)發表行星運動第三定律。
1620年
[法] 笛卡爾(二十四歲)創直角坐標係。
1628年
[英] 哈維(五十歲)發現血液循環。
1632年
[意] 伽利略(六十八歲)出版《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係的對話》。
1643年
[意] 托裏拆利(三十五歲)發現真空。
1664年
[英] 波義耳(三十四歲)提出元素新定義,開始近代化學。
1665年
[英] 牛頓(二十三歲)發現太陽光譜。
1666年
[英] 牛頓(二十四歲)發現萬有引力。
1669年
[英] 牛頓(二十七歲)發明微積分。
1683年
[荷] 列文虎克(五十一歲)發現微生物。
1687年
[英] 牛頓(四十五歲)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公布萬有引力、力學三定律。
1705年
[英] 哈雷(四十九歲)確定哈雷彗星的周期。
1750年
[美] 富蘭克林(四十四歲)發明避雷針。
1752年
[美] 富蘭克林(四十六歲)發現雷電的本質。
1765年
[英] 瓦特(二十九歲)改進蒸汽機。
1772年
[法] 拉瓦錫(二十九歲)發現質量守恒定律。
1777年
[法] 拉瓦錫(三十四歲)推翻燃素說,確立新的燃燒理論。
1788年
[法] 拉瓦錫(四十五歲)將三十三種元素分類,新元素觀確立。
1799年
[意] 伏打(五十四歲)發明電堆及電池。
1803年
[英] 道爾頓(三十七歲)提出分子原子說。
1807年
[英] 戴維(二十九歲)發明電解法,製得鉀、鈉。
1831年
[英] 法拉第(四十歲)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846年
[法] 勒維烈(三十五歲)、[英]亞當斯(27歲)發現海王星。
1847年
[英] 焦耳(二十九歲)確定能量守恒和轉換定律。
1857年
[法] 巴斯德(三十五歲)發現微生物的發酵作用。
1859年
[德] 本生(四十八歲)、[法]基爾霍夫(35歲)創光譜分析法。
[英] 達爾文(五十歲)出版《物種起源》。
1864年
[英] 麥克斯韋(三十三歲)預見電磁波的存在。
1865年
[瑞典] 孟德爾(四十三歲)發現遺傳學第一、第二定律。
1867年
[瑞典] 諾貝爾(三十四歲)發明安全炸藥。
1869年
[俄] 門捷列夫(三十五歲)發現元素周期律。
1871年
[英] 麥克斯韋(四十歲)提出光的電磁說。
1881年
[美] 邁克爾遜(二十九歲)否定以太的實驗。
1882年
[德] 科赫(三十九歲)發現結核杆菌。
1888年
[德] 赫茲(三十一歲)證實電磁波存在。
1895年
[德] 倫琴(五十歲)發現X射線。
1896年
[法] 貝克勒爾(四十四歲)發現放射性。
1897年
[英] 湯姆孫(四十一歲)發現電子。
1898年
[法] 居裏夫婦(三十九、三十一歲)發現鐳、釙。
1900年
[法] 普朗克(四十二歲)提出能量子假說。
1902年
[英] 盧瑟福(三十一歲)發現元素的衰變。
1905年
[德] 愛因斯坦(二十六歲)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1年
[英] 盧瑟福(四十歲)提出原子“太陽係模型”。
1915年
[德] 愛因斯坦(三十六歲)完成廣義相對論。
1923年
[法] 德布羅意(三十一歲)提出物質波概念。
1925年
[德] 海森堡(二十四歲)創立量子力學。
[英] 狄拉克(二十三歲)提出量子力學基礎方程式。
1926年
[德] 薛定諤(三十九歲)建立波動力學。
1927年
[德] 海森堡(二十六歲)提出測不準原理。
1928年
[英] 弗萊明(四十七歲)發現青黴素。
[美] 摩爾根(六十二歲)發表《基因論》。
1932年
[英] 查德威克(四十一歲)發現中子。
1934年
[意] 費米(三十三歲)發現慢中子效應。
1938年
[德] 哈恩(四十九歲)發現鈾原子核裂變。
1942年
第一個原子反應堆建成。
1945年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1953年
[美] 華特生(二十五歲)、[英]克裏克(三十七歲)發現DNA雙螺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