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楊凡就陪著宋博文喝茶,茶是楊向東自製的野茶,楊凡並沒有種植空間茶樹,因為他沒有找到好的茶種,覺得隨便種些野茶是對空間靈泉的一種浪費。

 “楊老弟,你們玉泉山莊的東西的確好吃,可是這茶嗎……就不敢恭維了。”

 宋博文總算找到了一點兒自信:“來吧,還是喝我自己帶來的茶好了,這是正宗的武夷山大紅袍,從九龍窠那幾棵母樹上采的,幾乎全都是供品,市麵上根本買不到。”

 這段時間,宋博文憋屈壞了,先是被楊凡晾在玉泉山莊十來天,又被楊凡用獨一無二的空間食物打擊了一把,關鍵是他發現在玉泉山莊住了一段時間之後,身體明顯比原來強得多,小小的一個玉泉山莊,竟然比他在東南亞花費巨資打造的豪華度假山莊還好得多,這讓他宋博文情何以堪?

 終於,宋博文找到了一點點心理平衡,你的玉泉山莊不是處處都好嗎,怎麽沒有好茶呢?

 為了在楊凡麵前掙回麵子,宋博文不惜把他自己都舍不得喝的正宗母樹大紅袍拿了出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

 丁顯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

 狀元丁顯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恰遇皇後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後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采製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岩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

 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祭拜,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曆史上的大紅袍,本來就少,而被公認的大紅袍,僅是九龍窠岩壁上的那幾棵。最好的年份,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

 民國時期,大紅袍一斤就值64塊銀元,折當時大米4000斤。

 在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文化節暨“大紅袍”極品拍賣會上,20克“大紅袍”茶葉拍出208萬元的驚人天價。

 1972年,老美總統尼克鬆訪問華夏,當時的華夏領導人毛爺爺贈送他四兩的大紅袍母株茶葉。

 由於尼克鬆不知大紅袍母株產量少而極為珍貴,曾私下抱怨毛爺爺小氣,周總理後來為此對尼克鬆解釋,說:“主席已經將‘半壁江山’奉送了。”,並把大紅袍由來告知,聞說尼克鬆聽後對此肅然起敬。

 楊凡其實對喝茶幾乎是一竅不通,如果不是跟白梅經常一起喝茶,可以說就是個茶道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