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魏小柔還在通往楊樹溝的山路上和秦少鬥智鬥勇的時候,楊凡卻在散花別院裏精心準備著過節的飯菜,元宵節,盡管主要節目是吃元宵,可是作為一個超級吃貨來說,隻有元宵顯然不能滿足楊凡的口腹之慾。

 其實,這頓飯也是楊凡為了招待美奈子和索菲亞特意做的,美奈子和索菲亞本來已經被楊凡留在江南市,可是她們倆不放心,結伴趕到楊樹溝,說是要給楊凡幫忙。

 幫忙不幫忙的楊凡倒不在乎,卻不能不呈兩個美女的情意,所以也就借著過節的機會,請她們倆和自己父母一起吃頓團圓飯,也算是給兩個身在異鄉的人多一些溫馨的感覺。

 在楊凡製作的飯菜中,有一道夫妻肺片是美奈子和索菲亞從來沒有吃過的,按說,一般的老外都是不喜歡吃內髒的,可是美奈子和索菲亞卻對楊凡親手做的這道菜充滿了期待。

 說是夫妻肺片,可不是真正的肺片,而是一種叫法。

 20世紀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對擺小攤的夫婦,男的叫郭朝華,女的叫張田政,他們看到一些廢棄的內髒都被扔掉,覺得很可惜,小兩口反正也還沒有事做,正耽於生計,於是清晨就到屠宰場,在堆積的內髒堆中翻翻撿撿,挑選自己覺得還有吃相的打理幹淨上鍋煮熟。

 經過反複試驗,終於做到了牛肚白嫩如紙,牛舌淡紅如樺,牛頭皮透明微黃,此後再配以夫妻精心搭配的紅油、花椒、芝麻、香油、味精、上等的醬油和鮮嫩的芹菜等各色調料,而炮製出了後世傳誦的美食。

 他們倆做出來的菜品顏色紅亮、軟糯入味、麻辣鮮香、細嫩化渣,聲望很快就在附近居民中傳誦開來,因為原料是從廢棄的內髒挑選出來的,加工時又都切成薄片,故被人稱為“廢片”,又因其夫妻製作出來,故前麵又冠以夫妻二字,由此得名“夫妻廢片”。

 而後隨著食客的日益增多,名聲越傳越遠,就有人嫌其“廢片”二字不好聽,於是主張將“廢”字改成了“肺”字,這一改動就造成了成都這個著名菜品名字的由來。

 這道菜有牛舌,有牛心,有牛肚,有牛頭皮,後來又加上了牛肉,但始終就沒有牛肺,不知道情況的人往往誤認為夫妻肺片就是用牛肺或者豬肺做的,很是有趣。

 楊凡製作夫妻肺片的原料,都是從島國帶回來的和牛肉,因為玉佩空間裏的種牛都還小,楊凡可不舍得吃它們,就隻能暫時用從島國買回來的和牛肉代替了,想要吃到真正的空間牛肉,要等到玉佩空間裏的和牛長大之後再說。

 楊凡把在玉佩空間茅屋裏保鮮的牛肉和牛雜洗淨,放入沸水鍋內煮淨血水之後撈出來,放到另一個鍋裏,加入老鹵水和花椒、肉桂、八角等香料,再加上精鹽、白酒和清水,用旺火燒開,大約30分鍾後改用小火煮9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