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就不是溫柔甜言之人,嘴巴素來毒,再加上一個幕僚汲淵,倆人口舌了得,直接把章太守擠兌得麵無人色,差點兒氣暈過去。

不過他最後還是沒暈,於是趙銘繼續氣他,直接道:“章太守,何刺史臨終前留下話來,趙將軍是豫州下一任刺史,折子都寫好送往洛陽了,所以趙將軍雖不在陳縣,但她其實已經是豫州刺史,她又是公認的豫州副將軍,僅在何刺史之下,出兵反攻是她的軍令,難道你要違令不從嗎?”

汲淵慢悠悠的道:“這如何使得?當務之急是解豫州之困,你我現在都不知我家女郎是如何將這些匈奴兵引走的,錯失這一次機會,很可能是豫州脫困的最後一次機會。”

趙銘冷笑道:“章太守哪裏在乎,反正他在這裏隻有家小,隻要派人將人送走就行,但豫州的百姓也能逃嗎?比如我趙氏,族親上千上萬,總不能都拖家帶口的離開。”

荀修等人沉思片刻,絕大部分都站在了趙銘這邊,臉色嚴肅的躬身回應道:“我等這就去點兵。”

章太守最後氣得眼冒金星,恨恨地甩著袖子道:“哼,說得你們趙氏多偉大一樣,不過也是以權謀私。”

說到這裏,章太守恨得牙癢癢。

論資曆,他是能和何刺史競爭刺史之位的人,當時他和何刺史相爭,他爭輸了,本來想著何刺史要是死了就該輪到他了。

但去年被何刺史坑了一場,今年他說什麽也不肯上當,而且豫州現在這樣的情況,他來陳縣也有可能會死。

朝廷不出兵,豫州能不能保住還是未知數,所以他是有意不來的,要是陳縣真的守不住了,他在汝陰郡,跑也能跑得快一點兒。

誰知道趙含章來了陳縣,直接就被提為郡守和副將軍,甚至外麵還有傳言,說她就是下一任刺史。

他剛嗤之以鼻,認為這是何刺史再一次畫的大餅,結果豫州的情況竟然好轉了,也不知道她是怎麽打的,竟然牽製走了許多匈奴兵馬。

他想坐山觀虎鬥,來個漁翁得利的,但卻隱隱聽說,何刺史早就死了,現在陳縣的軍令都出自趙含章之手,不過是秘不發喪,以穩定軍心罷了。

章太守這才坐不住,帶著大軍趕來“支援”陳縣。

進城以後他才知道,何刺史是真的死了,死前還明確留下話,要趙含章接任刺史之位,甚至已經寫折子上報朝廷了。

不過他覺得朝廷一定會拒絕的,畢竟趙含章是個女子。

但是現在朝廷拒絕不拒絕有啥用?

朝廷還能做地方的主嗎?

章太守覺得自己失策了,回到臨時住所後便急得團團轉,尤其是在聽說各位將軍都在點兵響應後,忍不住要去找荀修,想要再說服對方。

魯錫元忙攔住他,“主公,汲淵說的不錯,當務之急是豫州之困,待豫州之困解了,我們再來爭這個刺史之位便是。”

章太守生氣,“豫州之困解了以後,我還能和趙含章爭這個刺史之位嗎?”

“可豫州之困不解,主公爭這個也無用啊,沒有援軍,豫州是擋不住匈奴人的,到時候別說陳縣,就是汝陰郡也難獨存。”

章太守沉默,隻是還不甘心。

魯錫元苦口婆心道:“主公,趙含章一介女流,朝廷肯定不會封她,這樣她就名不正言不順,即便這次她贏了,積累威望,但如荀修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服氣,到時候豫州沒了匈奴這個威脅,我們再與她爭就是,不必急於一時。”

但他才被趙銘和汲淵倆人一起譏諷打擊,他心中不服。

魯錫元似乎知道他的想法,壓低了聲音道:“主公,此次汝南郡出兵不少,他們再勇猛,麵對匈奴也肯定難於一對一,過後,您若是想收服汝南,再隨便找個借口就是了。”

這是暗示章太守事後可以發兵強占汝南。

地方間互相攻擊已經成為大晉常態,你占我地盤,我就去占他的地盤,朝廷根本管不住,汝陰兼並汝南也不是啥稀奇事,反正兩郡相鄰,近得很。

正巧,汲淵也是這麽想的。

送走所有人,他就坐在書桌後麵沉思,最後提筆在白紙上大致畫出了汝南郡和汝陰郡的圖形,然後在相交的那條線上劃了一道,他覺得他們女郎都是刺史了,那換個郡守,讓汝陰郡和汝南郡一樣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章太守被勸下來,第二天還是點兵響應,罷了,大人不記小人過,先把匈奴人趕走再說。

如今在陳縣,趙家軍的人數最多,因為王臬和謝時帶來了兩萬人。

這兩位也是人才,趙含章讓他們去招兵,本以為能招得五六千就不錯了,誰知道他們沒糧草的情況下還能招得兩萬人。

他們可比趙含章還無恥,帶上範穎,先是空頭許諾將路過的一支流民招入軍中,然後衣裳也不給,直接帶著衣衫襤褸的流民去各個大小塢堡裏乞糧。

或許是因為王氏和謝氏的美好名聲,或許是因為他們帶去的形容淒慘的流民,反正大小塢堡或多或少都給了他們一點糧食。

王臬和謝時就這樣一邊招兵,一邊乞糧,竟然為趙含章帶來了兩萬兵馬。

不過趙含章沒看到,看到的趙銘氣了個倒仰,他顧不得王臬和謝時是名士,直接問倆人,“你們招兵都不看軍備嗎,兩萬人,我怎麽養?沒有甲胄,沒有武器,怎麽打仗?”

王臬道:“流民軍都沒有武器,不也四處征戰嗎?”

“你見有幾個流民軍能與匈奴對戰的?”趙銘道:“苟晞這幾年滅了多少流民軍?難道匈奴的大軍還比不上苟晞嗎?”

謝時沒說話,王臬道:“總可一戰,兩萬人呢,哪怕是手持石頭木棍,也能殺人。”

趙銘臉色鐵青,直接道:“那不是白送性命嗎?”

他不答應,汲淵也不答應,和王臬謝時道:“女郎也不會答應的,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行此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