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大獲成功,引起了巨大反響。wwW,QuanBen-XiaoShuo,cOm首先,作為演唱會的後果之一,第二天劉德華的天與地娛樂公司接到了無數個歌迷打來的電話。在電話裏,歌迷們強烈要求馬上讓沈信出唱片,因為他們聽過沈信的聲音之後,就一直沉迷,隻覺得那聲音時時縈繞在自己耳邊,卻又不可捉摸。這種感覺既美好又難熬,他們已經無法忍受聽不到沈信聲音的生活,一定要買張唱片回去慢慢欣賞。

在接聽超過五十個這樣的電話後,秘書小姐已經受不了了,因為那些狂熱的歌迷非要強迫她認真聆聽對沈信天花亂墜的讚美和肉麻的崇拜,對她不是很脆弱的神經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所以當她要求換其他人來聽電話時,甚至覺得自己有必要去見見心理醫生了。

當然,劉德華對這個結果滿意極了,這本來就是他要的效果,不過效果竟然如此之好,也頗出他的所料。作為一名新人,沈信隻是在自己的演唱會上唱了一首半歌,已然有紅透半邊天的聲勢,這說明沈信不僅有才,而且有運。欣喜之餘,劉得華更是信心爆漲。

而對這次演唱會,媒體也是大肆讚美,稱之為“純粹唯美的音樂盛會”,在當今動輒燈光特效,一味追求場麵宏大的演唱會大戰中,劉德華這個演唱會就如一陣清爽的風,讓人重新思考是包裝重要,還是音樂重要的問題。

由於劉得華這場演唱會一開始就籠罩著神秘的氣氛,居然吸引了不少音評家的注意,而看過這場演唱會的音評人,對劉德華都不吝讚美之詞,也算是意外之喜。在評論中,音評人眾口一詞,對劉得華敢舉辦如此一場堪稱簡陋的演唱會的勇氣表示了讚賞,但同時又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這場演唱會的成功隻能算是奇跡,絕不能作為範例來推廣。

隻有一個一向以觀點敏銳著稱的音評家陳輝指出了重點,演唱會的成功在於那種懷舊的氣氛和音樂新人沈信出色的鋼琴演奏,因此,他的評論重點完全放在沈信身上,指出雖然他無從判斷沈信創作方麵的才華,但就憑他樂器方麵的造詣以及唱功上的表現,還有那堪稱完美的台風,這個年輕人絕對是未來最具現場煽動力的表演型歌手。陳輝的評論一貫如此別辟蹊徑,所以這篇評論當時並沒有多少人給予重視,隻是當很多年後其他人再看到這篇評論時,才發現陳輝的嗅覺確是高人一等。

“接下來該怎麽辦?”當相關人等聚集在劉德華的會議室,眾人都提出這個問題。從事娛樂業多年,眾人還沒見過這種情形,一個新人還什麽也沒做,已經紅的一塌糊塗。信心爆棚下,所有人都對未來充滿信心,準備大幹一場。

劉德華沉吟不語。先放出風聲,說出劉德華準備捧一名新人,以此來引起媒體和歌迷的興趣,卻不讓這種興趣達到最高,這是伏筆。接著演唱會先不讓沈信出麵,而是在幕後用夢幻般的技法征服歌迷,到最後真正走到台前,造成轟動,這就是劉德華構思的推出沈信的策略。到目前為止,對沈信的造勢計劃完成得堪稱完美,不過這種時候卻正是關鍵,接下來繼續成功的話可以一舉將沈信捧成一線紅星,但如果失敗後果也將是災難性的。究竟該怎麽走下一步?他同樣在考慮著這個問題。

“專輯籌備得怎麽樣了?”劉德華先問任務道。

“完全沒有問題。”任務打個響指,得意洋洋道:“我已經有了二三十首完成的曲目了,接下來就看是選擇哪些作為專輯選用了。”

完成也笑道:“歌詞方麵也已經完成。”

“二三十首?那麽多?”劉德華詫異不已。

“咳,藝術家嘛,最重要是靈感,有了靈感就有了一切,沒什麽希奇的。”任務說著望向沈信:“沈信就是我的靈感之源,不管怎麽樣,我以後跟定他了。”說話聲中居然帶著一股嗲勁。

沈信忽然全身一抖:“好冷啊,你們有沒有覺得?”

眾人大笑。

“我的意思是先推出一首單曲,看看市場反應,然後再決定專輯的問題。”完成說道。

劉德華沉吟道:“這個想法不錯,不過推什麽曲目呢?有沒有想好?”

完成一笑:“當然是《迷惘》了。我作詞這麽多年,隻有這一首詞作得最是完美,覺得混在一張專輯中太委屈了,正好單獨發行。”

“哈,少臭美了,你有那麽偉大嗎?”任務諷刺一句,接著說道:“不過我也同意你的看法。這首曲子的風格太特異,根本沒有和其他曲子共處的餘地,可是不用又實在可惜,完成這個想法正好兩全其美。”

劉德華最後拍板:“好,就這樣吧。爭取一個星期內讓所有電台都有這首歌曲。”

事情一決定,眾人馬上就開始忙碌了。劉德華對這件事的重視非同一般,錄音一完成,他先試聽。當沈信的聲音從唱片中傳出,所有人都覺得震撼,那種效果,盡管是他們一手完成,此刻也是難以置信。不得不承認任務在編曲方麵確實是有真才實料的,本來很深沉的主題,經過他的編曲,變成一種淡淡的味道,隻是音樂帶點引人深思的味道。不過也正是這樣才更能打動人,完全符合通俗音樂的特點。

“這首歌如果不紅,實在是太沒有道理了。我寧願相信太陽是方的。”任務由衷說道。

於是,在萬眾期待的情況下,沈信的第一首歌曲開始送交電台播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