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藏俠情》上演前一周,天與地公司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由沈信出麵對此前所有事件作一總結。wWw.QuanBen-XiaoShuo.CoM由於整個事件太轟動了,最後舉行發布會的場地處是人滿為患。

在萬眾矚目中,沈信坐到台前,開始講話:“對於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我本人深表遺憾。對於這件事情,我本人的決定隨後由我的經紀人張鳳仙小姐宣讀。在此之前,我首先要感謝廣大歌迷對我的支持,在我做錯事後還對我如此寬容和厚愛,實在是太感謝了。”

這一番話頓時在現場激起一片議論聲浪,什麽?沈信當眾認錯?是不是聽錯了。

沈信沒有理會記者們的反應,繼續說道:“除此以外,我還想表達一下對警方的敬意,雖然事實上隻是一件小事,但由於我的衝動,的確是給市民們帶來了極大的騷擾。在這樣的情況下,警方所采取的行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正表明他們對市民的關心和負責。尤其是高級督察方容小姐,她在休息的過程當中,一發現異常情況馬上投入了行動,是警方對市民負責的最好表現。為向方容小姐以及他的同事們表達最崇高的敬意,我個人決定對警方贈送錦旗一麵。”

沈信說得一本正經,鳳仙卻在後麵聽得暗自好笑,這完全是為了配合方容所說的不得有損警方形象的要求,隻是如果方容看到這一幕,卻不知是不是會笑出來。

而這時,沈信的講話也進入到最後階段:“關於整件事,都是我一個人的錯誤。凡人都會犯錯,但這並不是我逃避責任的理由,為了表示我的懺悔,我做出了一些決定,由張鳳仙小姐宣讀。”

說著,在沈信的示意下,鳳仙款款來到台前。沈信居然有這麽美麗的一個經紀人?記者們又是一陣**,感到對沈信資料的挖掘嚴重不足。

“由於本次事件,關於我的當事人沈信先生,傳出了很多謠言。沈信先生的意思是,如果這些謠言隻是單純地想製造一些快樂的話,倒也無傷大雅,隻不過,如果把傳言當成事實的話,就有點貽笑大方了。所以,沈信先生才有下麵的一係列舉動。”

鳳仙的話也是反響強烈,要知道前一段時間對沈信的報道,頗有太過分之處,而鳳仙的表示卻等於沈信對此持很寬容的態度,倒讓習慣與發生負麵新聞的明星針鋒相對的記者們不知如何是好了。

鳳仙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首先是關於沈信先生身份的種種謠言,其不堪一駁之處,也不一一列舉了,對此沈信先生的反應是將自己珍藏的古籍,大多數是已經被列為失傳的中國古樂譜,以及一些珍貴字畫,全部捐獻給香港藝術館。這批古籍已經送交藝術館,至於其價值,正由眾多專家在鑒定,相信很快就會有結果。各位朋友都是新聞界人士,相信不會錯過這個新聞的。”

這番話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現場氣氛熱烈到了極點。如果真的有這麽一批古籍的話,那麽且不說沈信身份如何,其身價地位肯定會因此一高千丈,影響力大大增強。

至於所謂古籍,當然是天機子當年的珍藏了,沈信早有將其捐獻出來的想法,此刻不過是借機會了卻心願。當然,如果能夠因此而獲得某些名利的話,他也不完全反對,雖然他並不熱衷名利,但畢竟名人可以省卻很多麻煩,他既然決定留下,也就不能完全不考慮這些事情。

正因為如此,當劉德華和鳳仙決定將這一項作為重點來宣傳,他並沒有反對。

“除此之外,沈信先生還將進行一係列的慈善活動,作為對社會的回饋。主要內容是對孤兒院的捐款,以及對孤兒的慰問活動。”說到這裏,鳳仙的口氣變得很嚴肅:“沈信先生曾經有過一段苦難的童年,對往事頗不願回憶,唯一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他也是一個孤兒,所以才選孤兒院作為最先捐助的對象。他自己是受到一名好心的人收留,培養他長大,並教他音樂,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孤兒也能健康成長。至於收養沈信先生的那位好心人,隻能告訴大家說是一個奇人,而且已經離開人世,為尊重他的遺願,在這裏也不便公開他的姓名。但是,可以肯定地說,關於沈信先生來曆不明,完全是無稽之談。”

這一番話模棱兩可,倒是足以讓記者們發揮想象力,編織出一部《現代苦兒流浪記》的故事來,雖然還有疑點,但也足以反駁所有對沈信身份懷疑的人了。

鳳仙的話也不是胡亂編湊,沈信的遭遇確實像鳳仙所說,隻是那是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事,倒也不是所有人能想到的。而關於對孤兒的看法那一段,也是沈信的真實感受,他正是由於經曆了坎坷的童年,所以才一心隨天機子修行,沒有興趣回到凡塵。而當他知道這世上還有孤兒院這樣的機構時,馬上決定大力資助。

有一點比較好笑,天機子看出沈信塵緣未了,但未了的塵緣居然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後的世界,卻也不是他能料到的。

鳳仙最後說道:“對於關心沈信先生的歌迷,也不用擔心,沈信先生雖然最近遭遇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音樂方麵的工作還在正常進行。相信很快就會有一盤新的專輯跟大家見麵。關心他,想了解他,請聽他的音樂,那裏有他的一切。”

對於歌迷來說,最令他們高興的就是最後一段話了,尤其知道這盤專輯叫《心傷》,是一盤情歌專輯後,更是如此。

整個新聞發布會很成功,沈信知錯能改,在歌迷當中的形象更是變得真實可靠,少男少女將他當作可靠的鄰家大哥,青年們也將他當作可以托付的朋友,沈信的形象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害,反而有所提升。這是預先誰也想不到的。曾誌偉更因此給自己的得意弟子起個綽號叫“福神”,盛讚其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什麽事情最後也能轉化成對自己有利。說這話的時候,曾誌偉趾高氣揚,好像那也是他的功勞一樣。

第二天,關於沈信捐獻的那批古籍的新聞也出來了。經過專家鑒定,那批古籍屬於先秦兩漢,由於此前根本沒有這方麵的資料,所以具有無法估量的價值,對研究那段時間中國曆史文化將會有巨大的幫助。除此以外,那些古樂譜都堪稱是中國音樂的巔峰製作,隨著這批樂譜的整理出版,對中國文化有什麽樣的影響,真是難以估計。對於捐獻古籍的沈信,藝術館方麵自然不吝讚美,簡直有將沈信譽為文化偉人的趨勢。一時間沈信在專業報刊和娛樂雜誌上都成為焦點人物,風頭一時無倆。

對於沈信變魔術般變出來的一大批古籍,劉德華還不覺得如何,**和鳳仙卻驚訝到了極點,他們清楚地記得沈信一身道裝去他們家的時候可是身無長物,怎麽突然成了珍藏家了?對此,沈信隻能托詞說以前失憶,記不得放在什麽地方,現在想起來才拿回來,然後顧左右而言其他,蒙混過關。

至於對孤兒的慰問活動,沈信第二天就開始了。有幾家媒體專門派出記者跟隨,倒讓本來誠心誠意的活動變成了做秀。不過沈信倒也無所謂,自顧自跟孤兒打成一片,有過同樣的經曆,倒讓他和孤兒們很容易溝通。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沈信倒像是去了遊樂場。尤其最後發現孤兒院還有一個小型足球場後,他還跟孤兒們踢了場球才走。

多事的媒體什麽也不放過,連沈信捐獻給孤兒院的財物所值也打探得一清二楚。數目不算大,但當媒體同時列出沈信入行以來的大概收入後,即使最刻薄的人也無法說什麽了,沈信幾乎將自己的全部家產都捐出去了。由於沈信慷慨捐獻一批價值連城的古籍給藝術館,自然也有人聯想沈信本來就是大富翁,不在乎一點點錢。可是很快又有消息傳出,盡管現在沈信紅得發紫,他卻還在跟自己的經紀人兄妹合住在一個低級公寓裏,生活跟苦行僧差不多。

總之,有關沈信的種種新聞,在此後一大段時間裏依然是熱門。當關於沈信的點點滴滴融合起來之後,所有人的看法都是覺得不可思議,不過歌迷更崇拜沈信,卻是必然的結果。對沈信的行為完全無法理解,最後媒體隻好用“高風亮節”來形容。

對這樣的形勢,劉德華和鳳仙,還有公司的相關人員都很高興,每個人都喜歡沈信,看到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上升,自然覺得欣慰。隻有**一個人覺得不滿,他本來還想跟著沈信住到高級別墅中去,現在全泡湯了。不過對於他的抱怨到底有沒有聽,他自己也沒有把握。

沸沸揚揚中,沈信的銀幕處女作《秘藏俠情》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