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大門打開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呈現在一個好奇的小男孩麵前。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頭棕色的小熊,它們正激烈地扭打在一起。平時負責照看它們的熊哥哥,並沒有向這兩個調皮的小家夥投來注視的目光,而它們的母親熊媽媽,正懶洋洋地靠在山坡上打著瞌睡。

稍遠一點兒的地方,有兩隻老虎,其中一隻站在懸崖上,而另外一隻則站在下麵,它們彼此齜牙咧嘴,仿佛立刻就要撲到對方身上似的……

小男孩躡手躡腳地從它們身邊溜了過去,還不放心地回頭瞅瞅,看它們是否已經撲了過去。沒有!它們並沒動,仍然保持著剛才的姿勢……

空中,一隻老鷹高高地懸在那裏,一動不動。還有一隻正在飛翔的鴨子,停在巢的上方,巢裏還放著幾枚鴨蛋。小男孩情不自禁地向它們伸出手去,手指卻戳到了冰冷堅硬的東西,好疼啊……

是玻璃。所有的鳥兒和野獸都在玻璃後麵!

難道它們不是活的?要麽,就是像童話裏麵說的被施了定身的法術!要是知道那句神奇的咒語,讓它們一下子活過來該有多好呀,可是,誰又能將這秘密告訴他呢?

小男孩正置身於一所科學院動物博物館中。他的父親是俄羅斯著名自然科學家,曾在這裏工作過。而在街對麵的房子裏,1894年出生的這個小男孩,就是未來的偉大作家維塔利·瓦連津諾維奇·比安基。

引領他走進大自然的正是他的父親,他帶著兒子打獵、旅遊,告訴他每種花草、每種飛禽走獸的名字,還教他如何根據飛行的姿勢來辨別鳥的種類,如何憑借腳印來判斷是哪種野獸。而最主要的是,他教會了兒子記錄下自己的觀察。

在27歲之前,比安基就已經積累了整卷的觀察日記。這時,童年時的理想又重新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仍然深切地渴望著尋求那句讓所有動物都活過來的神奇的咒語。

而這神奇的咒語,恰恰就是作家高超的藝術語言。

比安基的第一部兒童作品《森林裏的小房子》在1923年正式出版。在隨後的25年裏,他奮筆疾書,撰寫了200多部童話、故事和中篇小說。這些作品集在青年讀者群中廣泛傳閱,其中包括:《童話》《森林報》《追蹤》《蝦在哪兒過冬》《打獵的故事》《最後一槍》等等。比安基非常熟悉和熱愛故鄉的大自然。他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帶著獵槍、望遠鏡和筆記本在森林裏度過的。因此,他的故事、童話、小說才能為青年讀者展示出那麽生動、鮮活的大自然。他總是能在最普通的現象中,為我們呈現那些被我們忽視的新事物。

比安基引導著年輕的讀者們,在阿爾泰區的狩獵區漫遊,登上無路可走的高加索山脈,在原始森林、冰原地帶、草原徘徊……

作者將青年讀者的目光投向了周圍的世界,並對他們的疑惑一一作答。

許許多多自然界的謎團已經被科學家們成功破解了,但仍然有很多需要我們去鑽研、探索和了解。

比安基的書號召青年讀者,要善於發現,善於比較,善於思索,努力成為優秀的偵查員和研究員。比安基的作品不僅僅是向大家介紹大自然,同時,他還教會青年讀者探索森林的秘密,揭開野獸和鳥兒生活中那些大大小小的謎團。

要知道,誰了解大自然,誰就能更好地管理它。我們是自己森林、田野、河流和湖泊的主人,因此,也應該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自然資源。

青年讀者在讀完比安基的童話和故事後,會掌握很多知識,不僅學會觀察大自然,也會成為自然財富的節儉的主人,並深深地愛上它。

而作家藝術創作的魔力正在於此。

戈爾·格拉金斯基

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