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海鮮火鍋,配著海鮮燒烤,再小酌幾杯酒,抬頭看星空,低頭望美食,此情此景讓三人胃口大開。

“我一喝就倒,我以茶代酒陪你們喝點。”

三人邊吃邊聊,鄭斌剝了個大蝦,沾點麻辣醬放進嘴裏嚼幾口說道:“新鮮。”

“我一朋友開的,放開肚量盡管吃,隨時增加。”

黃治覺得湯好鮮,喝了幾口,然後說道:“李墨,你是鑒寶方麵的高手,我想問你個問題。我曾經也看過有關和氏璧的記載,大多數學者專家都認為和氏璧是藍田玉做的,可在博物館藏寶庫裏我們親手取出來的卻是極品和田玉做的,這裏麵會不會有問題?”

“這也是我的疑惑,你有什麽不同的見解嗎?”鄭斌是京大助教,所以對曆史還是比較熟悉的。

李墨夾了塊水煮花生米,一邊吃著一邊說道:“和氏璧是華夏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春秋戰國流傳的那數百年間,被奉為‘天下所共傳之寶’,為天下奇寶。在這之前,關於和氏璧是什麽玉,很多史學家都研究過,說法不一。總結來看,主要有五種猜測。”

“第一種猜測:和氏璧是獨山玉。獨山玉的產地和卞和生活之地比較靠近,所以猜測是獨山玉的可能性較大。然而獨山玉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被開采利用,至卞和所處的春秋時期已普遍流傳,楚國的玉石鑒定高手們沒理由不識獨山玉。”

鄭斌和黃治仔細品一下,是獨山玉的可能還真不大。

“第二種猜測,說和氏璧是拉長石。唐末有一個道士叫杜光庭,他曾隨唐僖宗入蜀避禍亂,親眼見過傳國玉璽,所以他是這樣記述的: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這種現象符合拉長石的變色光學效應。但拉長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顯的區別,而傳說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狀,有較厚的皮殼,拉長石卻未曾見到似有皮殼的形態出現過。”

“所以我認為這第二種猜測可能性也很低,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是,他的描敘是針對傳國玉璽,這是建立在傳國玉璽是用和氏璧製作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但如果兩者毫無關係呢?”

“還真是這樣,如果傳國玉璽根本不是和氏璧所製作,那這種說法也的確不成立。”

黃治點點頭,認同李墨的判斷。

李墨笑了笑,吃了幾塊八爪魚,繼續說道:“這第三種猜測,和氏璧是綠鬆石。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稱:傳國玉璽色彩青綠而玄,光彩照人,這是綠鬆石的一個特征。但這種結論和第二種猜測是同樣的破綻,都是建立在傳國玉璽是和氏璧所製的基礎上。而且第二種和第三種對傳國玉璽的描敘有差異,所以這也是破綻。”

李墨用茶和兩人碰了下酒杯,示意他們可以多喝點。他還比較喜歡吃火鍋,清湯火鍋中的海鮮能保留更多的鮮香味道,而燒烤後吃的多是孜然味,胡椒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