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們大多以為,醫生的心腸很硬,隻負責看病和開藥,對病人的治療效果並不在乎。其實不然,醫生是很在乎病人的治療結果的。

可以肯定的說,醫生的願望,與病人和病人家屬的願望,是高度一致的。

正因為如此,醫生所承受的,不僅僅是毫無規律的、繁重的工作,還要承受來自病人家屬,病人和醫生自己內心的巨大壓力。這些壓力,可以隨時壓垮任何一位醫生!

這些痛苦,就算病人和他的家屬們理解,也是很膚淺的。隻有醫生們自己,才明白其中的不易。

當整個社會將醫生當成是“天使”時,醫生們已經走上了人生與職業上的“不歸路”。

“剛才劉醫生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聽清楚了。這樣的病人,非常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其他病人的交班暫停,大家集中精力,討論一下這個病人下一步的處理方案。”

淩曉雲及時插話。這樣做,其實是神經內科的常規操作。

這樣的年代,遇到這的病人,劉醫生的處理是正確及標準的。這樣的處理,如果還是無法控製,貌似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所以,辦公室裏,包括李雲娥在內的所有人,都不敢發言,也不知道如處理。

“林醫生,又得看你了。”顯然,淩曉雲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林琳記得,在前世,他也參與到這個病人的搶救中。不同的是,前世的林琳,對這方麵的搶救,缺乏經驗。最終,病人的病情無法控製,家屬選擇帶著病人“自動出院”。

重生後的林琳,有著幾十年的經驗,有著處理這樣的病人的紮實的功底,雖然不敢擔保一定可以將病情控製住,但他有足夠多的辦法去想,去實施。

“我說幾句,希望大家一會補充,也希望大家指出我所說的不足。”

“這個病人,昨晚的治療是有效的,為什麽今天早上又開始頻繁發作了呢?我覺得,有幾個原因是需要考慮的。”

“第一,這個病人從昨天下午開始發作,一直到我們醫院急診前,發作都沒有得到控製。而且,病人的發作,一直是強直-陣攣樣發作。”

“這樣的發作,每一次,病人都會出現缺氧。而缺氧,肯定會對腦細胞造成缺氧性的損傷。”

“頻繁的發作,腦細胞損傷肯定嚴重。腦細胞損傷後,會慢慢出現腦水腫。在腦水腫沒有得到控製前,藥物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所以,目前病人治療效果不好,與這個有一定關係。”

“第二,病人的發作,持續這麽長時間,每次的缺氧,每次的肌肉劇烈的抽搐,每次抽搐導致的代謝障礙,很容易引起病人體內的酸堿失衡。”

“一般而言,在酸中毒的情況下,抗癲癇藥物的作用是大大減弱的。所以,這是病人目前治療效果差的另外一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