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亦曾苦心鑽研,奈何所獲寥寥。”

張三豐苦笑不已。

人力有窮時,縱然他天縱之資,蓋世無雙,也很難一個人研究出一條完整的路來。

大明十六朝聯合研創武道法體係,動用的人力物力何其之多,其中還有劉伯溫,姚廣孝,王陽明之類的妖孽怪才。

為武道法光榮獻身的囚犯更是多不勝數,不也照樣隻研創到了先天六境,後麵的境界研究仍是遙遙無期。

創造,不是無中生有,需要一顆聰明頭腦的同時,還需要諸多後天條件的支持。

張三豐,有獨開一道的潛力,甚至已經奠定基礎,卻沒有足夠的完善一條路的資本。

“張真人以一己之力發現了域的存在,已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放眼漫長曆史,張真人,足以名垂千古。”

老朱稱讚道。

眾人眼裏也都閃爍著異樣的光芒,張三豐之才,絕世無雙,大明武道法先天以後的境界研創,張三豐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盡管還是八字都沒一撇的事兒,眾人卻已經自主將張三豐納入大明十六朝的範疇,區別隻在於誰手段更高,能將張三豐收入麾下。

與張三豐一番交談後,老朱家眾人心滿意足的離去,“域”的存在,讓他們看到了創出武道法更高層次的希望,這便是最大的收獲。

至於拉攏張三豐,他們都很默契的沒有提起,張三豐這種人,不是簡簡單單就能拉攏的,須得循序漸進,慢慢的來。

“天下自此多事矣!”

屹立在武當之巔,親眼目送著老朱家一行人遠去,張三豐不由仰天長歎,眼眸中似有星河流轉,仿佛已經看到了天下大變的局勢。

鳳陽朱家,每一個都不簡單,修為高深莫測也就罷了,還身負帝王之氣,這般奇異至極的存在,不可能甘於平凡庸碌。

天下格局將會因朱家而發生劇烈轉變。

江湖武林是沒有秘密可言的,張三豐百歲壽宴上發生的事很快便傳遍天下,廣為人知。

有人錯愕,沒想到以四大門派為首的各大門派竟然膽大包天,敢在張三豐的壽宴上發難,去撩撥那位橫壓武林幾十年的張老神仙的虎須。

有人震撼,三言兩語,硬是壓得各大門派不得不灰溜溜跑路,武當三豐,果真名不虛傳,武林神話,實至名歸。

大孝子張無忌與鳳陽朱家,也引起了不小的談論熱度。

能差點把自己親爹親娘害死,張無忌的大孝子之名不脛而走,淪為許多江湖人士談論的笑柄。

張翠山,殷素素,年輕時候也算江湖上名聲顯赫的青年才俊,生出來的兒子卻是這般坑爹,屬實是讓人唏噓不已。

鳳陽朱家,在武當壽宴上,一鳴驚人,出手救下拔劍自刎的張翠山,贏得了武當的友誼,然而天下人對鳳陽朱家還是無比陌生,除了陌生,隻有陌生。

理學朱家人人知,聖人後裔,高門大戶,世代尊榮,非一般人家可及。

但鳳陽朱家,這個時代的鳳陽朱家,還是實打實的老農民,過得朝不保夕的那種,誰又知道鳳陽朱家到底是哪一家?

但不管怎麽樣,老朱家算是打響了名頭,正式進入天下人的眼中,開始逐漸進行世界征服計劃。

各自回去拉人,暫時消停一段時間。

“鳳陽朱家?”

明教一處分壇內,一個長的極為醜陋的和尚滿臉疑惑,他自己就是鳳陽人,對鳳陽極為熟悉,從來就沒聽說過鳳陽有姓朱的大家族。

此人便是這個世界的朱元璋,隻不過他與老朱相比差遠了,不論長相上還是氣度上,都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這個朱元璋很醜,醜到什麽程度,不說驚天動地,卻也讓人“望而生畏”。

下巴向前挑出,猶如一柄鐵鏟相似,臉上凹凹凸凸甚多瘢痕黑痣,雙目深陷,炯炯有神。

活脫脫一個個大馬猴的模樣。

老朱雖然長相不算十分俊朗,卻也極為耐看,麵容剛毅威嚴,充滿了男子氣概,哪像這個朱元璋,醜是真的醜。

氣度能力上,這個朱元璋更是與老朱相差甚遠,不去參加造反活動,反而在明教鬼混,簡直不務正業。

雖說此元璋非彼洪武,但這個朱元璋確實讓人失望,毫無人主之象。

老朱的宿命大敵陳友諒也是,一點都不幹正事,拜和尚為師,去丐幫當乞丐,盡幹些下三濫的勾當,這是“元末小呂布”該幹的事?

短暫消停了一段時間,鳳陽朱家又開始搞事了,一出手就是震驚天下,名動列國。

為抗擊蒙元暴政,驅逐韃虜,恢複中華,鳳陽朱家散盡家財,招募鄉勇,自行組建了一支騎兵隊,於襄陽城外大敗蒙元萬騎,斬首過千。

此消息一出,天下震動,各國朝堂,江湖武林,無不拍手叫好。

天下苦蒙元久矣,一次大勝,足以振奮人心,激起無數人對蒙元的反抗心理。

能為民族大義,散盡家財,鳳陽朱家,如今誰人聽了,不得豎起大拇指稱讚兩句。

鳳陽朱家好樣的,領兵擊潰蒙元萬人騎兵隊的朱武,朱永,朱宣,朱壽等人,更是被各國所關注。

老朱家眾人狠狠收割了一波人心,緊接著便放出風聲,說是有意投效宋廷。

宋廷得知以後,登時就樂了,白白多一個打手,這可是大好事啊,抗擊蒙元入侵,保證他們醉生夢死的生活,就缺這種好忽悠的粗鄙武夫。

不對,應該是忠勇之士有意為國效忠,他們怎能寒了義士的心。

經過一番商議,宋皇派出一名樞密使前來襄陽慰勞“朱家軍”,邀請朱家眾人去臨安見駕受封。

“狗東西。”

隨意把宋皇的詔書像扔垃圾一般扔到一邊,老朱滿臉不屑。

一切都隻是做戲而已,宋廷趙家兒還有那些個酒囊飯袋還當真了,讓他們為宋廷鞠躬盡瘁,忠勇報國,真是沒點自知之明。

老朱家眾人或是麵露冷笑,或是嘲諷出聲,就算他們不是皇帝,他們也不可能真心實意給宋廷賣命。

宋廷從皇帝到大臣,不但深得“慫”字奧義精髓,對卸磨殺驢也無比擅長,這等腐朽至極的朝廷,還是讓他們取而代之更好。

有些書友喜歡明教,有些不喜歡,那明教是留,還是不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