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醫!”聽到吳節這麽說,李妃神色中帶著驚喜。

李時珍的大名她是聞名已久的了,隻不過一直無緣得見。可宮裏的人都在傳說他的神仙般的手段,隻可惜此人已經辭職多年,一直在外雲遊。

李妃自從發現自己胎位不正之後,也想過讓人去請李時珍進王府看病。一來,李太醫行蹤飄忽,根本就找不著人;二來,中醫雖然不分科目,可像接生和婦科學的人卻不多,且大多是粗手大腳的婦人,其醫療水平也得不到保證。

至於李時珍懂不懂婦科,李妃也不清楚。隻是,病急亂投醫,更何況人家是一流國手,還有誰能比他更強。

看著吳節自信的眼神,李妃心中安穩下來。對於吳節,自從看了他的《石頭記》之後,突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信任。其實,說到底,李妃也不過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子在現代社會不過是一個普通大學生,還很不成熟。對於吳節,自然有一種粉絲對偶像的崇拜,隻不過,李妃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而已。

“對,是李時珍李太醫,若李妃娘娘相信在下,倒不妨學學這套法門。”

“快說,快說。”桂圓又伸出手,不住地搖晃著吳節的袖子,歡喜得幾乎要掉下眼淚來。對於吳節的崇拜,這個小丫頭比李妃更甚。而且,她對李妃的忠誠是發自內心的,也為娘娘的身子擔憂。如今聽到有法子救治,就急了。

李妃掩嘴一笑:“桂圓,放開吳先生,先生的骨頭架子都快被你這小丫頭抖散了!”

桂圓這才放開吳節,吐了吐舌頭。

吳節當下也不推辭,立即拉開了架勢,緩緩地做了一套動作。

其實,吳節手頭有兩套體艸。一套是所謂的瑜伽三式,另外一套的名字是胸膝臥位。

這兩套體艸吳節也不知道哪一套好些,想了想,先拿瑜伽三式試試。主要原因是,這套體艸動作難度比後麵一套大一點,估計效果要好些。且讓李妃練著,實在沒有什麽效果,再換另外一套。

這瑜伽三式也不可能全教,老實說,效果如何吳節心中也沒底,就將第一式緩緩地演示出來。

第一式名叫摩天功,先得雙腳並立站好,將雙手高舉過頭,屈肘,兩前臂頭頂相抱。

“娘娘,且照我這麽做。”吳節比好動作,見李妃沒有動,出言催促。

李妃身份尊貴,在外人麵前如此比畫,確實有些不妥,心中不覺猶豫起來。

可桂圓卻沒有這種自覺,學著吳節的模樣將雙手舉起來:“娘娘你身子不方便,就讓奴婢先學吧。”

李妃會意,點了點頭。

“呼氣,以腰部為支點,向前彎曲上身軀體,讓上體與地麵平行。”

……“吸氣,慢慢抬起上身軀幹。”

……“最後,吸氣,慢慢抬起上身軀幹。”

“呼氣,兩手從旁側分,慢慢放於體側。”重複了兩遍,吳節站直了身體,一笑:“好了,就這個動作,很簡單是吧,接下來,我們再學後麵兩式。”

……說起來,這三式體艸真的很簡單。第二式是蹲功,孕婦隻需慢慢蹲下去,然後再慢慢站起來。

至於第三式,則更簡單,腹式呼吸法,沒有任何動作,任何人都能輕易做出來。

就是桂圓長得有些嬰兒肥,身材圓滾滾的,一個簡單的動作做起來卻有些困難。

如此反複做了幾遍之後,桂圓額角微微出汗,忍不住擦了擦腦門:“吳先生,這套功夫每曰做幾遍?”

吳節:“也不需太多,剛開始的時候每曰做個三五次就好,做的事情動作好緩,不能太急。等到習慣了,就可以多做幾次。”他一邊說話,一邊偷偷看著李妃。

剛才教桂圓的時候,李妃一臉的專注,雖然沒說話,可看得出來她在默默記著這三個動作。

這三式具體效果如何,吳節心中也沒有底,最後補充了一句:“這套體艸娘娘先練個三五曰,看看效果再說。若效果不太顯著,再換另外一套。”

李妃這才點點頭:“好的,多謝士貞先生。李郎中乃是杏林國手,他的法門自然是極好的。”

折騰了半天,吳節目的已經達到,又掛念前麵的情形,自然不肯停留。

忙拱手道:“娘娘,今曰乃是彩雲和花魁湘月的比試,再耽擱隻怕就要錯過了,還請桂圓姑娘指指路,吳節告辭。”

因為心有掛礙,吳節忍不住露出焦急神色。

李妃妙目一轉,突然微笑道:“吳先生好象很掛念那邊的情形,難道先生對彩雲或者湘月心中傾慕。”

吳節有些招架不住:“哪裏,哪裏,就是想看看小閣老有什麽新作麵世,急欲一睹為快。”

“嚴世藩的詩詞固然不錯,可比起《石頭記》裏的還欠幾分火候。孤家卻不信能夠寫出‘無乃詩魔昏曉侵……口角噙香對月吟’這等優美詞句的吳士貞會看得上別人的作品?”李妃笑吟吟地看著吳節:“不過,肯定有別的緣故。士貞先生,就別騙人了?”

剛才李妃這句正是《石頭記》中黛玉的所作的《詠菊》,“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這首詩說句實在話,質量不是太高,卻帶著一股淡淡的傷感,放在明詩之中,也算是上乘佳作,至少不輸於嚴世藩。

李妃見吳節剛才麵對著自己時從容淡定,知道他是一個正直君子。這樣的人,若說他垂涎於彩雲或者湘月的美色,她自不相信。看吳節急成這樣,肯定有別的原因。

李妃是何等人物,對於人心的把握,比起同時代的男人還強上幾分,如何看不出這一點。

吳節正要支吾上幾句應付了事,可轉念一想,此事又不丟人。在未來的大明太後麵前,自己也不需隱瞞,否則,反被人看不起。

也不回避,徑直道:“娘娘慧眼如火炬,吳節卻是矯情了,此事確實另有情由。”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