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這首詩!其實還有一種意境!一種很高的意境!”趙飛雪插話說。

“哦?!還有更深層的意境?!快說!快說啊!飛雪!”李元昊驚喜地看著趙飛雪。

趙飛雪說:“元昊!後麵一句‘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包含著人生的哲理啊!

那就是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麵性。

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好啊!好啊!飛雪!太好了!這一次,我們出來!就是擺脫了‘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啊!我們看到了景天皇朝的全貌,看到了真實的景天皇朝!”

李元昊話中有話地說。

“嗯!元昊!這正是我們此行的收獲啊!”趙飛雪與李元昊很是默契。

這一次微服私訪,擺脫了在宮中看問題的局限性,深入景天皇朝黎民百姓中,看出了整個景天皇朝的真實麵貌。

並不是一些大臣天天在朝中歌功頌德,唱讚美詩,歌頌太平盛世,而是老百姓的生活仍然處在苦難當中。

許多地方的百姓,住的是茅草棚,還有些地方沒有吃的,受到天災的威脅。

農民的賦稅很重,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經商受到打壓,官吏貪汙嚴重。

花香城饑荒一事,讓李元昊、趙飛雪、逸輕塵也飽受了一場饑餓威脅,真正體會到了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的場麵。

還有,景天皇朝的教育太腐朽了,剛才王老先生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問題,那種死記硬背的教條主義不能教出好學生。

而趙飛雪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讓學習成為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這種教學理念,能夠真正培養出有用的人才出來。

李元昊的話讓一旁的王老先生大為吃驚,這人究竟是誰呀?怎麽感覺到是從宮中出來的啊!自己也曾考過科舉,無奈落第,隻能回到家鄉,辦私塾教書為生。

王老先生曾在科舉期間,住在天京城,對天京城皇宮裏出來的官員有一定的了解。

看年輕人說話的腔調,不像是本地人,怎麽越來越覺得是從宮裏來的。

在趙飛雪身邊站立的這個人,有一種“氣勢”,盡管說不出來是什麽人,但王老先生卻判斷著:這一定是一個從宮裏來的大官吧!

剛才說“這一次,我們出來!就是擺脫了‘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啊!我們看到了景天皇朝的全貌……”這句話中的出來,可能是從宮裏出來的吧?

哦?!對了!我怎麽這麽老糊塗啊!趙二小姐!趙二小姐!不就是趙貴妃嗎?趙郡王府的趙二小姐已經被皇上欽定為趙貴妃!

這是景天皇朝有目共睹的事情啊?我真是老糊塗!竟然連趙二小姐現在的身份都忘了。

眼前,能夠讓趙二小姐敬畏的人,除了皇上,還會有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