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與社會功能考量

——思想政治教育“30年”管窺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反作用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客觀上設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會角色的工具屬性功能,把思維觀念的理性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並整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並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發展過程進行比照分析,將獲得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關考量結果和消長成因。據此,本文在論證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和工具理性基礎上,從工具性功能和工具理性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過程和社會作用及消長成因進行了相應考量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社會功能;工具理性;考量;消長成因

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元主導社會價值觀念多元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並發揮其社會功能,論證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社會角色的工具性功能定位,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對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發展過程的社會功能進行考量(即:考察測量或度量)和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此消彼長的社會成因進行比照分析,從而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實現科學發展,有著積極的探討價值和理論意義。

一、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與工具理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職能與工具性社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服從於和服務於黨的總任務、總目標,是上層建築為經濟基礎所決定、又為經濟基礎服務這一客觀規律的具體體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規律”,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局,明確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承擔並履行著黨和政府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社會職能,確立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渠道的時代主導性地位。同時,也從整個社會層麵上設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向大眾化社會傳播思想理論、傳承文化文明的運作執行載體和理論武裝工具的社會角色屬性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所特有的這一運作執行載體和作為思想理論武裝工具的社會屬性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屬性社會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屬性社會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社會屬性功能。

因為,從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的角度分析認識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教育與實踐過程中特有的“必備手段和宣傳思想工具職能”,這一點,可從思想政治教育多年來充分發揮黨在思想領域和意識形態方麵的思想理論教育工具的作用得到證實,看不到這一點就會犯觀察問題的主觀武斷性和評判問題的“無知與偏見”毛病;另一方麵,從人類社會發展曆史和發展進程的規律觀察問題,我們可以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在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進程中具有的“當然工具屬性功能和思想傳承載體”,這一“當然工具屬性功能和思想傳承載體”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屬性功能,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就容易出現分析問題的主觀主義或認識問題的盲目樂觀性。因此,將上述兩者論證綜合起來就可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屬性社會功能,簡稱工具性社會功能。

同時,社會法原論揭示了這樣一個基本原理:某一社會組織的社會職能,又主要表現為這一組織的社會責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職能,亦即為社會責任的承擔。從主觀視角分析問題和認知問題,我們就會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職能能否有效發揮將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另一方麵,從哲學的思維視野高度看問題,將使我們獲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職能的體現既必然、同時也自然地反映其社會屬性功能與價值”的結論。說明思想政治教育社會職能的確立是主觀的,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所體現出的重要性和社會功能則是客觀的。這就從充要(充分和必要)條件上證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是客觀存在的,其社會功能和作用的大小,有賴於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職能履行中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和工具屬性功能的體現,這就是我們看待和評價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所應具有的辨證唯物主義態度。

(二)關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

客觀地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理性地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角色和作用,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化思維觀念,同時把理性化思維觀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工具屬性功能,進而通過內化和整合,就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具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所特有的工具屬性社會功能,其工具性的“機械”屬性是由其社會角色決定的,這一“機械”屬性就是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律。誠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具有鮮活思想的人去實施的,既有可發揮人主觀能動性的一麵,同時也難免帶有個人主觀意誌性的另一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規律的工具性“機械”屬性不同於物質運動、物質生產的單一(簡單劃一)工具性機械屬性。據此將理性化思維觀念貫穿於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化思維觀念,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工具屬性功能並內化、整合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慣性思維,固化為工作手段,轉化為分析方法的考量工具,就會產生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改革開放30年的諸多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已經證明:在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在觀念上視思想政治教育為黨的優良傳統和法寶(從哲學的視界看,其實就是運用

思想武器作為工具去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和勞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固化為工作手段,在思維方式和行為方法上量化(具體化)為分析評價、育人導向和政治保障的各種工作方式方法,以說理式的、理性的話語說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的例證。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的提示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提示我們,站在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高度看問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實在性和工具性社會功能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在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布局中,在社會大眾化思想觀念呈現多元性趨向的現實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在意識形態的引領地位和時代主導性功能,是上層建築由經濟基礎所決定、又為經濟基礎服務這一客觀規律的具體體現。不管我們的主觀願望、主觀評價如何,認識不到這一點,盲目樂觀、隨心所欲而又非理性地誇大它的社會地位和作用,就容易犯政治價值中心論的泛政治化傾向;同時,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大眾化社會教育中的理論武裝的工具性社會功能和思想理論教育在推進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悲觀失望、主觀武斷和非理性地貶低、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把社會發生的某些思想文化道德不良現象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蒼白”、“無為”論的歸因都是錯誤的。隻有看到和認識思想政治理論專業教育、學科建設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和有機組成部分,並把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視為“四個同等重要”以增強工作信心;進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和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宣傳普及活動中,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在思想理論教育的實踐中,不斷增強全社會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信念,不斷發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並充分和有效發揮工具理性作用,進一步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理性觀念,才能在不斷探索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進程中,實現“有為才有位”的必然發展,到“有位更有為”的科學發展新途徑。

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考量及其過程消長的社會成因

(一)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考量

以改革開放作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起點和時代性標誌,從思想政治教育“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規律”的維度觀察問題,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社會功能的發揮作為度量工具,理性分析評價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過程,可從中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考量結果。

1.思想政治教育與改革開放具有伴生性關係

從80年代初全國部分高校政治教育專業轉為開辦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起,目前(截止至2013年)發展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學位點的院校75個所,具有碩士點的院校322所,設有思政教育本科專業的院校233所。充分說明改革開放30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養和專業理論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中獲得了長足進步與發展,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以政治教育專業為曆史沿革和依托,興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依循“先有事實,後有概念,進一步理論抽象”的邏輯,從我們黨優良傳統的凝練和工作經驗積累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履行黨的政治職能的工作狀態發展到社會建設層麵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狀態、並逐步上升到學科形態,又從科學發展的學科形態回歸到高級層次的社會科學工作和理論教育與實踐研究狀態,形成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和發展循環。使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發展和學科建設從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開放過程的曆史地位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可或缺作用的客觀實在性,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作為思想、文化、文明傳承的運行載體作用和理論武裝工具的工具性社會功能。同時說明“30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曆程,由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延伸和深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概念,是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之使然。思想政治教育“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規律”,體現了黨在完成指導思想撥亂反正後,工作重心由政治工作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建設的轉移。作為履行黨的職能之一的政治工作也經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相鄰術語的演變,最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法的轉變。說明黨的意識形態工作和高等學校政治教育向思想政治教育的轉變既是履行和體現現代社會職能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改革開放客觀社會需要。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改革開放具有伴生性關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社會功能考量獲得的結果之一。

2.在現實性和概念上,思想政治教育出現了向“思想理論教育”發展趨勢的轉向

宏觀考量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曆程,我們不難發現:在現實性上,以政治工作為發端和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的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理論為主導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在概念上,社會主義革命與政治教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思想理論教育形成基本對應關係)。伴隨著以社會主義革命運動為標誌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和“**”實踐的徹底結束,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建設事業全麵開始,現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經過30年的發展,正在向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及其新成果為指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理論教育為主導渠道、以人的思想健康發展為教育目標(以人為本的)、趨向人文發展和精神素質提高的“思想理論教育”概念的轉向。在現實性和概念上,這一發展趨向既體現了思想

政治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社會意識形態上的主導地位所應履行的主渠道職能,也反映了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客觀社會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克服“政治價值中心論”的道德泛政治化影響後,對青年學生和社會大眾的政治思想關注熱點,已向人們的物質經濟生活、精神理想、道德誠信品質、文化素養、心理健康、就業問題、社會法製等思想視點的轉移,更彰顯出思想理論教育要為社會大眾、特別是作為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發揮應有的社會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源於社會又回歸社會的本質體現。

(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30年”發展過程消長的社會成因

1.思想政治教育經曆了兩次較為明顯的此消彼長過程

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社會背景下,從思想政治教育“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規律”的大局觀察思考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以其工具性社會功能考量現代思想政治教育30年曆程,我們不難發現,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經曆了兩次較為明顯的消長(即此消彼長)期。第一次消長期是改革開放後,思想政治教育經曆了專業開辦初期時的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新興專業(有別於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黨史等政治教育類專業),學科研究和學位點建設開始起步,在校生呈逐年上升趨勢。伴隨著思想解放、破除社會思想禁錮的進步,同時也引發多元社會思想的驟然迸發和**湧現,導致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資產階級自由化和各種社會思潮泛濫,直至“89政治風波”的發生,也使整個中國社會政治思想教育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國際政治大氣候和國內小氣候的影響下呈現強弱化的低潮,高校思政教育專業及其發展受到一次較明顯的衝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明顯消長期;第二次消長期是風波過後,在黨和政府、高等學校及全社會的高度重視下,強化了對政治風波的反思和教育,以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為重點內容的思想理論教育得到空前加強,學科研究和學位點建設得到較大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和規模得到提升,社會大眾、特別是在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又特別表現在政治觀念上出現理性的回歸。而90年中期以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建立與深入發展,新的經濟建設熱潮的出現,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已由政治問題向經濟物質生活轉移的客觀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社會地位在人們的觀念中,出現“講經濟實惠而講政治道德要求虛無”的價值認識模糊且將長期存在,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在這一消長期表現出初期得到顯性強化,但又逐步隱性消退的特征。這一問題直至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和關於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兩個重要文件的下發,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實施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係統工程的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獲得進一步的加強、社會地位和綜合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而消解。

思想政治教育的此消彼長經曆,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符合社會發展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規律,既使思想政治教育經受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多元社會意識形態衝擊的鍛煉和考驗,更彰顯出思想政治教育所特有的思想武器和工具性社會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發生消長的社會成因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市場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條件下,除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已向社會行業部門(機關和社會企事業單位、社區)的職業道德、法製與文化教育培訓普及轉化,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主幹內容和思想道德教育為內涵的思想理論教育尚未在社會行業部門的教育機製中得到有效落實。同時,在社會大眾的意識形態中,在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物質條件尚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很難把物質需求與精神需要的關係擺放在正確的位置,此外,徹底否定**的極左錯誤又出現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換位(還原)思考走向極端化的偏差,使人們隻重視物質第一性,而忽視精神重要性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這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客觀上造成的弱化是無法回避和在所難免的。

因此,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角色與工具屬性功能和作用,既不能隨心所欲地誇大,也不能主觀武斷地貶低。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說它重要它就重要,說它不重要它就不重要”,更不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這些問題的產生隻能說明:人們(包括部分領導幹部和少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者本身)在經濟體製轉型時期這一新的曆史條件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職能的長期性認識不足,對思想政治教育促進人的教育感化作用和工具性社會功能的作用認識模糊,思想形態上的不清晰,經濟體製轉型期觀念的轉變不到位,導致理論教育所需表達的道理和話語,不能在教育的實踐中確實體現為硬道理和真理的品質,加上社會生活負麵影響的巨大反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能實現實效性的諸多問題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時,也反應了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社會功能認識上、社會機理上缺失的成因。這就更彰顯出思想理論教育工作者肩負義不容辭的、高素質要求的社會曆史責任,更需站在全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維高度,努力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普及教育這一社會職能的曆史使命。

注: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廣西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價值觀多元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導向體係的構建”(項目編號桂科自0481043)研究課題成果之一。並於2008年12月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思想政治教育》卷全文收錄轉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