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與指導

摘要:本文主要從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渠道的時代主導性思維出發,在論證其基本關係及意義的基礎上,對進一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教育普及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整合和理論與實踐對接機製的構建進行了考量分析與探討。揭示並解釋著論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關係,探討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過程的觀念整合與教育對接機製的構建,有著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討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整合;對接機製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構關係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和創新

黨的十七大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戰略思維與偉大構想,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出發,向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係,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基礎的理論體係,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體係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繼承、運用、發展與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發展主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理論指導實踐的發展方向。揭示著思想政治教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戰略思維的哲學統一。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發展研究和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的基本內容、根本要求和實現目的,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話語發展研究的職能要求和社會提示。

(二)宣傳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機統一的教育哲學關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時代化、大眾化、民族化和本土化,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就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隻有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前提,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的和歸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本土化過程的實現。這一過程的實現,有賴於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宣傳普及活動中,其職能作用的發揮和社會功能的體現。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與思想政治教育三者之間的基本構成關係,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係與教育目的有機統一的基本邏輯關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構成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基本實現條件的“教育哲學”關係。這三者基本構成的教育哲學關係,充分地表明了宣傳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機統一和教育哲學關係的統一。

(三)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大眾接受性是步進馬克思主義本土化、大眾化、中國化的必由路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和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社會價值觀念和個體價值取向趨於多元的社會背景下,在“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隻有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及其體係的大眾接受性,使全體社會大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理想、核心價值、政治取向、文化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理論綜合於一體的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念達到普遍共識乃至高度認同,才能有效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宣傳普及活動中,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轉變觀念,係統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對接機製。同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大眾接受性,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新體係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話語新體係,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社會實踐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為什麽話語新體係,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教育,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本土化和社會普及化,從而步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有效路徑。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關係

(一)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職能和曆史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規律”,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局的曆史使命,明確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承擔並履行著黨和政府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社會職能,確立了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渠道、主陣地的時代主導性地位。同時,也從整個社會層麵上設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向大眾化社會傳播先進思想理論、傳承文化文明的運作執行載體和理論武裝工具的社會屬性功能。因此,進一步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關係,體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踐工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宣傳普及活動”中的現代職能並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觀念整合,進而在大學生中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教育普及活動,構建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踐的長效對接機製,既是推進當代中國馬克

思主義大眾化時代進程,步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有效路徑,也是推進現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曆史進程,履行思想政治教育曆史使命的基本路徑。

(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宣傳普及要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主導性功能

貫徹落實“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一戰略思想和任務,必須發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踐的時代主導性功能。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主導性功能,亦即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踐探索主渠道作用的發揮。進而言之,是思想政治教育社會職能的進一步發揮和社會功能深化的體現。隻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職能的全麵履行和教育功效的充分發揮,從高等學校對大學生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普及教育活動,使作為人才後備軍和未來社會主幹力量的一代代大學生,從思想意識、觀念形態上,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理論體係、核心價值、取向標準,內化整合為他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覺悟,形成牢固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科學社會主義信念,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教育思維固化為方法手段,上升為指導工作和社會生活的行為實踐,進而使他們成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的、社會教育的主導力量,並通過他們向廣大社會成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的教育進程,才能有效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從而步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三)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係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教學體係建設,是高等學校向在校大學生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活動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戰略思維進程中的哲學統一。唯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係建設,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才能首先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對未來主流社會群體的在校大學生的宣傳普及,並依次向大眾化社會推廣普及。因此,要站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戰略實施的高度,在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宣傳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及高校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努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實施進程中,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係建設納入高等學校教育發展規劃,加大課程體係建設、隊伍建設、教學實踐條件、學科研究和經費保障力度,把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以切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體係建設順利推進,從而打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宣傳普及載體建設的良好基礎。

三、切實轉變觀念,實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踐認識上的有機整合

(一)切實轉變觀念,克服教學與實踐“兩張皮”現象

近年來,中央決策高層戰略層麵上的強勢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的實施,各高等學校根據中共中央16號、中宣部、教育部05、09號等相關文件精神,對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活動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積極的探索和嚐試,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有效地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展。但由於高校自身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上的諸多原因,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分屬於兩個不同的職能部門管理,造成學校在思想觀念層麵上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不統一,由於認識和措施不盡到位形成了“兩張皮”的現象。說明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係的組成部分,在理論意義上尚未得到充分論證,在行為實踐上教育與管理“兩套馬車”問題比較突出,在執行層麵上存在重課堂教學輕實踐活動、重專業實踐輕政治理論實踐等問題,未能形成一種規模的實踐教學體係,使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削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教育管理實踐的實效性。唯有從思想意識和觀念上充分認識到:教育和管理是哲學的對立統一範疇和方法論的認識命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兩者具有目的的一致性、方法的對立統一性特點,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機統一,是同屬於方法論的哲學範疇,是克服“誰重要?誰次要”的教育管理“兩張皮”現象的思想基礎。因此,要切實轉變觀念,從“理論與實踐都是為了育人”的大教育觀高度,克服“兩張皮”現象,才能真正在機製上對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社會實踐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經費保證、時間安排,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計劃的、係統的安排實踐活動,保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管理“兩套馬車”在統一計劃下正常運行。

(二)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課堂互動功能

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的理論教育效果,要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課堂互動功能。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動態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滿堂灌”的、“你打我通”的教學模式既壓抑了學生的思維,也排斥了學生主體作用和課堂互動功能。因此,在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基本內容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大膽進行課堂理論教學改革,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和課堂互動功能”上下功夫,既要在課堂上進一步充實並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主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同時吸收並拓展心理學、文化學、社會學和科技哲學等學科的新觀點,以豐富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的鮮活性並活躍課堂氛圍,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大眾接受性;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提問題和回答問題,並針對大學生思想實際,對大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做出分析和解達,增強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使之更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可學性和價值性,從而做到理論聯係實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教育效果,為課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夯實理論基礎。

(三)突破思想理論課堂教學的封閉循環,提高課外社會實踐重要性認識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黨和國家對大學生實施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的主渠道,提高思想政治理

論教育效果的意義深遠而重大,其教育地位的重要性和主導性不言而喻。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提高,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同時,必須使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走出課堂教育的封閉循環,積極推進大學生的課外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活動是為配合課堂理論教學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實踐鍛煉和社會教育來深化理論認識,內化為思想覺悟,健全學生成長機製的過程。這對促進大學生理解和消化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有效推動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實現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活動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機聯係和有效整合,必須進一步認識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特點,轉變課外教育教學“低人一等”的落後觀念,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的認識,充分認識當前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間的關係及存在問題,才能提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的機製整合的相關行之有效的創新措施,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發展。

四、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社會實踐的對接機製,以提升效果

(一)建立對接機製,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的“聯姻”

從思想上提高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認識,進一步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針對性、提高實效性、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聯姻”的關鍵。因此,要從高校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教學關係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整合,本著“三個有利於”的原則,通過黨政隸屬關係和職能的適當調整,建立有利於加強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黨政職能和教學單位全員參與的領導體製和運行機製;克服教育與管理“兩張皮”、實現兩者“聯姻”,既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從而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的有機、有效結合,而不是簡單的對接或是有意識的形成兩個獨立的板塊,才能在體製和機製上真正地實現“聯姻”,達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育目的。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切實提高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

大學生走出課外在校園和校外社會進行實踐教育的實施主體和行為主體是大學生,客體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自然、社會、精神的對象。高校應該認真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把“以學生為本”作為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培育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的主體性。這就要求高校應將管理者的角色轉化為服務者的角色,樹立新的工作理念,適時把握大學生的多方麵需求和關注焦點,在策劃每一項課外社會實踐活動時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鑽研主題,確定地點,選擇時間,組織人員,設計方案,指導實踐,要盡量創造條件,全方位地服務於學生。這樣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壓抑為愉快,從而促使才智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潛能得以充分的開發,也改善了大學生在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中敷衍了事、交差應付、擅下結論、缺乏新意、急功近利的問題。

(三)加強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協同性

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作為一項教育係統工程,既是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大學生接受社會教育的重要內容,需要高等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心,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參與,需要各級黨政領導、教育部門、接收單位的支持配合以及高校自身的齊抓共管、達成共識、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因此,建議地方政府依據中央16號文件的精神製定具體政策規定,加強接收單位與高校的合作,避免大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隻停留在掛牌和口頭協議等表麵形式,導致高校學生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在懇求支持的社會邊緣化狀態下,遊擊型的更換實踐單位情況,從而構建係統而又規範的、組織管理體係下的運行機製和人員經費保障機製,以保障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

(四)健全課外社會實踐的組織指導機製,為實踐活動提供有效保證

課外社會實踐的組織指導實施,直接關係到活動的成效,是課外社會實踐活動極其重要的一環。在實踐過程中,學校組織要以教師(或管理幹部,下同)為主導,以學生參與課外實踐內容和活動為主體,建立5-10人為一個小組單位的工作機製,實行學生組長負責製,下設外聯小組、監督小組、信息反饋小組等。組長負責全麵工作,接受教師指導和監督。各小組必須貫徹活動的指導思想,認真按照統一的工作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通力配合,靈活協調,創造性地完成活動,從而達到活動的目的。

(五)建立合理的社會實踐考核機製

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程要按照教學管理的基本特點嚴格要求,避免單純由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量化和單向考核。應在大學生課外社會實踐的實施過程中,對教師與學生進行雙向考核。對教師的考核主要有:第一,由教學管理部門對教師在組織實踐教學過程中是否進行了認真的準備與落實,對學生是否提出明確的實踐要求,是否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成果進行認真的評價;第二,由學生對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是否能認真負責、悉心指導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考核主要有:第一,由教師對學生課外社會實踐前檢查是否明確選題和方式,以減少和避免盲目性和被動性;檢查實踐過程中是否有時間保證,實踐結束後學生是否按時、按要求寫好實踐報告,報告的內容是否突出主題,做到有材料、有觀點、有分析;第二,由教學管理部門對學生認真完成的社會實踐給予充分肯定並記學分。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社會實踐考核機製有效地促進教師和學生轉變輕視課外社會實踐課程的觀念,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社會實踐的質量。

注: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下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學構建探研”(項目編號:08XKS011)基礎性研究成果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