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及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析

摘要:反物質作為物質世界及其宇宙現象的一種存在設想和科學可能性預測,是人類的科學認識反作用於物質世界和宇宙現象的結果。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經過科學實驗和形而上的理性思維與辯證思考,為人類揭示並解釋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精神,提供並深化了人類由機械唯物主義到辯證唯物主義過程的認識。探討反物質的認識和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精神作為觀念的存在,就可獲得對反物質和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析。

關鍵詞:反物質 生命體非物質現象 形而上學思維 哲學解析

物質決定意識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揭示了人的意識和精神反作用於物質是一種作為與物質對應觀念的相應存在和反存在,這一反存在亦即為與物質對應觀念的存在。探討反物質的認識和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精神作為觀念的存在,從而獲得對反物質和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哲學解釋,無論從觀念認識和思維方法上均有推進現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現實意義。

一、反物質的哲學概念及其作為觀念的存在

(一)反物質的哲學概念及其形而上解析

據查閱《現代科學技術詞典》(上冊),反物質作為自然科學用語,其基本定義是指:“1)一種由正電子、反質子和反中子構成的原子所組成的物質。2)設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種完全由反粒子構成的物質,這種物質稱為反物質。例如反物質的原子即由反原子核(即反質子和反中子的集合體)以及在核外運動的正電子構成”。上述關於反物質的概念及其定義,是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化學概念及其定義。其中,1)為最基本的反物質結構構成的具體(狹義)定義;2)為反物質的廣義概念及其定義。根據自然科學對反物質的這兩者概念和定義,可把反物質理解為與構成常規物質的物質成分完全相反的“物質”,就稱為反物質。綜合上述定義和概念,本文對反物質的哲學概念定義如下:反物質作為物質世界及其宇宙現象(即:尚在探索的天體物理現象,下同。)的一種存在設想和科學可能性預測,是人類認識反作用於物質世界和宇宙(物理)現象的結果。這一結果反映在人類的認識和觀念上,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命題,這一命題是否得以成立,取決於反物質是否客觀存在。伴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的發展,反物質概念認識的深入,是本文基於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得以立論的依據。

反物質作為哲學概念的形而上解析,是指反物質客觀存在的科學預測在尚未完全充分地獲得大量實驗證實之前(即人類在物質世界尚未完全發現和找到反物質之前,僅作為實驗室研究提煉出的反金、反銀等反物質的證實是不夠充分的,但已必要的證明了反物質的客觀存在),作為哲學概念的形而上認識及其解析,是指人類現階段對反物質概念的理論認識,即:反物質是物質世界客觀存在的“物質”,是“與常規物質存在完全相反的對應”概念,亦即在觀念認識上已處於“有物質存在就有相應的反物質存在”的概念階段,目前已為人們觀念認識和概念的存在。至於反物質是否完全真實普遍地客觀存在於物質世界,尚待於科學研究深入發展的證實,是人類社會發展認識進程中的科學研究命題。

(二)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

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是指反物質的科學現象和理論預測,已經逐步被科學研究的發展進程所認識,這一認識就是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這一存在是由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和精神反作用於物質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揭示並得以科學合理的解釋。它充分說明,反物質的概念作為人的意識和觀念,已伴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和認識的深化,反物質的自然物理現象和科學概念已逐步在人們的認識中,特別是作為研究這一現象的科學家的實踐與理論認識中,作為一個重要的科學發現和觀念形態被確立下來。盡管,這一“發現”是一種原子物理向高能物理實驗發展進程中的科學理論預測,這一預測有待於人類在不斷發展的科學實驗認識的深化,但這一認識和觀念的基本確立就是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同時,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反過來說明,人的認識是由人們對物質世界的科學認識所決定,而人們的認識一旦上升為科學的觀念形態,又可以反過來指導科學實驗,運用於科學實驗並為人類的科學發展實踐服務。任何脫離實踐的理論不是科學發展的理論,任何科學發展的理論不能被實踐所應用,就會走向形而上學的曆史終結,但也反過來說明沒有科學理論指導的實踐就是盲從的實踐。這就從無論是研究物質(或機械)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還是研究人類精神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哲學社會科學高度,揭示著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哲學命題。

(三)確立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的哲學社會科學意義

立論並從科學研究及其實驗的認識中獲得反物質的觀念存在,是從

自然科學上升到社會科學的哲學命題,對科學工作者建立科學發展的認識論、方法論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宇宙觀有著普遍的科學和學科研究意義,這一理論意義就是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的哲學社會科學意義。因為,觀念是反作用於物質的思想形態,人類的思想和意識是“物質高度發展的產物,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精華——人腦的反映特征”。最初是物質化的思想,而思想是觀念形成的媒介,反作用於觀念。因此,觀念形態在人的精神世界裏,是受物質性影響的、有的還是被物化了的思想形態。但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手不僅是勞動的器官(即:人體的物質組成部分,作者注),它還是勞動的產物(即:勞動進化的結果)。”這一科學論斷說明,思想觀念同樣可以反作用於物質,而且它還是人類物質創造的精神動力。因此,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又為觀念反作用於物質,認識物質現象的發生發展演化,認識生命體的進化發展或異化演變,提供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認識的哲學基礎,這就是確立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的哲學社會科學意義。

二、反物質概念的思維過程是從機械唯物主義到辯證唯物主義科學認識階段

(一)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經曆了形而上的辯證思維與科學的抽象過程

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經曆了辯證思維發展過程,這一過程是科學的理論抽象過程。這是因為,科學研究表明了物質世界可能存在反物質的理論構想(即:對物質世界中一種物質存在的必然性預測),這一構想在科學的實驗進程中將無限地獲得逼近似的驗證和論證,但在尚未完全找到反物質的存在之前,作為有待科學論證和實驗證實的一個人類認識和思想觀念就已經確立起來。這一確立就是反物質作為觀念的主觀存在,且經曆了簡明的形而上辯證思維和科學的抽象過程。進一步論證其理論的必然性並不斷獲得科學實驗充分性的證實就是反物質的客觀存在。說明觀念的主觀存在的進一步必然性論證是形而上的辯證思維與抽象過程,一旦獲得科學實驗的充分性證實(即經曆形而下應用研究過程)就是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客觀存在,這一觀念的客觀存在是與反物質的客觀存在完全對應的。例如:基於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對應關係的哲學思維構建揭示了社會科學理論話語與自然科學理論話語及其觀點(觀念)具有相關對應關係乃至一一對應的正相關關係,這一對應關係思維的建立就是理論工作者研究思維和方法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的建立。它充分說明,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經曆了社會科學的形而上思維,應遵循自然科學乃至物質第一性思維,是一個辯證而又理性(而不是機械和唯心)的唯物主義思維(其中理性是科學的認識理性,亦即為理性化的科學觀念,而不是唯心臆想的主觀性想象)和科學的抽象過程。

(二)反物質概念的形而上思維過程是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發展的必經階段

本文仍以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為例,說明對反物質概念的形而上學過程是辯證思維過程和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發展的必經階段。因為,“形而上學”這一含義,“從黑格爾開始指反辯證法的思維方式。而馬克思主義哲學更深刻地揭示了這種思維方法的特點。他指出,黑格爾雖然是從唯心主義的觀點來批評形而上學的。但這種批評有合理的地方。形而上學作為一種思維方法,在一定範圍內是必要的,而且是科學發展必須經過的一個階段。”這是因為人們為了認識客觀事物,就不能不把它分解為各個部分,從總的聯係中,暫時劃分出來,分門別類地建立起相應的科學,對其特性加以考察。這種形而上方法對知識的積累和科學的發展是有利的。這就充分說明,對反物質概念的形而上學思維過程是人類從機械唯物主義到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發展的必經階段。是基於反物質客觀存在的形而上過程上升到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哲學思維建立過程,是從機械唯物主義認識,經過人們形而上的理論抽象,在進行辯證思維與理性思考基礎上獲得的認識結果,這一結果使人們的認識經曆了由機械唯物到辯證唯物的過程,亦即為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的形而上過程及其科學認識結果。

(三)科學研究與實踐是避免理論研究走向“形而上學”曆史終結的基本方法

人類探索物質世界的反物質現象和宇宙太空的未知領域,由於受科學發展水平和實驗條件的製約,目前仍處於理論指導科學實驗和觀念的形成階段。但它說明,從人類的認識和馬克思主義哲學高度啟示著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可以反過來證明和指導人們探尋反物質的科學實驗,這是任何理論的論證必須獲得實驗的驗證和支持的哲學方法,也是避免任何科學研究和理論研究走向“形而上學”曆史終結的基本方法。這一方法既推動著科學實驗研究和理論認識的進步,也為人類思考反物質是否客觀存在,是完全真實的存在,還是作為觀念意識的存在提供了認識論的哲學基礎。它揭示並解釋著反物質的客觀存在已不是理論問題,亦不是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的認識命題,而是人類永無

止境的科學研究的理論指導正確實踐的科學實驗及其方法手段問題,是由自然科學實踐發展理論上升到社會科學理論認識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命題,亦即為理論研究的“形而上”反過來指導實踐的“形而下”的實踐應用研究,從而避免理論研究走向“形而上學”曆史終結的基本認識和方法問題。

三、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析

(一)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與反物質概念具有哲學對應關係

論證反物質作為觀念的存在及其馬克思主義哲學解析,為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解讀,提供了相關對應觀念和現象的關係研究,以及在概念上形成正相關對應的認識論哲學思維。這一認識論的哲學思維具體體現在:人生命體與物質的正對應;人生命體非物質與物質世界的反物質在概念的正相關對應;意識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係對應。上述的對應關係主詞構成了哲學上的矛盾普遍性統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的具體應用與展開,說明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就是人類的意識和精神現象,同時也反過來說明人類的觀念意識和精神現象,是基於“反物質作為觀念存在並獲得論證和證實”的認識基點,也是本文得以立論的依據。它進而充分說明,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與物質世界的反物質概念具有哲學對應關係,這一哲學對應關係是相關對應觀念和現象的對應關係,以及在概念上形成正相關對應關係,並解釋著本論題的的立論,是唯物主義者的一元論與承認物質的一元性,但並不否認生命體同時存在物質與精神的“二元論生命觀”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命題。

(二)人類的意識和精神是人生命體的非物質現象和概念

立論“人的意識和精神是生命體的非物質現象和概念”的設定,是以人的“‘活性物體’的‘活性’,是指人的生命的意識性”為認識基礎的。因為,《生命科學考略》一書詮釋了“一元論世界觀”和“二元論生命觀”的區別:在認識客觀世界的時候,用《唯物論》世界觀;在認識社會、曆史和人生的時候,用《二元論生命觀》。這就徹底分清了人的“世界觀”和“生命觀”的關係,弄清了人的生命運動是有意識功能的“活性物體”的行為,不是沒有意識功能的一般物質的行為,更不是失去意識、精神和智慧的物質體腐敗的行為。說明人的“生命的運動進化和非生命物質的演化本質是不同的,因為,非生命物質是沒有意識、精神、智慧的,它隻能演化而不能進化”。因此,人生命體的非物質概念是建立在人的物質體之外的非物質概念,是以“與人體物質相關聯但又不是物質的精神和意識(作者注)”的現象。例如:中國傳統哲學乃至中國文化用語中的“陰與陽”、“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現代社會科學用語中的“理論與實踐”、“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等等,其中:“陰”、“陽”、“形而上”、“道”、“形而下”、“器”、“理論”、“精神文明”、“非物質文化”等主題詞,就是人類的觀念、意識和精神現象,是有別於人的生命物質體的非物質概念,足以充分地說明人類的意識和精神是生命體的非物質現象和概念。

(三)人的意識和精神作為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讀

人類的意識和精神是人類生命體的非物質現象,這一非物質現象亦即與人類生命物質體並存、但又不是物質體的觀念形態(在概念上可稱為反物質或負物質)。這是因為,人類的思想認識、理想信念、價值觀念、信仰體係和世界觀乃至整個精神世界,統稱為人類的意識形態。其本質屬性上是源於物質世界、但又不是物質的、非物質的觀念意識形態,是直接反作用於物質的觀念形態,這就是人的意識和精神作為人生命體非物質現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解讀。依循這一基本原理,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基本認識和結論:正是由於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亦即把“上帝”視為神的崇拜)從公元5世紀到15世紀長達1000年的黑暗統治的存在,也就產生了歐洲以意大利文藝複興(公元14至16世紀,因16世紀資產階級史學家認為這是古希臘、羅馬文化藝術複興的時期而得名)為先導的文藝革命的發生;有了文藝複興運動及其觀念的先導,就產生了英國工業革命為主導的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也正是有了資本主義時期的工業實踐和資本利潤及其私人(少數人)占有現象,這一資本的個人占有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無法自行克服,就必然催生並導致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說和共產黨宣言及其理論的誕生。說明人類有了資本主義的實踐就必然產生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同時,社會主義一國和多國的實踐,又支持和驗證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思想觀念的正確與否。隻有這在樣的實踐、認識基礎上,才能不斷地驗證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意識形態和觀念的正確性。

注:本文寫作時借鑒了廣西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李 煒的論文部分參考資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