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找準學校定位促進協調發展

摘要:在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的基礎上,闡明科學教育發展觀,以及擴大辦學規模的社會價值二重性,提出高校發展定位的抉擇必須依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隻有在觀念上明確學校的定位,才能促進學校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教育發展觀;學校定位;協調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堅持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誌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時期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從新世紀新階段的實際出發,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努力把握發展的客觀規律,汲取人類關於發展的有益成果,著眼於豐富發展內涵,創新發展觀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中提出來的。它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在認識上的重要升華,是我們黨執政理念的一個新飛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一、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充分認識擴大辦學規模的社會價值二重性

(一)科學的教育發展觀要義

樹立以人為本和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是解決現實矛盾問題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提出發展戰略、編製發展計劃、製定發展政策的思想基礎。因此,我們要學習科學的發展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貫徹科學的發展觀,自覺地把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工作和推進學校的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切實用科學發展來指導學校的改革發展工作實際。

就普遍意義而言,高等學校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認真貫徹並全麵落實“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正確認識並切實處理好“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關係,以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辦學質量和辦學實力為根本任務,全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發展科學,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實現高等學校內涵與外延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是麵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主戰場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高等學校更快更好發展所應具有的基本認識。

(二)充分認識擴大辦學規模的社會價值二重性

從價值學的角度來認識和分析當前高等教育大發展、高等學校規模擴張問題,我們應清楚地看到: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與進步,給高等教育大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曆史機遇,為高等學校擴大辦學規模,增強辦學實力創造了良好的客觀社會條件。在國家宏觀戰略的導向和具體的政策指導下,高等學校的發展通過自身的努力,普遍實現了新的曆史性跨越,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階段並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高等學校的社會職能得到有效發揮,充分體現了高等教育發展在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所產生的積極能動作用和重大的社會功能與價值。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和清醒地看到,高等學校辦學規模在連續多年的持續擴大,由此所產生不同程度的盲從性而帶來的若幹社會問題,並由此給高校辦學產生的負麵影響。其一,伴隨著連續擴招後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峰的到來,產生了與高校初期擴招暫時緩解社會矛盾相對應的、隱性就業困難的後發效應問題,這一矛盾將在短期內無法自行克服且呈日益擴大之勢,潛藏著社會矛盾和隱性社會問題;同時,因本科推及研究生的擴招造成高等學校辦學類型,辦學層次和專業結構等方麵不協調的矛盾,造成了大量社會資源浪費的問題較為突出;此外,擴招導致部分貧困家庭子女

上大學難,上了大學乃至研究生因生活困難,學業就業壓力大而產生的貧困生群體現象,所引發的諸多社會矛盾也日益顯現出來。其二,辦學規模擴大導致的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資源全麵緊張的狀況,使諸多高等學校特別是地方高校,產生了難以回避且將無法自行克服的矛盾和負麵影響,出現了規模與質量,結構與效益不協調的普遍性問題以及負債辦學現象。為了緩解矛盾,接受國家的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高等學校不惜重金引進師資,大搞征地和基本建設,大量添置設備,購買補充圖書資料等,不得不借貸辦學乃負債而為之。若幹高等學校因借貸而導致的經常性財務困難和危機已客觀存在,同時高校為接受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使其達到基本辦學條件和評估標準所付出的管理建設成本更是難以計量。因辦學規模快速擴大所產生的負麵影響和困難,不同程度地製約了高等學校全麵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盡管當前高等學校大規模的擴張時期已經過去,但冷靜思考這一時期的高等學校發展問題,理性地看待高等教育的大發展,既要充分肯定高等學校擴大辦學規模,實現快速、跨越式發展對拉動內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進步功不可沒,同時也要充分認識高校擴招所產生的社會價值二重性問題,認真審視高等學校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並采取措施緩解高等學校當前所麵臨的社會壓力問題。

二、發展定位和辦學特色的抉擇是辦好學校的統攝性因素

真正全局性影響學校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學校自身發展的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創建,這是高校辦學的綱。科學合理的高校發展定位,一要依據自身的現實基礎;二是審視高等教育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三是把握社會需要高校給予的文化、教育與技術支持的動向;四是預測市場對各種人才的需求趨勢。當前,在高校發展定位問題上存在的一個誤區是:盲目攀比,追求表麵上的高、大、全,而不能從學校自身的個性特征出發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攀高、爭大、求全,使自己的發展定位不準確或模糊不清,這就難免會在實際辦學中出現種種問題。諸如缺乏足夠的辦學資金,缺乏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沒有優勢和重點學科、科研水平不高等。因而使盲目、片麵追求的高、大、全盛名難負,責任難當,最終導致辦學質量下降,學校聲譽受損,社會地位降低。事實上,任何一所高校都可能以其獨到之處為社會服務,都可以以自己之特、之優而立於不改之地。例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難道因為它不稱為“大學”而影響它的世界名校和科技巨頭地位嗎?當然不會,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為自己的發展準確定位,尤其是如何把學校辦出特色,辦出質量,辦出水平。

特色辦學無論是對於學校的發展,還是對於個人和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更為必要。特色辦學可優化教育資源,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從而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世界一流大學無一不是因為它有鮮明的辦學特色而在眾多的大學中出類拔萃。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客觀的社會現實要求高校培養和提供的人才需各有特點,這就要求高校必須走特色辦學之路。不同類型的高校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按不同的培養目標、層次與規格,設置不同類型的課程、用不同的培養方式與方法來滿足個人和社會對高校的要求。因此,要高質量、高水平、高效能地發展自己,科學準確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抉擇至關重要。

三、準確學校定位,促進協調發展

要想發展自己,超越自己,我們必須科學反思,理智抉擇,找準位置,辦出特色。我們廣西工學院雖然具有近五十年的辦學曆史,但前二十多年是在“辦辦停停、停停辦辦、合合分分、分分合合”的曲折中發展,

直到遷至柳州辦學的近二十年來才獲得了一個健康、有序地持續發展的環境。鑒於我院目前的辦學經費、師資數量與質量、科研水平和綜合辦學實力等實情,作者認為:把我院定位為教學型大學,以本為本,以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比較合適。同時,還必須苦練“內功”,正確協調並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

(一)正確處理普通本科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生教育的關係

目前(指2005年之前)我院在校生全為全日製普通本科生,存在著辦學結構單一,教學資源不能充分利用和有效發揮的狀況。因此,我們必須堅定地樹立“以本為本”的辦學定位基本思路,在搞好本科教育的前提下,適當兼顧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而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二)正確處理內涵發展與外延發展的關係

內涵發展的實質是講求數量、質量、結構、規模、效益的統一,是以充分挖潛為基礎的。我院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這種發展思想。因為這是實現外延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盡管整個柳州市目前隻有我們這所本科院校,要實現外延式發展,有其客觀的條件和需求,但求缺乏必要的基礎和前提條件的外延發展,勢必造成規模與質量的矛盾,結構與效益的不協調。因此,重在內部挖潛,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才是符合科學發展觀客觀要求的發展路徑。不應貪大求全、盲目擴張,不應趕“並校風”。

(三)正確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係

質和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質量以一定的數量為前提,數量也總以一定的質量為基礎。量與質的內涵標準,是相對的,不斷變化的,是有時代特征的。當前,我院普通本科生已超過12000人,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都似乎成為學校進一步良性發展的“瓶頸”,學校結構性矛盾也日益凸顯。適當控製招生數量、適度穩定辦學規模,已經成為迫切必要。那種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片麵追求數量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四)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係

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當前,除繼續推進後勤社會化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人事製度改革外,必須把改進和加強管理納入改革範疇。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也是生產力,管理出效益。同樣的投入能否發揮更大的效益,主要在管理,同樣的條件能否辦得更好也主要在管理。萬人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而且高校無小事,如果我們不樹立以法治校、從嚴管校的理念,不轉變管理思想,不創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做不到敢於管理,嚴於管理和善於管理,凝聚力、戰鬥力不強,各種教學事故、安全衛生事故不斷,教風不正,學風不良,校風不好,辦學質量下降,最終導致安全穩定基礎不牢,改革動力不足,發展目標難以實現。

總之,高校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要堅持以學生為本,轉變發展觀念,更新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切實把高校發展轉入到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和製度上形成一係列有力的保障機製,必須用科學發展觀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導工作,尤其是找準學校的基本定位,把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的認識成果,轉化為促進學校發展的強大動力,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學校的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

注: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廣西科學基金項目“社會價值觀念多元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導向體係的構建”(項目編號桂科自:0481043)課題研究成果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