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 福建師範大學:打造校園“微”體係

2013年新浪微博進入鼎盛時期,在此之前福建師範大學各職能部門、學生組織紛紛開通新浪微博,加強學生與學校、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但各微博之間各自為政,學生在微博上的訴求處於碎片化、無指向的狀態。2013年5月,學校召集相關職能部門、師生代表,經過多次論證,決定成立校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並開通中心統一官方微博,集合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各職能部門的力量,通過新媒體平台打造高效率、快答複、一站式服務學生的“微”體係,為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下堅實基礎。

(一)案例描述

1.無“微”不至:構建校園“微”體係

一是整合各類微博資源。成立校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整合學校辦公室、學生工作部(處)、研究生工作部、教務處、財務處、保衛處、校團委、圖書館、後勤服務集團、校醫院、學生會等單位微博,將全校各級各類團學組織微博納入聯動中心,建立麵向全體學生的統一官方微博平台,構建“中心統一官方微博—各成員單位微博—各級團學組織微博”校園“微”體係。二是實現全麵覆蓋。該體係覆蓋學生管理服務工作職能部門10個、校級學生組織7個、學院團委學生會30個、年級團總支學生會120個、團支部1111個、學生社團260個及學生工作幹部100多名。

2.防“微”杜漸:完善校園“微”服務

一是加強信息管控。以服務學生為切入點,發揮學生發展與服務中心主體作用,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微博信息監控製度,指派專人微博關注校園網絡輿情,及時收集了解學生的思想、生活動態,防止微小問題複雜化、微小矛盾激烈化。二是及時處理學生訴求。組建學生聯動助理隊伍,建立聯動助理與聯動中心成員單位對口定向聯動製度,努力做到有關學生意見訴求第一時間在微博上響應,相關成員單位協調聯動,及時處置解決、反饋結果。目前,已通過聯動中心迅速協調解決學生微博反映意見訴求近2000件,贏得師生普遍讚譽,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積極貢獻。

例如,在新學年開學前,為迎接新生報到、解決新生入學後對生活與學習的困惑,聯動中心微博“小聯”專門開設了“小聯迎新季”話題。“小聯迎新季”分為上學篇、報到篇、出行篇、飲食篇、生活篇等多個部分。其中涵蓋了大量新生入學初所需求的資訊,如從火車站到學校的乘車路線,報到時須準備哪些材料,學校有哪些基礎設施,學校食宿條件狀況,大學生活應如何規劃,等等。開學前一周,“小聯”將這些信息分類整理並通過微博平台一一發布,得到大量轉發,許多新生紛紛私信詢問相關問題的詳情。迎新季結束後,“小聯”微博關注度大幅提高。在與同學互動中,“小聯”以朋友的身份融入新生,經常詢問新生入學後是否適應大學生活等問題,很多新生都表示,十分喜愛師大“小聯”,因為“小聯”幫助他們快速適應了新的環境,讓他們在離開家之後對新的學校有了一份歸屬感。“小聯”的努力也為學校、學院的迎新工作分擔了一定的壓力。

再例如,由於部分宿舍基礎設備老化及新生入學後對報修渠道不熟悉等原因,宿舍維修問題集中爆發,引起部分同學的不滿情緒。許多同學紛紛@福建師大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的微博,表示希望盡快維修。“小聯”在收到同學們的問題之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首先對情緒波動較大的同學進行安撫,告知開學初宿舍維修問題多、維修人員已經夜以繼日緊急搶修的客觀現實,尋求同學們的理解。同時,積極統計報修情況,第一時間報送後勤部門,使其能根據宿舍問題的輕重緩急來進行維修,大大提高了維修效率,得到後勤老師們的肯定和讚揚。針對新生對報修渠道不熟悉的情況,“小聯”收集、整理了不同渠道的報修方式,通過微博、微信平台發布,發動各個團學組織積極轉發,使新生很快解決了報修難題。隨著問題的不斷解決,“小聯”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同學們的感謝短信與微博,通過微博平台,“小聯”與這些同學積極互動,弘揚樂於助人的正能量,贏得了同學們的好感和信任。

3.“微”言大義:繁榮校園“微”文化

一是發揮校園“微”體係集聚放大優勢。微博、微信、QQ、郵箱等平台全麵鋪開,定期向全校學生推送內容豐富、語言活潑、閱讀方便的微信報、校園手機報等電子報刊,吹起新媒體文化傳播新風,引領校園文化。將學校相關官方網站與微博、微信綁定鏈接,實現學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就業創業等信息同步發布、同步共享,及時傳播黨和政府的主流聲音、國內外重大時事、相關政策動態等正能量信息,經過微博裂變式轉發評論,形成上下一致、口徑統一的思想輿論導向,牢牢占領網絡思想高地。特別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文素質、正能量信息傳播,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使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二是發揮校園“微”體係組織動員功能。通過微博發布活動通知、開展微博報名等,使活動組織者與參與者可以在微博上直接互動,提升了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效率和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每次重大校園文化活動現場設立微博牆,讓學生自由表達想法,倡導健康向上校園“微”文化。組織開展“微博共話中國夢”、評選“我最喜愛的好老師”等校園文化活動,讓微博與校園文化建設、與育人工作更加緊密結合。

4.體貼入“微”:促進校園“微”交流

一是重視微博的互動交流功能。分管學生工作校領導帶頭使用微博,並帶動聯動中心各成員單位負責人、聯絡人、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負責人、輔導員等學生工作幹部更多地關注微博,使用微博。在細致入微的日常發布、交流中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二是多形式實現交流。通過微博的評論、私信等功能,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淘寶體”“陳歐體”等網絡語言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地詳細解答同學們有關思想、學習、工作等方麵的疑惑和問題,深入細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做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5.研精究“微”:形成校園“微”機製

學校還頒布了《關於完善團學係統“五微五陣地”微博體係建設的實施意見》《大學生網絡文明公約》《學生網絡文明行為規範》和《新媒體文明傳播使者工作手冊》等文件,成立“福建師範大學微博管理中心”,組建專屬微博工作團隊,建設全國首個新媒體人才培訓基地,舉辦“五微五陣地”微博體係建設培訓會等。通過線下的“黨委書記與青年學生早餐會”“校長與青年學生麵對麵”“校領導接待日”“廣場接待日”等活動,線上線下共同推進,通過各種方式形成合力,讓思想政治教育在潤物無聲中落地生根,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相關做法得到《新華社內參》《中國青年報》《政訊專報》等多次刊載。

每天在微博、微信上發布“小聯正能量”等信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每天5件的頻率幫助師生解決各類問題,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在師生中的知名度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喜愛“小聯”、信賴“小聯”,成為學校“微”傳播體係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

福建省委副書記於偉國,省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陳樺等省領導專程到學校實地調研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的工作。於偉國稱讚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是服務學生的一項創新舉措,既培養了學生的奉獻意識,鍛煉了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又實實在在地為廣大同學提供幫助,解決好聯係服務學生“最後一公裏”的問題,成效很顯著,很有意義,很值得肯定。

中心的相關做法得到新華社《動態清樣》與《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和福建省政府辦公廳、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今日要訊》《教育工作簡報》,以及《福建新聞聯播》《福建日報》等多家媒體刊載。

(二)案例典型特征與推廣價值

(1)利用新媒體平台傳播核心價值觀,讓價值觀真正貼近學生。高校學生接近100%的新媒體使用習慣,讓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將目光從傳統的課堂教育轉向新媒體,牢牢掌握新媒體陣地,充分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溝通、快捷高效、易於接受等特點,為培育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福建師大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充分利用以“小聯”為代言的“微”傳播體係所集聚起的人氣,一方麵以“小聯正能量”等話題,定期發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內容、師生中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典型事跡和榜樣,通過“微”傳播體係進行層層裂變式傳播,讓核心價值觀在網絡空間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時刻影響、熏陶著全校學生;另一方麵,全校學生工作幹部也紛紛進入“微”傳播體係,通過微博、微信等符合學生接受習慣的交流工具,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在解決同學思想問題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深入引導青年學生積極踐行核心價值觀。

(2)精心打造“小聯”微形象,增強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形象化和可親度。福建師大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精心設計的“小聯”形象,由於具有親切感和溫馨感,所以更能夠貼近學生。而且,“小聯”通過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解決現實難題,受到了全校學生的關注和喜愛,由此拉近了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聯動中心能夠更及時、準確地從學生那裏了解到學生群體的真實需求,為聯動中心準確、及時、到位地為學生服務奠定了基礎。依靠“小聯”這樣一種擬人化了的微形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更加容易貼近學生,易於學生接受。

(3)服務學生解決學生實際問題,身體力行踐行核心價值觀。聯動中心十分重視在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潤物無聲地傳播核心價值觀,讓“小聯”所倡導、宣傳的核心價值觀更有感染力、說服力和影響力。聯動中心具有多方聯動、一站式、高效率地解決學生問題的優勢,依托11個成員單位的力量,可以做到學生反映的意見訴求在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聯動、第一時間解決、第一時間反饋。因此,“小聯”的服務才能贏得師生普遍讚譽。同時,案例又將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普及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有機統一起來,讓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平台上傳播的核心價值觀內容得到更多同學的信服和遵循,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提升的效果。

(三)討論與建議

(1)進一步開發“小聯”周邊文化產品。設計製作一批以“弘揚價值觀,‘小聯’正行動”為主題的創意產品。還可以繼續挖掘,設計出以“小聯”形象為主角的係列故事、宣傳海報等,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2)進一步提升聯動協調的工作效率。優良的服務,是學生服務聯動協調中心獲得同學們喜愛、信賴的基礎。周到的微服務需要各職能部門加強服務意識、提升工作效率,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

(3)進一步完善校園微傳播體係。要進一步健全學校微傳播體係結構,除了網上的微博、微信發布,網下的“廣場接待日”活動,製作“小聯”形象、周邊產品等方式,還可以探索更多更新的宣傳方式,全方位、立體式地為宣傳服務。

案例二 廣西大學:把新媒體用活、用熟、用好、用亮

當下的大學生一人一部手機、一人一個微博,學習、生活中的點滴細節都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裏秀出來,他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新媒體。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改變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溝通、交流和聚集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時下,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工具成為最受青年大學生追捧的社交工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選擇運用新媒體,在大學生中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必然。從2013年初開始,廣西大學靈活應用新媒體,念好“四字經”,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案例描述

1.針對大學生特點用“活”新媒體

積極應對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探索結合文化、藝術、時尚的方式用“活”新媒體,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為廣泛而深入地走進大學生、融入大學生。從2013年初開始,廣西大學“團學小微”微信公眾號、廣西大學學生會、廣西大學社團總會、廣西大學學生微博協會、廣西大學“雨無聲”網站、廣西大學“空穀”網站等團隊的一大批微博、微信公眾號在短時間內湧現出來,並快速凝聚了一批“粉絲”。98個輔導員博客、536個團學組織微博、102個團學組織的微信公眾訂閱號、60多個各級各類團屬網站,學校針對青年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起了全覆蓋、立體式的新媒體信息傳播體係。據統計,校內有較大影響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已有“粉絲”10萬餘名。這些平台的建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有了立足點。青年大學生拿起手機,共青團中央“團學小微”、廣西大學“團學小微”、共青團廣西區委、共青團廣西大學、廣西大學學生會等團學組織隨時張開懷抱,組織就在身邊。刷新微博,點擊微信公眾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信息就能即時走進青年人的生活裏。

2.加強培訓用“熟”新媒體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正麵、負麵的海量信息都在這裏傳播。要用好新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有一支政治可靠、本領過硬的“網軍”。廣西大學組建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熱衷於參加學生活動的青年學生網絡宣傳員隊伍。組建這支隊伍的時候,青年學生的熱情高漲,由於參與報名的學生太多,整個隊伍的規模從之前預計的500人擴大到800人。為了幫助宣傳員們用“熟”新媒體,提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領,學校與新浪廣西、貓撲網等互聯網企業合作,開設專門課程,對宣傳員進行培訓。企業提供的豐富培訓內容、新穎的培訓方式和實際的上手鍛煉機會,讓他們對新媒體的本質和運用新媒體弘揚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認識更為透徹,對新媒體吸引“粉絲”關注、提升核心價值觀正麵信息的點擊率和傳播效率等實際運用技術掌握更為嫻熟。通過培訓,網絡宣傳員這支“網軍”真正用“熟”了新媒體。他們每個人都有大量的微博“粉絲”、微信好友,對於掌握網絡動態、引導網絡輿論、傳播網上正能量,服務於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3.引領輿情用“好”新媒體

創建起來的各種新媒體平台能不能吸引青年學生關注,有沒有影響力,關鍵在於“議程設置”是否能體現時代精神、符合學生口味,做到在形式上符合學生特點,在精神實質上引導學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堅持站在學生的角度發聲,引領輿情,用“好”新媒體。學校鼓勵大學生們積極創作微電影、微評論、微海報等形式多樣的微作品。學生自主策劃、拍攝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旗下的橄欖綠》《俠》等一批微電影,通過新媒體平台進行傳播,立即引來了大學生們的熱烈關注、點讚和轉發。2014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總書記的講話剛剛見諸新聞媒體報道,“總書記五四重要講話”這一焦點話題馬上在學校的各個新媒體平台上成為頭條,上萬名大學生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討論,熱議如何從“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等多方麵踐行核心價值觀。學校注重選樹優秀學生典型,引導大學生見賢思齊。在廣西大學“團學小微”微信公眾號上每周定期推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人物”“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這樣的多渠道宣傳,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取得了最大的影響效果。

4.整合資源用“亮”新媒體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踐行,關鍵在取得實效。廣西大學積極整合網上、網下的各種資源,用“亮”新媒體,引導大學生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讓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網上落到實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啟動之後,學校啟動了“文明蒲公英”行動,利用微博發布信息,招募誌願者,集結誌願者,組織清潔活動。1000餘人的誌願者隊伍不需要集中開會,隻通過微博組織集結,就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完成了13次專項清潔活動。2014年寒假,廣西大學與新浪微博共同發起“寒假返家愛心車”活動,通過校學生會微博發布活動消息,希望獲得愛心車票的困難同學隻要對該微博消息進行3次轉發,就可以乘愛心車回家。微博活動發起兩天之後,300多張愛心車票就全部發完,幫助困難學生高興平安地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校學生會的同學們在學生會微博上開設“有忙大家幫”專題,有困難的同學進入學生會微博表達訴求,很快就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回複和實際幫助。目前共有200多名同學得到了幫助,參與求助信息轉發和關注的同學達到3000餘人次。為了支持廣西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廣西富川縣開展支教工作,廣西大學學生會、學生社團聯合總會、微博協會等團體的微博、微信紛紛對支教團的工作進行跟蹤報道,上傳支教團成員的支教日記,協助支教團在大學校園裏開展愛心物資募捐活動,讓新媒體受眾對支教團的工作有了全麵了解,更激發了同學們親身投入支教工作的願望。2014年,第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誌願者招募的時候,報名參與的同學超過400名。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發展,針對青年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建立起了全覆蓋、立體式的新媒體信息傳播體係,建立了一批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微博、微信平台,占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高地,湧現出了一批真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生典型人物和實踐活動。廣西大學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當選者周寧,“芙蓉學子、榜樣力量”當選團隊和個人等一大批大學生當中的先進人物,在短時間裏就全部呈現在所有新媒體受眾的視野裏。

他們的事跡影響帶動了廣大青年學生向善、向上。以“美麗廣西、清潔鄉村”之“文明蒲公英”行動,“寒假返家愛心車”活動,“情係瑤鄉,圓夢富川”關愛留守兒童蜜橘義購活動等為代表的一批網上發動、網下執行的公益行動,讓青年學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付諸行動。

(二)案例典型特征與推廣價值

(1)充分考慮了大學生受眾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青年大學生處在劇烈變革的時代當中,有他們自身獨特的認知特點、情感特點、信念特點和行為特點。本案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結合大學生知、情、信、意、行各要素的實際情況,不斷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踐行,做到量力而行、突出重點、有所作為,避免了“空對空”和形式主義。案例既在教育活動中加強實踐內容,不斷增強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信念;又積極組織學生參觀、訪問、考察、誌願服務等實踐活動,培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意誌和毅力;還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提供實踐平台,使大學生在自覺和不自覺中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

(2)新舊結合,網上網下互動,滿足受眾需求。新媒體相對於傳統媒體(廣播、海報、展板)來說,有方便、快捷、海量存儲、實時交流、傳播範圍廣等優勢。在網絡平台上,大學生受眾可以通過搜索快速找到相關信息,滿足自己的求知心理;也可以在網絡平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和有共同興趣的人一起交流,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實現交流心理的滿足。基於這些特點,案例積極整合網上、網下的各種資源,做到新舊結合,以滿足受眾需求,引導大學生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

(3)學校領導對活動的重視是保證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運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別是要求用活新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本案例的成功推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宣傳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群團組織各自為政,就難以形成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就難以保證活動取得實效。

(三)討論與建議

(1)進一步加強宣傳員隊伍建設。在紛繁複雜的網絡空間裏,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聲音,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主流輿論導向,就必須讓平日裏沉默的大多數發出正能量的聲音,才能勝過各種雜音的負麵影響。網絡宣傳員隊伍無疑最能勝任這一任務。廣西大學組建的宣傳員隊伍思想政治素質過硬,能夠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熱衷於參加學生活動,每個人都有大量的微博“粉絲”和微信好友。要進一步關注重視和鼓勵支持這支隊伍建設,提高其政治意識和思想覺悟,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工作熱情,在網絡宣傳方麵形成更大聲勢。

(2)進一步創新理念。針對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必須不斷進行理念創新,充分運用各種途徑、載體,特別是以微博、微信、微作品為代表的新媒體,堅持宣傳灌輸和服務引導的結合,以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形式,善於在雙向以至多向的互動中采用新途徑和新手段,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和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媒介,通過柔性化、隱性化、更新、更細、更柔、更活的方式方法來實現。

(3)要形成運用新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長效機製。新媒體是新生事物,青年學生對它的追捧熱情容易聚集,也容易渙散。要保持新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學生長久的吸引力,就必須從建立長效機製著手。要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形成政府、學校、企業、社會、學生個人共同參與的弘揚傳播、實踐育人模式。要與文化育人緊密結合,形成涵養優秀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品牌的培育機製。具體舉措可以包括: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形成係列校園文化品牌;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積極融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教育,挖掘校訓、校歌蘊含的曆史文化積澱;充分利用現有平台繁榮校園文藝創作;選樹傳頌“校園好故事”“校園好聲音”,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濃厚氛圍。要與研究傳播緊密結合,形成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工作機製。具體舉措包括:設立研究專項,深入開展理論研究;發揮新媒體傳播作用,開展網絡主題教育和宣傳活動;強化工作保障;積極推動工作創新等。

案例三 電子科技大學:基於大數據研究的校園官方簡曆係統

考試作弊、論文剽竊、虛假履曆、拖欠助學貸款……近年來,關於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信”二字具有極其重要的分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重承諾、守信義、誠實無欺的道德傳統。孔子日:“信則人任焉”,“民以誠而立”。“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當代社會道德建設永恒的主題。但當今社會“誠信危機”愈演愈烈,作為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其誠信問題備受關注。因此,切實加強大學生誠信的重建是高校乃至全社會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子科技大學教育大數據研究所依托先進的大數據研究技術開發校園官方簡曆係統,從製度上將學生納入社會誠信體係,培育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理念的提升和誠信氛圍的營造。

(一)案例描述

1.搭建平台,鑄就誠信之基

教育大數據研究所積極適應時代發展,依托中心人才和技術優勢搭建平台,為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育奠定基石。從2014年5月開始,研究所工作人員展開深入調研,積極探索培育大學生誠信意識的方法。經過詳細調研,研究所依托大數據技術開發官方簡曆係統,為誠信教育搭建起有效平台。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在校園裏生活、學習、社會實踐的方方麵麵信息都被記錄到數據中。這些記錄方式被劃分為自動記錄與人工錄入兩種。學生日常就餐、超市購物等信息的記錄,屬於自動記錄的範疇。而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參加各類競賽等信息,則以人工按“菜單”選擇方式被錄入係統。這些信息在係統中形成一張龐大的“數據網”,經過對比分析折射出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麵麵。

完整的數據記錄不僅可以用於成長軌跡的分析和展示,更是學生的誠信曆史記錄。學業上的成績好與壞可以通過課程成績反映出來,生活消費的高與低則體現到消費記錄中,家庭的狀況隱含在助學金和貸款信息中,學生對學習課程及任課教師的態度表現在教師評價信息中,等等。當孤立在各個職能部門的數據被打通後,眾多隱藏在數據背後的真實信息揭開了“麵紗”。當聯合消費信息和助學金及貸款信息的時候,便可以發現學生是否真的因為家庭貧困而貸款或者獲得助學金,從而體現學生在經濟上的誠信度。

除此之外,係統中設置有很多人工輸入的內容,信息的可信度同樣是反映學生誠信的重要部分。這些信息既可以通過自動記錄的信息來驗證,也可以通過學校教師認證的方式進行認證。如學生的簡曆信息成績排名和真實排名進行對比,可以由係統智能驗證。而對於難於利用自動記錄信息來驗證的內容,比如社會活動經曆、科研經曆等,則將通過學校教師認證的方式,進行認證。這些所有的關聯、對比、印證之後的結果會被誠信係統打分,從而來定量化描述學生的誠信度。

2.整合平台,開啟誠信之門

校園官方簡曆係統整合了電子科技大學所有職能部門的85項學生數據,總量接近1億條記錄,從而匯聚成一個龐大的個人誠信信息網絡。係統結合學生第一課堂的課程成績數據和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的經曆數據,了解學生如何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間權衡及這種權衡對於學生成績、獎助學金獲取、就業的影響,利用這些數據和實時分析結果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教育引導,從而逐步促成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全麵發展;係統結合學生課程選擇、圖書借閱和有關學生生活的消費數據,挖掘生活消費數據背後的生活規律性,以及它和課程選擇、圖書借閱、課程成績之間的關係,能夠及時發現並預警學生在學習方麵的困難,探究困難發生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及時地給困難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尋找有效策略緩解困難給學生帶去的心理壓力,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係統結合線下的校園行為數據和線上網絡訪問數據,全方位地了解大學生的線上和線下的思想動態,挖掘線上和線下思想的一致性並分析線上思想和線下行為的關係,做到實時地預測和跟蹤學生的思想動態,並及時在價值觀念等方麵加以引導和教育。

校園官方簡曆係統整合的85項數據都是跟隨學生發展進行實時記錄。對於部分來自人工“菜單”式選項填寫的數據,也經過學校教師、企業職工等進行認證,從而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可以獲取學生在學習、生活、思想、心理、誠信上的實時動態,對其可能產生的問題進行實時檢測。發現相關問題之後,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快速找出問題產生的可能根源,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

3.利用平台,引領誠信之路

(1)就業指引促進參與積極性。伴隨誠信檔案的建立和誠信度的定量化描述,官方簡曆係統的簡曆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引。係統根據學生的應聘需求和誠信程度自動生成適合的簡曆。誠信度高的學生的簡曆,大部分信息獲得了數據或教師的認證,具有高度的可信性。而官方認證高度可信的簡曆在學生求職路上具有巨大優勢,從而讓學生和教師可以更加積極、更加誠信地參與到數據的獲取過程中來,即誠信促進數據的收集,而大量數據的收集更精準地定量化描述學生誠信程度,形成更為可信的校園官方簡曆,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找到合適的工作,學生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為目標,會激勵學生更加誠信,最終形成校園誠信氛圍的良性循環。

(2)誠信記錄促進參與公平性。學生的誠信量值不僅用於具有可信約束的官方簡曆的自動生成,還可以在其他方麵更好更公正地服務學生,這其中包括獎助學金的評選、貸款的審核等。以進行更公平、更公正的助學金評選為例,對消費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獲取學生每天的平均消費額。基於此,係統首先過濾掉消費次數過少的學生,再自動比較獲取助學金學生的平均每天消費額和其他學生的平均每天消費額,以及比較獲得不同等級助學金的學生平均每天消費額的差異,來輔助確定學生是否可以獲取助學金及助學金的等級。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是機器自動完成對比和決策,可以促進公平性。而這一決策過程,會讓貧困學生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最終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從而在經濟上幫助到真正貧困的學生。而那些並不貧困的學生難以長期在貧困生的生活水平下生活,會被自動排除。而且弄虛作假一旦被發現就會影響到他們的誠信量值,從而會給學生一種無形的約束。

基於大數據研究的校園官方簡曆係統為學生提供了量化的誠信信息,從而在助學金申請、就業、創業、借貸款申請、信用卡申請等眾多方麵更好地服務於學生,讓學生在踐行誠信觀念的同時,讓真正有需求的學生從這個官方簡曆係統的使用過程中受益。

在完成服務與管理功能的同時,校園官方簡曆係統還從製度上將學生納入社會誠信體係,對培育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起到了重要的製度保障作用,是在學校範圍內實行誠信體係建設的一種新嚐試,也為在整個社會開展誠信體係建設、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理念的提升和誠信氛圍的營造提供了重要借鑒。

(二)案例典型特征與推廣價值

(1) “一站式”信息查詢,學生管理智能化。校園官方簡曆係統實際上也是一個詳細記錄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等各方麵信息的智能化信息係統,從而為廣大教輔人員提供了學生信息的“一站式”查詢,促進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高效化、智能化。

(2)公正學生信用記錄,服務學生就業創業。通過打造一體化的數據記錄、驗證平台,將大學生的個人信息根據不同用人需求生成合適的簡曆,進行認證後推薦給企業,對企業和學生個人而言都是一種更加值得信賴的選擇,形成了學校、企業及學生個人之間的良性互動,為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了新的服務內容與方式。

(3)創新思想引導方式,營造良好誠信氛圍。借助大數據平台對學生信息提供驗證,形成內在機製約束學生誠信行為,在校園內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根據數據的記錄與驗證,著力幫助輔導員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誠信行為並加以引導,從而為大學生思想引導和行為引導帶來一種全新的方式。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實踐中,這種方式將極大調動起學生誠實守信的主動性。

(三)討論與建議

(1)進一步加強數據收集和整合能力。雖然官方簡曆係統通過數據接口整合高校各個職能部門的數據,但是簡曆係統和職能部門管理係統尚未緊密耦合,這將對官方簡曆係統的進一步發展造成限製。未來,應在學校黨委的統籌下,將更多的相關部門納入到係統建設中,用係統建設推動校園信息化、智能化建設,進一步拓展數據信息收集範圍和途徑,進一步加強數據收集和整合、研究能力。

(2)要注重學生隱私保護。盡管官方簡曆係統通過嚴格而完整的角色定義、權限管理來控製係統內部的數據阻隔,但是這種阻隔沒有嚴格的理論保證,仍然存在數據泄露的可能。麵對當前青年學生自主意識和法製意識愈發強烈的狀況,係統建設者需要從理論角度更好地完善這種角色之間的權限管理及數據訪問,更加注意理論研究和係統設計,確保學生隱私不外泄。

(3)進一步增強學生黏性。盡管學生知道係統信息的填寫和認證對於他們的誠信度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增加簡曆係統使用的吸引力仍然是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要增強學生對簡曆係統的黏性。可以考慮增加簡曆係統在展示、交流等方麵的功能,通過技術設計,提高學生對係統的認可度和使用率,為數據收集、整合、分析提供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案例四 華中師範大學:“數字化”迎新與入學教育

新生入校前對大學的學習生活充滿著無限的期待和向往,十分渴求能從大學的第一堂課中得到思想引領和成長導航。而傳統的新生報到工作,大多集中在9月初,往往事務服務大於教學育人。因此,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改變傳統迎新工作模式,加強思想教育功能,成為學校迎新和入學教育的工作重點。華中師範大學“數字化”迎新與入學教育的推行,將入學教育季擴展至8月,有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到自助服務、誌願者結對幫扶和網上自主學習中,為構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製奠定了牢固基礎。

(一)案例描述

1.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做好頂層設計

由於“數字化”迎新工作涉及學校辦公室、宣傳部、學工部、財務處、教務處等多個部門,必須要各部門之間共享學生數據庫,在網上集約化辦理新生報到相關事務,所以在學校黨委統籌下,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黨政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統籌謀劃全校“數字化”迎新工作。同時,組建“數字化”迎新工作組,由各職能部門、學院安排專人聯合組成“數字化”迎新工作組,由學校學生工作部(處)思想教育辦公室、信息化辦公室牽頭負責,具體做好迎新相關的數字化服務和數字化育人工作。

2.開發網上報到係統,鼓勵新生自助報到

學校開發了網上報到係統,新生能夠直接在線注冊、選宿舍床位、繳費充值、訂購軍訓服、選購生活用品、購買商業保險等,新生報到時可一對一地與誌願者聯係,直接拎包入住。“數字化”迎新不僅鼓勵學生自助報到,還提倡學生獨自到校。新生必須學會麵對數字化環境,學會網上自助報到。該係統的實施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數字化運用技能,還提升了學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務能力。

精彩情節:

“613還剩一個4號床,求室友”,“繳費沒有網銀怎麽辦”,“係統裏的生活用品還挺便宜的”……8月5日,學校2014級新生群裏“炸開了鍋”。與往年不同,2014年4500名新生全部在網上完成所有報到手續,來校後即可直接入住宿舍。截至當天中午12點,係統訪問量已達1. 89萬人次,峰值段平均每分鍾新增訪問86. 4次,平均每分鍾有10. 733人選到宿舍。

傳統的迎新方式,人頭攢動、扛著行李、父母保駕、程序複雜、到處排隊、汗流浹背,一個字:累。既累了新生和家長,又苦了迎新工作人員。實施“數字化”迎新後,點點鼠標,一切手續網上辦好,網上報到、網上購物、網上選宿舍、網上繳費、網上學習,一個字:快。

實行“數字化”迎新後,新生隻須登錄華中師範大學新生自助報到係統,按照網上提示依次操作,就可以輕鬆完成所有報到手續。除提交個人信息和網上繳費外,學校還通過係統為新生提供10餘項個性化服務,包括網上選宿舍、生活用品選購、素質課程在線學習等。新生完成網上自助報到後,隻須提前打印好報到單,帶上錄取通知書,到校後就可以直接登記入住所選寢室。

“交學費、選寢室、買生活用品全部在網上提前搞定,隻花了10分鍾。”學校生命科學學院一名本科新生利用新生網上自助報到係統,成功完成了過去必須現場完成的新生報到手續,不僅選到了心儀的宿舍床位,還提前買到了被褥、開水瓶等生活用品。開學到校後,他甚至連學院都不用去,直接憑網上打印的報到單入住。而熱心的學生誌願者早已將門鑰匙、一卡通和他網購的生活用品全部送到寢室床位上。

新生報到首日,4500名學子來校後即“拎包入住”,辦理手續的時間大大縮短,學生和家長悠閑地逛起校園來,有的還來了個“武漢一日遊”。“數字化”迎新係統的推出,真正做到了學校新生和

老生同時開學,華中師範大學曆史上再無“迎新”。

3.搭建在線學習平台,引導新生自主學習

學校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搭建“雲端一體化學習平台”和“素質拓展課程網上學習平台”,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錄製網絡精品課程,打造微視頻精彩課堂,健全網絡學習資源庫,實現學生鼠標輕鬆一點,就能修讀相關課程,獲得相應學分,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學校要求新生通過在線學習平台,自主學習網絡素質課程,獲取素質課程學分,拿到大學第一份成績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能力。

精彩情節:

“沒跨進校門,就拿到了大學第一張成績單。”來自湖南的一名新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後不久,就通過“素質拓展課程網上學習平台”,順利完成了新生入學教育。

“素質拓展課程網上學習平台”與新生網上自助報到係統同步上線,給新生帶來了開學前的“大學第一課”。學習平台開放以來,共計有4500名新生在線完成了《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學習並通過在線考試,還沒有跨入校園大門就拿到了大學的第一張成績單。

《新生入學教育》是每一名新生入學前的必讀物,不僅通過一部學校宣傳片,使新生了解學校的曆史發展、人文風景、科研師資等,更通過這一課,讓新生全麵學習學校規章製度,熟悉本科生教育管理、考試違規處分、素質拓展課程、醫療保險、學生常見事務服務問答、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11方麵內容。這些內容涵蓋學生在校四年生活期間的必備知識,囊括獎、助、學、貸、懲等學生應了解、須了解的重要信息。

與此同時,學校還專門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學習內容,通過微課程、微視頻等形式引領廣大新生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內涵。在學習結束後,網絡會隨機出現20道題目,對新生進行網上在線測試,全部回答正確,即可獲得相應的素質學分。這種在線自主自助的學習方式,使新生教育提前到新生入校前,既符合了新生了解學校、了解大學生活的迫切需求,又有效增強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來自四川成都的一名新生說:“報到係統中的‘素質課程學習’模塊特別好,讓新生提前了解學校,熟悉專業,可以做好自己的大學生涯規劃,同時可以更加形象生動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沒有到華師,就對美麗的桂子山充滿了期待。”

4.打造數字化校園,啟迪數字化人生

學校全方位建設“微”形式教育體係,建設“數字化學習港”,使學生還未進校就身臨其境,處於數字化教育環境中,體驗數字化學習的快樂,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數字化時代下的學習要求。學校利用微博、微信推送溫馨小通知、報到小貼士、學習小模塊;新生可以通過QQ群交流成長小體會、探討求學真體驗。學校還通過錄製微視頻、舉辦微訪談、開設微講座,形成立體化“微”形式教育資源池,讓學生沐浴在大數據、網絡化、新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生活情景中,啟迪學生數字化人生。

兩年來,每年新生自助報到係統開放當日,係統訪問量均達到近2萬人次。通過信息化手段對資源進行整合,對事務進行優化,對數據進行共享,這些做法受到學生和家長一致好評。學校迎新工作教育管理服務一體化的做法,受到媒體和社會廣泛關注,光明網、中新網、新華網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二)案例典型特征與推廣價值

(1)開展網上服務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推行“數字化”迎新,統一將新生報到事務性工作利用網絡平台進行處理,不僅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而且通過領導小組和工作組的方式將相關職能部門和院係聯合起來,實現了數據共享,提高了迎新工作效率,為開展網上服務管理探出了新路。同時,該舉措也有利於推動學校與新生學習和掌握網絡技能,提高應用網絡等新媒體處理解決問題的自覺性。

(2)入學教育時空前置,提高新生入學教育效果。打造在線自主學習平台,通過新生網絡素質課程的開設、校園文化展示宣傳,增強了新生適應性教育成效。該舉措將入學教育時空前置,使新生在尚未入校、對大學生活滿懷期待、對入學教育最為渴望的時候,通過網絡形式將入學教育開展到每位學生麵前,而且提供了個性化菜單服務和定製式學習課表,能夠更好地吸引新生關注,提高了新生入學教育效果。

(3)加強新媒體運用頂層設計,注重增強宣傳教育實效。學校對利用新媒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日常管理服務進行了統籌謀劃,開展工作有步驟、有層次,如利用微博、微信、新生QQ群等新媒體推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內容,利用微視頻、微訪談、微電影等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微教程,真正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增強宣傳教育實效。

(三)討論與建議

(1)對象分析要更加科學。要在新生群體中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通過科學的社會調查方法,研究新生群體的共性特點,還必須加深新生群體個性化特征、性別化特征、區域性特征、局部性特征、階段性特征研究,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教育內容要更加鮮活。要在新生群體中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要囊括國家層麵、社會層麵、個人層麵的核心價值觀,還必須賦予核心價值觀更多時代性、生活性、生動性、通俗性的鮮活素材,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數字化教育要注重引導。互聯網、信息化數字手段,不受時空限製,交互性強,信息吞吐量大,已成為青年人最喜愛的學習生活方式。但網絡文化中文明和糟粕並存,學校在推行數字化管理服務時,要考慮到新生群體特點及其認知上的局限性,堅決抵製庸俗、低俗、媚俗,積極弘揚高尚、風尚和崇高,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教育氛圍。

(4)踐行活動要凝練品牌。要利用新媒體在新生群體中銘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必須立意創新,精心謀劃,整體聯動,優化設計,合力育人,努力打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品牌,通過品牌影響力,輻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效果。

案例五 重慶大學:把紅旗插上新媒體陣地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高校學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高校轉變觀念、優化方法、完善體係,做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對加強和諧校園建設,促進現實社會和網絡社會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重慶大學圍繞提高新媒體環境下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新媒體平台,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案例描述

1.敏銳啟動:不斷構建完善體係

重慶大學於2002年成立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部署、推進學校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並於2004年、2007年兩次調整了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還於2009年成立了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立在宣傳部,新增設一名宣傳部副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專門分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並另外配備三個在編工作人員。學校在新媒體領域中不斷充實人員,加強力量,使機構更加健全,體係更加完善,工作落實更有保障。學校還於2006年在全國高校率先成立了重慶大學輿情信息研究所,不斷加強網絡輿情的匯集、分析、研判等工作,因而在校園新媒體領域中,最先建設起了網絡宣傳、網絡引導、網絡輿情分析及會商機製、網絡監控等完整的工作體係。重慶大學注重開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綜合使用、線上活動和線下活動的有機結合,增強傳播力度,掌控引導主動。學校打造了以學生宿舍學生工作站和70間學生宿舍特色活動室為依托,專職舍區指導教師和輔導員共同指導的“舍區教育網上網下結合”的思政教育新模式;組織“理論麵對麵”讀書活動等舍區教育活動132項;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師團到學院開展講座、分享經驗、舉行沙龍等活動350餘場。每年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學校重大活動(節點)都通過線上線下活動配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

2.價值驅動:主旋律引領育人工作

一是第一、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為加強網絡思政教育,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針對當前形勢與政策課程時數短、課程形式單一、可呈現資源有限等現實問題,重慶大學針對網絡數據容量大和學生學習、生活網絡化的特點,積極創新網絡思政教育方式,將形勢與政策課堂搬到網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和學習進度自由選擇教學菜單,可以根據自身的課堂學習情況在網上跟教研組老師進行教學互動。網站還設置了“形勢與政策網上考試”專題欄目,學生通過自己的學號和密碼可以直接登錄參加測試。二是引導學生自主領路網絡育人。開展“我的中國夢·青春映象”微電影大賽,參賽作品通過優酷網“重慶大學微電影”網絡空間進行展播,其中《最好的時光》一個月點擊量突破20萬次並上播放首頁;30多名研究生自發拍攝的微電影《父輩的旗幟》力求傳播正能量,讓信仰在傳遞中永恒。三是正麵、積極、主動發聲和傳播。重慶大學充分利用社會熱點,通過相關網絡平台進行輿論引導,積極運用微博平台直播學校各種大型活動(如紀念建黨90周年紅歌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論賽等),官方微博對學校師生中湧現出的扶倒地老人、三名學生勇救跳湖輕生女等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例用網絡化、小清新的方式給予傳播。

3.上下聯動:加強校園全方位行動

重慶大學除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注重使用新媒體外,出版社、圖書館、國際處等單位也通過微博加入到宣傳、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線。如重慶大學出版社官方微博通過推薦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書目、解讀經典,引導學生遨遊書海,提升品位,為人生奠基,粉絲已近萬人;重慶大學圖書館是全國率先開設微博、微信新媒體的高校圖書館之一,通過好書推薦、新書通報、培訓講座等欄目,向讀者介紹古今中外優秀的圖書資源,傳承與交流中外文化精粹,傳遞正能量,在數圖門戶“我的書齋”裏定期推薦讀者的優秀書評,並通過圖書館官方微博、微信進行推送,目前讀者書評已達到128293條,其中推薦書評12392條,迷你博客33467條;公共管理學院以微博集群形成良好的信息溝通交流鏈;新聞學院以全國首個高校3G網絡“重大·手機網”為平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絡傳播;電氣工程學院打造學生工作在線網站、微博、微信平台、流媒體和傳統板報及宣傳欄相結合的“五位一體”新聞宣傳平台,及時宣傳和傳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事例。

4.師生互動:促進校園交流溝通

一是加強網絡思想引導。重慶大學積極引導網上輿論,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網絡中,融入到學生生活中去,在交流溝通過程中潛移默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2004年起,校內16個部門負責人以重慶大學民主湖論壇為平台,堅持6年以日值班和周值班的方式與學生進行網絡“麵對麵”工作,後來發展成為以博客、微博和微信與學生的“對話”和互動交流。教育部專門編發了簡報介紹重慶大學的做法。二是積極引導網絡輿情發展態勢。學校成立了網絡評論員隊伍,加強網上輿論引導。2010年,學校參與教育部《國家教育改革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的網絡宣傳工作和網絡輿情工作,在參與的23所高校中表現突出,網評文章總數排第一,占總數的1/5,獲得教育部頒發的網絡宣傳工作紀念牌和網絡輿情工作紀念牌。三是培育網上輿論意見領袖,樹立典型。早在2005年,學校論壇ID為“黨辦主任”常年在網絡上為學生辦實事,得到了網友的讚譽和擁護,在他離任此崗位時,時任校長李曉紅召開了網絡頒獎並發表了網絡頒獎詞,頒發了網絡代表物“民主石”。

5.議題觸動:創新發掘和傳遞價值取向

一是重慶大學的師生們用新媒體共同分享校園裏的點點滴滴,創新議題設置,使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切合青年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從而走在新媒體隊伍中的最前列,引領時代新潮流,傳遞當代大學生價值主流。例如,2012年開學利用網絡熱點話題推出重慶大學版開學三件套——“獨立、擔當、錘煉”,引導新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人民日報微博發起的“隨手拍幫母校上頭條”活動中,學校官方微博號召師生校友廣泛參與,展示學校文化傳承,在該活動話題排行榜上位居第一。二是深挖掘校園裏正能量的感人和感動事跡,拓展碎片化信息的價值性和傳播廣度。《人民日報》微博2014年就多次轉發重慶大學官方微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案例。例如,“震撼!老教授手寫110萬字教案” “57歲大學老師上課爬牆修黑板驚呆學生”“重慶大學校長畢業致辭五問畢業生”“中國好室友,免費幫同學‘洗剪吹’! ”“7m2可以做什麽?看看重慶大學學子的創意”等。三是校內大型活動全麵實施微博直播和互動,做好服務性工作的同時,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和暢談體會感受。每年的畢業生離校典禮和新生開學季知校愛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中,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交融,形成了學生群體兩端教育的校園教育品牌。

重慶大學在新媒體時代有力保障了宣傳、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度和強度。2014年11月底,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召開的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現場經驗交流會上,作為全國5家交流發言單位之一的重慶大學以題為《探索新媒體輿論引導規律 營造清朗校園網絡空間》的發言,介紹了學校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舉措和成效,加強網絡育人工作和人才培養的經驗;教育部網站先後以《重慶大學以新媒體為載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慶大學拓展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重慶大學加強網絡思想引導建設網絡和諧環境》為題做了宣傳報道;重慶大學網絡輿情信息工作先後四次受到中宣部的表彰和表揚;《中國青年報》以《重慶大學:新媒體讓校園“提速”》為題進行報道;學校新聞網和學校“平安重大網”都曾獲評全國高校百佳網站。

新媒體的廣泛、深入應用,讓重慶大學師生的整體精神和思想狀態有了明顯的提升,也湧現了一批知行合一的先進典型。2014年5月4日,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給重慶大學五彩石青年誌願者協會的大學生回信,讚揚同學們為貧困家庭留守兒童獻愛心的行動,並表示自己非常樂意成為協會中的一員。

重慶大學官方微博獲得騰訊微博影響力全國高校第一、新浪微博影響力全國高校第八、2011年度微博風尚高校、2012年度高校新媒體應用先鋒、2013年度全國高校新媒體綜合影響力十強、教育部“2013年度教育係統十佳官方微博”、2014全國高校十大影響力微博。學校黨委副書記肖鐵岩獲得2011“回響中國”改變教育微力量獎和新浪微博風尚高校領軍人物、2013年度新浪微博致敬導師等稱號。學校多名輔導員榮獲全國輔導員博客優秀博客獎、優秀博文獎等榮譽。

(二)案例典型特征與推廣價值

(1)紅旗插上互聯網陣地,紮實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人在哪裏工作的重點就在哪裏。高校學生幾乎100%在使用新媒體,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的高校,就必須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充分做好網絡宣傳和網上輿論引導,建設好校園網絡文化,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重慶大學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個方麵推進,從內網到外網,從“麵對麵”到微博,拓展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

(2)師生共建微博校園,構建多元校園文化。重慶大學高度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給青年學生的成長擴展了途徑,把校園網絡建設和管理作為“第三課堂”,唱響主旋律,樹立正確導向,加強育人功能。重慶大學的幹部教師利用自己的獨特身份,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各種生活信息緊密結合在一起,在互動交流中影響和感染學生群體,對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微博文化。

(3)創新網絡發展方式,積極引領核心價值觀出成效。重慶大學堅持不懈探索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力求網絡環境健康向上有序;始終如一堅持建好、管好、用好新媒體,引導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鍥而不舍地加強校園網絡輿論的疏導實踐,增強核心價值觀工作實效性。

(三)討論與建議

(1)進一步提升認識和加強頂層科學規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播和宣傳教育,在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中的認知程度還處於弱化狀態,加強對高校所有教師的意識提升和全員參與,需要繼續探究。加強頂層科學規劃和設計,納入課堂教學、實踐教育和網絡途徑引導都是非常必要的。

(2)進一步構建好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充分利用好校園多方資源,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在構建宣傳思想工作大格局中發揮核心價值觀引領聯動的整體優勢,形成聯動效果。特別是把握好青年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教育要采取非灌輸式的思政教育方式,從營造理性思考環境、宣傳正能量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去認知、去感知、去感悟。

(3)進一步完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體係。要進一步增強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思想文化陣地的政治意識,提高對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在網絡文化建設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組織領導,進一步理順管理體製,牢牢把握育人、輿論和文化建設的主動權,全麵服務於學校的改革、發展、穩定,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營造積極向上健康的網絡輿論氛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