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佛法大意

所謂宗教,就是人類在現世生活中一種超現世乃至反現世的傾向。現世和反現世正是矛盾統一,相反相成的。

友人袁虹叟新購錄音機,邀我為一次錄音。我以《佛法大意》為題,略申我對於佛法的認識。其詞如下: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佛法大意。原始佛法即通俗所稱為之小乘佛教的,其內容總括起來就是四諦五蘊之說。何謂四諦?苦、集、滅、道,是為四諦。在佛家看人生,不外是起惑、造業、受苦三句話可以盡之。人們總迷惑在有個自我,便是起惑。實際上根本沒有一個我,沒有那樣常一主宰的我,如像人們所設想者。這樣便聯係說到五蘊。何謂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為五蘊。色指身體;受即苦樂等感受;想指留下的記憶;行、識則指生命流行的本身。生命的真相是前後相似相續,非斷非常。此時的我與過去的我,刹那變化,早非一事;隻不過前後相似相續而已。並不像人們誤認為今天的我依還是昨天的我那樣,所以說非常。然而它又是相似相續下來而不斷的,並不像人們誤認為一個人死了便完了的那樣。由於人們的迷執著自我,便造種種業——善惡都是業——這便是四諦中的“集”,而人生種種的苦就由此而來,所以集為苦之本。要消滅人生之苦必得修道。原來古印度社會是宗教盛行的世界,各個宗教幾乎都以解脫苦惱的生活為宗旨,都講究修道。修道為寂滅之本。苦、集、滅、道四諦大意就是這樣。佛家在古印度屬於較後期的宗教。原始佛教的教義有三:(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是曰三法印。世間一切事物流行曾不暫住,就是諸行無常。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亦或稱有為法、無為法;渾和稱之曰諸法。但不論有為法、無為法,總歸是沒有我;這就是諸法無我了。時間是生滅不住的,人生是造業受苦,沉淪在生死輪回中的;印度各教派幾乎都求超脫生死,歸於寂滅為樂之境;但它們總不免認識有錯誤,修行有錯誤,不能契合真理,妙達出世之境界。唯獨佛家能以成就得涅槃寂靜。以上粗略敘明原始佛教的大意,以下再談一談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在世間人看來,應該說是原始佛教十分可驚的一大發展變化,它表現為一大翻案文章。那就是在大乘說,五蘊皆空,四諦不立,有如《般若心經》上的一切皆空:“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雲雲。但實則是翻而不翻。大乘佛法正是建立在原始佛法之上的,既不是離開這一基礎,卻又反過來指點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在實踐上菩薩不住涅槃,不舍眾生,原本是出世間法,卻又出而不出,不出而又出。我們可以說,若沒有大乘佛法,那麽,佛法是不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