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東西文化結合

綜觀曆史,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觸,必能產出一種新文化。

當一九一九年九月間國立北京大學行暑假後開學式,請杜威博士演說。彼說:“現代學者當為東西文化作媒介,我願盡一分子之義務,望大學諸同人均盡力此事”雲雲。此確為現代的重要問題。其中包有兩點:(一)以西方文化輸入東方;(二)以東方文化傳布西方。

綜觀曆史,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觸,必能產出一種新文化。如希臘人與埃及及美瑣波達米諸國接觸,所以產生雅典的文化。羅馬人與希臘文化接觸,所以產出羅馬的文化。撤克遜人、高盧人、日耳曼人與希臘、羅馬文化接觸,所以產出歐美諸國的文化。這不是顯著的例證麽?就在中國,與印度文化接觸後,產出十世紀以後的新文化,也是這樣。

東方各國輸入西方文化,在最近一世紀內,各方麵都很盡力。如日本,如暹羅,傳布的很廣。中國地大人眾,又加以四千餘年舊文化的抵抗力,輸入作用,尚未普及。但現今各地方都設新式學校,年年派學生到歐美各國留學,翻譯歐美學者的著作,都十分盡力。我想十年或二十年後,必能使全國人民都接觸歐美文化。

至於西方文化,固然用希伯來的基督教與希臘、羅馬的文化為中堅,但文藝中興時代,受了阿拉伯與中國的影響,已經不少。到近代,幾個著名的思想家,幾乎沒有不受東方哲學的影響的。如Schopenhauer(叔本華)的厭世哲學,是采用印度哲學的。Nietzsche (尼采)的道德論,是采用阿拉伯古學的。Tolstoy(托爾斯泰)的無抵抗主義,是采用老子哲學的。

現代Bergson (柏格森)的直覺論,也是與印度古代哲學有關係的。尤其是此次大戰以後,一般思想界,對於舊日機械論的世界觀,對於顯微鏡下專注分析而忘卻綜合的習慣,對於極端崇拜金錢、崇拜勢力的生活觀,均深感為不滿足。欲更進一步,求一較為美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尚不可得。因而推想彼等所未發見的東方文化,或者有可以應此要求的希望。

所以對於東方文化的了解,非常熱心。

我此次遊曆,經歐洲各國,所遇的學者,無不提出此一問題。舉其最重要者,如德國哲學家Eucken (倭鏗)氏,深願依Dewey (杜威)、Russell (羅素)的前例,往中國一遊。因年逾七十,為其夫人所阻。近請吾友張嘉森(C. S. Chang)譯述中國倫理舊說,新著《為中國人的倫理學》一書。法國的數學家Painleve (班樂衛)氏既發起中國學院於巴黎大學,近益遍訪深通中國學術的人延任教授。英國的社會學家Welk(威爾士)教授與其同誌與我約,由英、華兩方麵各推舉學者數人,組織一互相報告的學術通訊社,互通學術上的消息。歐洲學者熱心於了解東方文化,可見一斑了。至於歐洲新派的詩人,崇拜李白及其他中國詩人,歐洲的新派圖畫家,如Impressionism (印象主義)、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等,均自稱深受中國畫的影響,更數見不鮮了。

加以中國學者,近亦鑒於素樸之中國學說或過度歐化的中國哲學譯本,均不足以表示東方文化真相於歐美人。現已著手用科學方法整理中國舊籍而翻譯之,如吾友胡適的《墨子哲學》,是其中的一種。

照這各方麵看起來,東西文化交通的機會已經到了。我們隻要大家肯盡力就好。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四日

(《蔡元培文集》,線裝書局2009年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