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拜這幾年苦心經營,終於得到了回報。福臨一死,自己以輔政大臣的身份高居政治核心圈兒而誌得意滿。

福臨死前的遺詔實為‘罪己詔’,本來他親漢重滿,銳意改革是他一生中最為光彩的政治佳績。可沒想到臨終前卻全盤否定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也許是因董鄂妃之死對他打擊太大,臨死前已然昏了頭。

這‘罪己詔’一發,得利的是滿州貴族們。單從輔政大臣的名單中便可看到,漢大臣們被無情地排擠出了政治核心。

皇帝一死,朝廷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福臨的一封‘罪己詔’同時也使莊妃措手不及。人都死了,再改遺詔已然不及。

睿智的莊妃為了仍能左右朝局,馬上派人到首輔大臣索尼家中提親,將索尼之子索額圖之女赫舍裏內定為未來皇後的不二人選。

莊後的權柄算是保住了,可有一人最為冤枉,他就是安親王嶽樂。福臨主政期間,嶽樂毫不動搖地支持了福臨的各項改革,可是未曾想,福臨死前卻全盤否定。這無疑給一直支持改革的嶽樂當頭一擊。

也許在福臨死前的一段時間裏,嶽樂已經與福臨產生了矛盾,隻是史書上沒有記載而矣。否則福臨的遺詔中輔政大臣不可能沒有嶽樂的位置。但事實是嶽樂被福臨遺忘了。

失去了權柄的嶽樂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鼇拜與遏必隆首先向嶽樂發難,以福臨‘罪己詔’為借口,將嶽樂發配至廣東並削奪了其親王的爵位。

鼇拜有他的打算,嶽樂與錦天同是當年自己的政敵,勢必置之死地而後生。他的打算是通過尚之信之手在廣東除掉這二個人。因為尚之信早就投靠了鼇拜麾下。

江山易主,一朝天子一朝臣。鼇拜雖然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貶謫錦天,但他卻賦予尚之信更大的權力。任命尚之信的親信吳尚龍為廣西巡撫、尚之信本人兼廣東巡撫。事實上將錦天這個兩廣總督的權力架空了!

如今的錦天日子更加艱難,兩廣之地的財政大權盡歸尚之信。雖然此時的路已然修通了,可是尚之信卻扣著糧草不準發往韶關。

當兵的餓著肚子,如何能安穩得下來?錦天幾番向朝庭求助,可是得到的結果一直都是毫無言信。錦天也不傻,他知道是朝中的鼇拜在暗中使壞,勢要將自己手中這僅有的兵權也奪掉才肯罷休。

錦天不是個愛權力的人,可是他卻愛國。

他看到了鼇拜、吳三桂、尚之信這些人的狼子野心。如果此時自己主動放棄這微末的兵權,將來一旦有事發生,那大清危矣,國家危矣。

為了國家他也要守住兵權,可是當兵的餓著肚子呢,能守得住嗎?正當錦天愁腸百結之時,嶽樂來到了廣東。嶽樂來到廣東直接投奔錦天而來。老哥兒倆久別重逢,自是唏噓世事變化無常!

嶽樂見錦天也是愁容滿麵不禁笑道,“錦王爺,想開些吧。現在是蘇克薩哈,鼇拜一般人掌權。你我能保下一條命就算不錯了。”

錦天輕展眉頭,倒背雙手邊在廳中踱著步邊道,“我不是為自己而愁苦,而是為我那八萬精兵的糧草問題而發愁呢。”

嶽樂拍拍錦天的肩頭道,“鼇拜真乃無德無義之人,他與你我有仇怨也就罷了。那士兵可是國家的,他與尚之信居然連兵糧都要克扣,真是不顧國家利益。此種小人若長期得勢,那國必危矣!”

“更加危險的是我那表哥吳三桂與尚之信。此二人野心勃勃,遲早必生事端。等到了那時,你我手中無兵,那麽我大清南方半壁必盡歸敵手矣。”錦天憂心衝衝地言道。

嶽樂握住錦天的手道,“如今朝中一心為國的忠臣剩不下幾個了。你我哥倆需得獨善其身,能忍則忍。待得國家需要之日,也好奮起為國效力。”

錦天皺皺眉道,“你我自當不必說,能忍一定要忍下去。可是我那韶關的八萬精兵如何忍?他們正在忍饑挨餓!”

嶽樂慢慢坐下,凝眉細思片刻說道,“當年本王遠征四川張獻忠部,因蜀道艱難,糧草調運不濟。為保軍糧,我曾邊圍困邊讓士兵屯田,解決了大部分軍糧呢!”

錦天聞聽,激動萬分,猛地將嶽樂摟住道,“老哥呀,你一句話可是點醒夢中人了。如今並無戰事,正是屯田的大好時光。當下也隻有采納老哥之法,命軍士們屯田自給自足。”

嶽樂見錦天讚同他的想法,哈哈一笑道,“還有你高興的事兒呢。如今本王被貶至嶺南正無事可做,你又要坐鎮梅州,不如將屯田之事交付於我怎麽樣?”

兩位坦蕩的君子,一心為國著想。他們之間從來沒有權謀之思。錦天當下修書一封交與嶽樂道,“那就煩勞老哥了。這是我的委托信,你到韶關之後可將此信交於現任守將。他對你的命令必會言聽計從。”

嶽樂接過錦天手中之信動情地說

道,“錦王爺一片公心為國,有朝一日玄燁親政,必會體念你的忠心。我們哥兒倆就一同逆境中共勉吧!”

時光荏苒,不覺到了康熙八年五月。康熙以一群少年智擒鼇拜,結束了長達八年之久的鼇拜專權曆史。

在這漫長的八年時光裏,錦天已然由一個青壯年成了一位充滿政治智慧的中年人。在他的治理之下,梅州、潮州、韶關等尚之信不屑插足的偏遠窮惡之地已悄悄地成了粵東之糧倉。

嶽樂助錦天在韶關經營的八萬精兵如今已是兵肥馬壯,成了捍衛廣東的一支生力軍。尚之信見錦天將如此窮山惡水治理得井井有條,物豐民樂!幾番想派軍駐進,都被錦天驅趕回珠三角。

如今的廣東已然成了二強對峙的局麵。錦天與尚自信各自為政,誰也捍動不了誰。

康熙收拾掉內患鼇拜,將目光轉移到了三藩。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康熙皇帝不似福臨般優柔寡斷。遂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

而後,康熙帝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疏朝廷,請求撤藩,實則希冀朝廷慰留於他。

對於吳三桂的真實意圖,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認為,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製也。”於是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允其撤藩,還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經理撤藩事宜。

康熙毅然下令裁撤三藩,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他下旨恢複遠在廣東的嶽樂親王爵位。並命他火速回京統禦北方兵馬,以備不測。

康熙同時嚴旨於錦天,授他擴軍招募之權。嚴密監控廣東尚之信的一切動向。二王接到皇命,深知大戰將至,皆不敢怠慢。嶽樂甚至連向錦天辭行的時間都沒有,接到聖旨後日夜兼程由韶關回到北京城。

錦天這邊也不敢怠慢,首先他從韶關急調五萬精兵於梅州。做好了應對尚之信謀反的準備。同時錦天為了穩住尚之信,命人修書請尚可喜來梅州敘舊。

錦天的目的很單純,希望尚可喜勸解其子以大局為重,如吳三桂叛清,且不可隨波逐流。尚可喜來到梅州後,向錦天保證:絕不允許尚之信叛亂。

送走了尚可喜後,錦天並不放心。他親自命潮州、梅州及廣西部分郡縣廣貼招兵公告,開始了大量的征兵事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