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兵發大淩河城。他的戰略構想很明確:圍城在次,打援為主。

一句‘圍城打援’的戰略構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複雜萬分。要調動十三萬的軍馬協同好此次戰鬥絕非易事。

首先,大淩河城內尚有三萬多名虎狼之師,且由名將祖大壽親自指揮。一旦包圍不夠徹底,以祖大壽的威猛,很可能突圍出去。

其次,錦州、山海關兩線的援軍如果增援及時,也很可能使這次戰略構想土崩瓦解。

雖然三大貝勒已經兵發大淩河,皇太極在皇宮內越想越覺得不放心。遂召來範文程商議。

“朕左右思之,總覺得心裏沒底。此次戰役的規模不亞於幾年前那場寧錦大戰。如若再次失敗,朕恐怕這龍椅坐不穩了。我的幾個兄弟可都一直在窺視著我的這個寶座呢!尤其是代善與多爾袞,這些年屢立新功,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哇。”

老範心中也是沒底。畢竟戰場情況瞬息萬變,不是一個正確的想法就想當然地勝利了!

範文程思罷道,“臣鬥膽諫言陛下禦駕親征。這樣即可掌握戰場信息,當機決斷;亦可鼓舞士氣。另外臣建議陛下速修書一封,懇求我們的盟友蒙古派二萬兵做為後備,以防不測。”

皇太極不敢有絲毫遲誤。當即修書給蒙古王公,請他們速發兵二萬人助其兵困大淩河城。隨後,攜範文程一同趕往大淩河城。

大戰的號角已經吹響。大淩河的守軍也發現了不尋常用的現象。以往是八旗軍每隔三五天即來騷擾一次。可近段時間似乎偃旗息鼓了,大淩河城處於短暫的平靜之中。

戰場經驗極其豐富的祖大壽聞到了‘血腥’之氣。他對身邊的何可剛道,“你速修書給錦州及山海關的守將。請他們及早準備援軍,老夫預感謝到大淩河將麵臨一場血戰。”

對於祖大壽之言,何可剛深信不疑。他當即修書給錦州及山海關守將。請他們做好準備,隨時馳援大淩河。

錦州城此時有孫承宗鎮守,自是積極做著準備。可是錦州城的軍隊人數有限,不過二萬餘人。能夠抽出救援的機動士兵也就萬餘人。

畢竟錦州城才是皇太極的攻打目標,都去救援大淩河,那不是等於把錦州城白送給滿洲兵了?

孫承宗以遼東經略之職,再次修書給遠在山海關的遼東巡撫邱禾嘉。命他速速準備援助用的車馬、糧草,做好馳援備戰的準備。

遼東巡撫邱禾嘉是個相當昏庸之人,加之他素與軍中的總兵吳襄不和。所以並未真正把孫承宗的信當回事。

清朝這邊可不會等人,兵貴於神速。不過是一夜時間,滿州兵六萬人將大淩河四周圍了個水泄不通。

皇太極另派總兵佟養性攜大清朝自己新近研製的紅衣大炮阻於錦州城與大淩河之間。廣挖戰壕、修建壁磊。防錦州方向增援的部隊。

皇太極自己親自率領其餘八旗兵,加上前來相助的蒙古兵阻擋於山海關方向。

大淩河城被圍後,祖大壽親率騎兵突了幾次的圍,皆未成功。清兵不但重兵防守,而且在城外挖了很多的深坑。往往突圍的騎兵還沒有正式進入戰鬥就全掉進了人家的‘陷馬坑’。

大壽一見此勢,束手無策,隻盼錦州與山海關方向的明軍速來救援。錦州方向的救援倒是及時,孫承宗接連幾次派兵救援,怎奈錦州城的兵力有限,每次派出的士兵不過二三千人,根本衝不破敵人的封鎖線。

現在唯一地指望就是山海關一線的援軍了。因為那裏駐有近六萬人的明朝精銳部隊。此時指揮這隻部隊的正是總兵吳襄、副總兵吳三桂父子倆。

祖大壽被困大淩河,身為親戚,吳襄與吳三桂自是焦急萬分!幾次催促巡撫邱禾嘉盡快備齊車馬糧草等行軍物資。但邱禾嘉因與吳襄一直不睦,故意拖延。他這一拖,可是給皇太極幫了倒忙。

大淩河已被困了近三十天了,明朝的援軍仍遲遲不來。此時祖大壽軍中早已無糧食可吃。沒有辦法,大壽下令宰殺戰馬。

大壽此時內心開始憂慮。他不為別的,自己可以戰死殺場,以身殉國。可是不巧的是,大哥袁崇煥的骨血錦天卻身在城中。一旦保不住大哥的傳人,他在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是無顏麵對大哥。

錦天卻是不懼。非但不懼,麵對如此大場麵的戰爭,小錦天反倒豪情萬丈!他對大壽說,“如能隨幹爹戰死疆場,不失為此生最大幸事也。”

看著小小年紀卻臨危不懼的小錦天,大壽心中十分欣慰!可是當他看著那稚嫩的小臉兒,心中又是一陣不忍。“不,無論付出何種代價,我亦要保住大哥的獨苗苗兒。”

山海關方向,明太仆寺卿監軍道張春、總兵吳襄、副總兵吳三桂終於率四萬鐵甲軍前來救援了。

皇太極聞報,親自率領滿八旗軍六萬餘人、蒙古軍二萬餘人前來阻擊。此時的明朝援軍為了能夠救出城內的祖大壽,拚了命地往前衝。吳三桂、張春一馬當先,不懼清兵人多。

戰役相當慘烈,因為皇太極當時已經能夠造出當時最為先進的紅衣大炮。他一改滿人肉搏血拚的習慣,而改用了大炮轟敵。

明軍在炮火下成批成批地倒下,血流成河!待明軍攻勢稍減,滿洲騎兵又像瘋子般猛衝猛殺。

此一役,皇太極大獲全勝。並且俘獲了明軍主將張春。吳襄、吳三桂見勢不妙,慌忙逃回臨近的寧遠城堅壁不出。

仍在大淩河的祖大壽根本不知道他唯一的希望:山海關援軍已經無望了。仍在艱難地堅持著。

馬已經快吃了光了。他留下幾匹為數不多的戰馬。那也是留下吃的,是給錦天留下的最後食物。

士兵們已經餓到開始殺死城中的百姓來充饑。到第八十天,城中百姓也已被吃光。大多數兵不肯生吃人肉,可是城中連燒火的柴都用光了。連百姓房屋中的木頭都已用盡。

士兵們索性將人骨、馬骨曬幹,點燃後當作柴火來煮人肉食。那種悲慘的場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身在和平年代的人們,如果能親眼看到當時的慘象,那麽誰還想去發動戰爭?

祖大壽已經瘦得隻剩下一身的皮包骨。外加花白的長須。為了讓錦天兒吃上一口馬肉,他將僅存的幾匹戰馬全部殺掉,煮熟後曬成馬肉幹私藏在帥府中。

就這樣,錦天每天也隻能吃到二三塊馬肉幹。看著錦天也在一天天地瘦削下去,大壽心中陣陣難過。時常一個人偷偷爬上城樓西望,渴盼著援軍的到來。他真的要撐不下去了。

第九十天,軍中開始吃老弱受傷的士兵。因為城內的百姓已經被殺光、吃光!一向愛兵如子的祖大壽真想一劍了斷了自己的性命。他每看到眼前的慘象,鐵骨錚錚的漢子,心亦開始滴血了。

都是跟著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還有他最愛的錦天兒。他何忍讓他們一個個地彼此互相殘殺,最後死在大淩河城中?

他感到了自從軍以來從未有過的悲愴感。看著士兵吃著士兵的肉,老帥時常獨自老淚縱橫。

恰在祖大壽步履唯艱之時,皇太極命八旗弓箭手將招降書射上了城頭之上。皇太極一生尊重的明朝將領不多,而祖大壽是他最為尊重的將軍。因為他曾多次與祖大壽交兵,從未占到便宜。此次若不是範文程的計謀,亦不能勝大壽於大淩河城下。

皇太極的招降書講得極為懇切。許諾如大壽肯降,則不殺一人。且言語中表達了對大壽的恭敬與渴盼之情。希望大壽棄明從清,承諾大壽如一人肯降,則放歸所有城中士兵回鄉!

瀕臨絕境的祖大帥看到信後,想了想,嘴角兒露出狡猾的笑容。心道,“老夫先假意降了皇太極,先保住這些士兵和錦天我兒的性命。待有了時機,老夫再擇時逃回錦州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