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道之論

四個人沉醉在歌舞裏,心如琉璃,那些音樂有醍醐灌頂之效。沒有高吭也沒有喧鬧,隻是安靜。

儒釋道,三者合一才是最高境界。音樂卻是哪一家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音也有音律之道,可以音樂傷神傷人,也能救人。

儒家的人說: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薑諾想起了一首詞,寫得悲涼大氣,讓人過目不忘。

破陣子

宋代.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這是軍人的一生,也是武林人士的一生,每個人的求道的路上,都是千般阻礙,萬般困難。

此時這裏鶯歌燕舞,外麵卻是沉沉黑夜,她們是一夜無眠,卻絲毫不覺疲憊。清風兌現了諾言,給眾多才藝的優勝者發了獎品,當然也是丹藥。這是對藝術的尊敬。

當四人出了隱世界,是日出東方之時,正是紫氣東升來。薑諾思緒連篇,一下想到了老子。

紫氣東來有一個小故事。傳說老子當年西遊函穀關,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便出關相迎,果見一道骨仙風的老者駕青牛翩躚而來,尹喜見這老者長須如雪,有聖人之象。於是留老子於關內,並請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遊。老子不好推辭,便著《道德經》以警後人。

無數人認為此書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給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道德經》一書告訴我們應該怎樣釋然的對待事物,怎樣體悟萬物的陰陽兩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以一個樂觀的人生觀、世界觀看待天下萬物。

老子注重人的無為思想,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是辯證的。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曆史發展的高度,片麵的無為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無為思想用在為人處事的觀點上來看,便是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老子的辨證觀可謂是玄妙無比,最有名的就是陰與陽了。陰陽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對的概念,比如正與負,對與錯。為什麽太極圖中的陰陽會是旋渦形的呢?為什麽不是由一條線將其分割呢?為什麽黑顏色中會有一點白,白顏色中有一點黑呢?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就是“福禍相倚”和“物極必反”的最好體現。白色中有一點黑,黑色中有一點白是因為世事都有相對麵。“塞翁失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當黑將要超越白,白將要超越黑的時候,就會成其相反的顏色,循環往複。而有其他物質肆意破壞就會渾濁。就象人類,萬物循環往複是其道之根本。而人類卻施加幹預——破壞樹林、大肆捕殺。這樣隻會打亂正常的秩序,最後人類也會在這團渾濁的氣流的中沉沒。然後又恢複正常。古人說過不能涸澤而漁,伐木而獵。翻譯成現代也就是不能破壞生態平衡。我們應該正確的、不幹預的攫取利益。同時認清福禍的相互轉換,不能因為一時的成功而高興的忘了本象,可能災難正潛伏在明天,也不能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氣餒,可能幸運就藏在你身後。

這幾段是她非常喜歡的內容,時常拿出來閱讀,感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