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浩然正氣

早餐過後是正常的學院生活,慕容秋和薑諾坐在一起,審閱招生的情況,看照片看人能看個**不離十,一看這些人都充滿了正能量,潛力無限,這兩年學校的生源基礎有點差,但是來到學院以後進步非常神速。隻要是學員有慧根,不到不在乎入道的早晚。

現在一些豪門也都知道讓自己的孩子培養武學一途,最少是強身健體,然後還有其他的附帶功能,若能修仙、延長壽命那更是意外的收獲。再說現在家長為孩子投資,這點錢真的是不在話下。以前沒有這樣的專門學院,現在有了,怎麽不讓他們怦然心動。可是一說有條件的都想送,但是學院每年都限製著名額,有的要提前半年來報名,這次的少年班打出去招生,短短10天就全部招滿。現在都還有些問的,最初的計劃是一次性收500人,後來考慮各方麵的原因,暫時隻收100人,要是到秋季,發展良好的話可以再招100人,可以每半個學期招一次。關鍵是清風世界他們不想暴露太多,如果孩子太小的話,萬一說出去,對學校的影響也是不小。

一是擔心有人起壞心眼來爭奪小世界,二是擔心學員歲數太小,不適應,或感覺那地方太好了,一不小心就透露出去。又說起來,學院的力量不輸於任何一個國家和一個超級的宗門。可是要是真的有人以舉國之力前來討要小世界也是很麻煩的事。

所以一些看似簡單的事裏麵都蘊藏著危機。清風等人是無所謂,大不了一下子就離開這世界,去宇宙的任何一處遨遊,但是像他們有家族的這種又如何自處。

古人雲: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就是提醒人要有這個憂患意識。這屬於儒學思想的範疇。

姐妹倆聊著聊著天,談到了儒家的核心及浩然之正氣。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夫子,看少年時代等用工苦讀以及青年時代的周遊列國,但後期的開門授徒,門下有72賢人。儒家思想內涵十分豐富。就個體講,有仁、義、禮、智、信等要素。仁指仁愛,是孔子思想體係的理論核心。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孔子以義作為評判人們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禮作為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智同知,是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指知道、了解、見解、知識、聰明、智慧等。信,是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

管理學院基本上用的都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核心是博愛、厚生,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法治等道德思想。它對於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理論資源以夯實、築高輿論陣地,對於社會樹立核心價值觀以尋求長治久安良策,對於我們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國際化,對於建設和諧社會等等,都有重大意義,一代一代的儒家鬥氣傳承,浩然之正氣。

中正做事,自省、中庸做人。要想做到這兩點,就需要心有正氣。何為正氣?

文天祥《正氣歌》中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正氣於造化,便是充塞天地間的至大至剛之氣;於人,正氣便是光明正大、剛正不屈之氣。

這就是孟子“浩然之氣”的含義,他寫道:“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集義而生,非義襲而取之也。”這裏講的“養氣”就是培養精神,培養人格。具體說,就是培養正義感,培養一身正氣的儒家人格。如孔子說,“立乎其大者,其小不能奪也”。

家有正氣家不衰,國有正氣國不亡,人有正氣是脊梁,學院有正氣,學院則強。

孟子:“夫誌,氣之帥也……夫誌至焉,氣次焉。”

他的意思是講:誌,是氣的統帥,誌向著哪裏,氣就跟隨到哪裏。養氣,先要立誌;立什麽樣的誌,就會養什麽樣的氣;要養浩然之氣,必靠浩然之誌。

立誌就是要在思想深處確立人生目標和遠大理想,明確的目標可以確定努力和前進的方向。誌向一旦確立,便不容易被改變。立誌是對於每個人來說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當然立誌要立長誌,不可常立誌。選定一條路,一直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