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您的精神撫慰

■孩子來信

東子爸爸,您好!

我是國一(範薑國一,東子女兒)姐姐的“粉絲”,您是她的爸爸,所以也請允許我叫您一聲東子爸爸。我崇拜國一姐姐,確切地說,我很羨慕她,當然,不單單是因為她陽光快樂,還因為她有一位您這樣的爸爸。東子爸爸,我特別想問您一個問題,如果您有兩個孩子,您會給他們一樣多的愛嗎?嗬嗬,我想一定會的,可我就沒有國一姐姐幸運了,命運沒給我像您一樣愛孩子的家長。

我的爸爸媽媽也不是不愛孩子,隻是他們把更多的愛留給了我的弟弟。

我三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開始帶著我到城裏做小買賣,那時日子很苦,但是我每天都很快樂。後來通過爸爸媽媽的辛勤努力,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在我七歲那年,我家在城裏買了房子,我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空間,並且還成了一名小學生。那真是很開心的一段時光。

就在那年年末,一心想要個兒子的爸爸媽媽,給我生了個弟弟。那麽小的小孩子,真的很可愛,想到我曾經也是這樣的,我就更加喜歡他了。可是好景不長,弟弟慢慢長大,我這個姐姐卻受了越來越多的委屈。

因為他小,不懂事,常常弄出亂子。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弟弟一發生什麽事情,媽媽總是責罵我。弟弟把水打翻了,媽媽罵我不小心;弟弟自己不小心磕到了頭,媽媽罵我沒有照顧好他;弟弟哭了,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先罵我……

現在的我也隻不過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啊,我的很多同學現在上學、放學還是家長接送呢!可我呢?不但要自己回家,還要替媽媽照顧弟弟。每天晚上放學回家的時候,媽媽就隻知道和我說那些照顧弟弟的注意事項,從來都不過問我在學校過得怎麽樣、成績如何。

有一次我語文單元測試考了100分,我把卷子拿回家想給媽媽看。可是,一轉身的工夫,卷子就被弟弟扯著玩了。我生氣地衝弟弟喊了兩句,媽媽竟然開始罵我,說一張破紙,扯就扯了,說到底還是因為我自己沒有保管好……

我知道,我比弟弟大七歲,我的確應該照顧他、讓著他,可是就算這樣我也才隻有十一歲呀,我也需要爸爸媽媽的關心和照顧,哪怕是精神上給點撫慰也好啊!有時候我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為什麽同樣都是他們的孩子,待遇差別就這麽大?難道我是多餘的嗎?

東子爸爸,是不是因為我太不可愛了,所以爸爸媽媽才不喜歡我?可是我真的很努力地去做了。我多希望媽媽可以常常關心我,就像大鴨子照顧鴨寶寶那樣,那該有多幸福啊!可是這一切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求……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讓孩子享受屬於他的愛

這是一個可愛又可憐的小女孩,她所提的隻是一個孩子對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我認為一點都不過分。人人都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愛,尤其是孩子,他們特別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父母之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是一種父母對子女純粹的愛、自然的愛,這種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營養。

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生活中確實有一些為人父母者,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忽略了孩子的這種情感需求。一個長期得不到足夠父母之愛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恐懼、焦慮、反叛等心理,進而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使孩子離家出走,甚至報複殺人……

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就是因為覺得“媽媽對自己不好、對弟弟好,嫉恨媽媽和弟弟”,而投毒毒死了母親和年僅三歲的弟弟;廣東省佛山市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因不滿父親重男輕女,殺死了三歲的弟弟,自己也跳湖自盡。至於因得不到父母之愛從而離家出走的孩子,那就更多了。

分析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首先要看他們成長的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體發育不曾忽視,對孩子的物質需求不曾忽視,但卻忽視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有研究表明,父母的不當教育方法和行為,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如何,對子女精神需求的關注度如何,實際上是會關係到子女成長的結果的。

像信中這個小姑娘一樣,因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而苦悶、甚至如以上幾例被逼得喪失理智的孩子還有很多。這些孩子的所作所為絕非一時的衝動之舉——反叛情緒也是需要長期的醞釀和沉澱的——然而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們卻絲毫沒有察覺。可見,我們多麽忽視孩子的精神世界!

孩子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他們也有自己的許多需求。當孩子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強烈的精神需要。他們渴望父母關心他們、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如果這一需要得不到滿足,那麽更高的需要如學習、認知、審美等自我實現的需要就難以產生,這樣的孩子別說是成功、成才,就是成人也難。

不管你有多少孩子,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無論他們有何差別,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歸屬——都是你的孩子。既然是你的孩子,就應該得到你的愛。對孩子厚此薄彼,不利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而傷害了孩子的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的未來。為了一個孩子而傷了另一個孩子,這是極端的短視行為,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自私狹隘的愛。

我們一直倡導“以人為本”,可我們的家長真正為孩子考慮了多少呢?不是你給他吃、給他穿、供他讀書就可以了,你要給予他精神撫慰,滿足他對愛的渴求。家長為孩子努力打造舒適的生活家園的同時,更要為他們努力打造出一個溫馨和諧的精神家園。

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在任何方麵取得成績,都是他付出努力的結果,是孩子引以為自豪的成就,也是他希望父母認可並能與他一起分享的。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情感需要。但是信中這個單元測試得了滿分的小姑娘,不僅沒有得到父母的讚賞與鼓勵,反而還間接因此受到了責罵。想想看,孩子的心裏會是怎樣的感受?

這可能會使孩子因為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而在心靈、情感上受到傷害,認為“反正父母不喜歡我,我再努力也得不到他們的賞識”,以至於失去積極性。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及肯定,父母對孩子的賞識、鼓勵,是孩子努力、上進的最大動力。所以,無論孩子取得什麽樣的成績,哪怕隻是很小的成就或者進步,父母也要真誠地給予肯定。

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展示自己才華和成就,都希望將自己最好的一麵展現在父母麵前。隻要時間和條件允許,父母都應該適時地出現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這對孩子是莫大的激勵,也是孩子保持自信、積極進取的動力。

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愛我”,孩子才會自信、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孩子和成人一樣,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僅僅看做一個小孩子,而要把他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要給予孩子必要的尊重。

對於孩子的物質需求,我們可以“吝嗇”一點,但在孩子的精神需求方麵,則要做一個慷慨的施愛者。讓孩子的各種精神需求得到滿足,孩子才不會成為一個精神上貧乏的人。家長隻有科學地滿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時常給予孩子精神撫慰,孩子才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