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

國家形象的塑造必須考慮到世界的變化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裏,國家形象是領導人、部長、外交官等少數人的事情。他們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他們與外部世界的接觸與溝通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裏,總的看,大體如此。但是,今天,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中國與世界交流的規模擴大了,相互依存度加深了。自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與合作大大發展,其規模、深度和廣度都是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國與世界合作大發展,帶來的結果是小外交走向了大外交。從政治外交,擴大到經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軍事、地方、社團和人民外交,涵蓋中國的各行各業,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依存度大大加深。

第二,信息革命顛覆了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傳統模式。互聯網正在改變世界,互聯網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中國人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國。在中國發生什麽事,很快傳播到全世界;世界發生什麽事,很快為中國公眾所獲悉。

第三,世界對中國的關注程度上升。由於中國的快速崛起,世界對中國的關注程度大大上升。30年前,世界的主流媒體關於中國的消息很少,幾天才隻有一兩條。而今天,世界主流媒體天天報道中國,有些消息上了頭版,有些成為要聞。

中國形象,公眾有責

世界了解中國,是通過對中國的觀察來了解的,這種觀察是多視角的。中國的公眾,不論其身份地位如何,一旦同外部世界接觸,一旦映入外國人的眼簾和攝像機的鏡頭,都參與了中國形象的塑造。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在崛起,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的走向。中國的崛起是13億人在崛起,這在人類曆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在觀察中國時,都有這樣的問題:中國崛起會怎麽樣?會對我們有什麽樣的影響?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觀察中國,這可能還是第一次。他們對中國的態度,在相當程度上,是通過他們對中國進行觀察後得出的印象來決定的。而中國在世界上有什麽樣的形象,這對於中國能否順利地和平崛起至關重要。

中國的崛起,不是在月球上崛起,而是在正在全球化的地球上崛起。如果你形象好,大家都喜歡

你,都願意與你開展合作,那你崛起就會比較順利。反之,大家都怕你,對你敬而遠之,處處設防,那你的崛起就會非常困難。我們過去30多年的大發展總體上是比較順利的。但是,必須看到,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世界對中國崛起的擔心、憂慮,甚至恐懼,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嚴重。我們中國人必須正視這一點,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形象變得更加重要了。

過去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今天是中國形象,公眾有責。

我曾會見過一位居住在夏威夷的美籍華人領袖。他本是老撾的華僑,後來移民到夏威夷,今天,他仍以身為炎黃子孫而自豪。他說:中國與老撾的經貿合作發展得很快,人員交往增多,不少中國人去了老撾。有些中國人到了老撾,給人的印象是“暴發戶”。他們看不起老撾人,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一些優越感,以為自己很有錢,有錢就能買到一切。這些人引起了老撾民眾的強烈反感。接觸過這些“暴發戶”的老撾人,大概會以為今天的中國人就是這個樣子。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日本政府這一做法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和大規模的反日遊行。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完全正當的,但是,遊行過程中出現的打、砸、搶、燒以及一些極端的口號,毫無疑問會給中國人的形象造成極大的傷害。發生這些示威遊行時,正值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訪問中國,是全球媒體聚焦中國的時候。這就意味著,上述情況會在全球廣為傳播,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我的夫人施燕華1994年至1998年擔任中國駐盧森堡大使。有一次丹麥駐盧森堡大使對她說,他兒子去了中國,中國人真好。原來,他讓他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利用暑假到中國去旅遊,親眼觀察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為了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國,他沒有給兒子很多錢,而是讓他像中國普通老百姓一樣在中國旅行。有一次他兒子半夜上了中國綠皮火車的硬座車廂,沒有冷氣,天氣炎熱。他兒子看到別人脫了鞋和襪子,坐在那裏睡起來。他也入鄉隨俗,照樣睡起來。他的襪子幾天沒洗了,有股汗臭味。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襪子沒有了,回頭一看,見有人在他的座位旁邊,把洗幹淨的襪子晾在那裏。抬頭一看,坐在對麵的老媽媽對他微笑。他一下子明白了,是老媽媽幫

他把襪子洗幹淨了。老媽媽也不知道他是誰,隻知道他是個外國學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也許想起了自己的兒子,她覺得自己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就這件事情,讓丹麥大使夫婦和他們的親屬大為感動,覺得中國人真善良。

中國形象從根本上說是中國真實情況的反映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在國際上打造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你仔細想一想,一個國家的形象是打造出來的嗎?國家和人一樣,他的形象是通過他的言行給外界留下的印象。

既然中國的形象是通過中國人的言行所塑造的,那麽,這裏有三個問題是我們必須正視的。

第一,公眾需要引導和教育。我以為,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如此密切的情況下,我們教育公眾必須要把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中國人要愛祖國,也要愛人類。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應當摒棄的。中國共產黨對民族主義一向是警惕的。民族主義包含兩個方麵:一是熱愛自己的祖國,這沒有什麽錯,世界各國人民都熱愛自己的祖國。二是排斥其他國家,盲目地排外,這就很危險了。因為中國的現代化離開國際合作是不可能完成的。反日遊行也暴露出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在中國還有一定的市場,任其泛濫是危險的。

第二,既然公眾參與中國形象的塑造,必定會有好的和不好的。在這裏,明是非是至關重要的。對於那些損害國家形象的言行,要理直氣壯地予以批評和教育;對於違法行徑,必須依法懲處。另一方麵,對於那些反映正氣的言行,則應當予以提倡和鼓勵。

第三,所謂中國的形象,應當是一個真實的中國給外界的印象。今天的中國有巨大的成就,也麵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但是,在不斷進步;中華民族有很多優點,也有不少毛病,但總體看,素質在提高。讓世界看到這兩個方麵就比較全麵了。所以,我們中國人不要一聽到外國人批評就火冒三丈。別人說得對,我們就改;別人說得不對,也不必過於介意,要學會跟人家講道理。我們應當相信,世界上好人居多數,多數人是講道理的。要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讓世界認識到,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正在進步的中國,一個和平的中國,一個講道理的中國。這樣一個形象,對我們自己,對世界都是大有好處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