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返聯合國四十周年的感悟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決議。這是中國與中國人民,以及全世界主持正義的國家和人民長期奮鬥的結果。消息傳來,舉國歡騰。

我本人有幸作為重返聯合國中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出席了第26屆聯大,並作為首批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人員在聯合國前後工作了10年。40年過去了,中國代表團重返聯合國、聯合國各國代表對中國代表團歡迎的盛況仍然曆曆在目。回顧中國外交40年來的曆程,感悟良多。

世界需要中國

1971年10月25日,蔣介石的代表團預感到情形不妙,沒有等最後表決通過恢複新中國合法席位的決議,就宣告退出聯合國。聯大決議通過後,中國的席位是空缺的。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曾三次來電報,邀請中國派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中國代表團於1971年11月11日飛抵紐約肯尼迪機場,受到了聯合國官員和法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以及500名記者的歡迎。11月15日,聯合國大會舉行專場會議,57個國家的代表先後發言,原定隻開半天的會議,結果開了一整天。我在現場聆聽57位代表的發言,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真切地感受到,中國重返聯合國是曆史潮流推動的結果,這股潮流確實是不可阻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立的聯合國,是世界上最有權威、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組織。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

但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卻被台灣當局占據了,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卻被排斥在外。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新中國,被排斥在聯合國之外,這不能不說是當時聯合國的一大缺陷。聯合國是要處理世界事務的,卻把中國人排斥在外,能夠很好地處理世界事務嗎?這顯然是不行的。聯大決議通過後,聯合國方麵的表現、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受到的歡迎說明,聯合國需要中國,世界需要中國。

中國需要世界

中國曾經是一個人類曆史上領先了上千年的國家。但是,正如小平同誌所說,中國在明成祖(1402—1424年在位)之後走向了封閉。在世界發生大變化、科技取得大進步的時候,500多年的閉關鎖國,置身於世界潮流之外,導致中國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的炮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人才猛然醒悟,封閉導致落後,落後就要挨打。中華民族要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起來鬥爭,爭取獨立、自由和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現代化,在閉關鎖國的情況下是很難的。鄧小平同誌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絕非偶然,他老人家經過長期對世界的觀察、對中國的觀察,總結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經驗和教訓後,認識到要實現現代化就必須開放。過去30多年中國大發展的成就說明,中國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走對了。我們的大發展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實現的,沒有開放就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果。要發展,就必須開放

,必須走向世界。聯合國是一個世界大舞台,中國要開放,要走向世界,就必須回到這個舞台,否則,就無法融入這個世界。中國重返聯合國40年的實踐說明,中國需要聯合國,中國需要世界。

國際、國內大局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

我們必須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要解決中國的問題,必須著眼全球大局,必須充分利用聯合國給我們提供的有利條件。而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反過來也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今天的世界仍然有許多缺陷,但是,客觀地說,今天的世界比過去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這是世界人民包括中國人民長期奮鬥的結果。

40年在人類曆史上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但是40年來,中國的變化是巨大的,世界的變化同樣是巨大的。中國的正確外交政策,推動聯合國大會在一切主持正義的國家的努力下,恢複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國重返聯合國之後,我們的外交舞台擴大了。1971年恢複中國合法席位時,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僅有64個,2011年有172個。外交舞台的擴大對我國現代化的建設是極為有利的。

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關係的變化充分說明,誰舉起戰爭的旗幟誰就會走向孤立,誰就會喪失人心。誰舉起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誰的路就會越走越寬廣。中國在國際上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顯然,是對世界大有好處的。

曆史潮流推動中國重返聯合國,中國重返聯合國,反過來,也會壯大曆史的潮流。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