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時57分,擔當德國公海艦隊前衛的輕巡洋艦“格勞斯登”號發出“海麵上望見三腳桅杆”的信號,而僅在一分鍾之後,英國海軍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戰列巡洋艦,“無敵”號,經過一番痛苦掙紮後終於傾覆,全艦780名官兵多半喪生於之前的彈藥殉爆及失控的艦內火勢,棄艦逃生人員則得到了兩艘英國驅逐艦的及時救援。

這是英國皇家海軍自開戰以來損失的第一艘主力艦,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各國損失的第一艘萬噸級戰艦,但慘烈的廝殺才剛剛開了一個頭……

7時整,德國公海艦隊總旗艦“腓特烈大帝”號的主桅杆上升起了一麵巨大而醒目的戰鬥旗,信號索上同時掛出“全體右轉1個羅經點”的戰術信號。各艘德國無畏艦上,指揮官們紛紛向全體戰鬥部門下達了戰鬥指令,艦員們開始將穿甲彈和發射藥從重甲保護的彈藥庫提升至炮塔,露天的小口徑副炮和機關炮操縱人員各就其位,負責彈藥輸送的艦員也分發到了第一批待用彈藥,在日常操練中的掩蔽位置待機而動;隨行的德國輕巡洋艦和大型魚雷艇上,大小艦炮實彈待命,損管搶修人員嚴陣以待,魚雷發射人員則謹遵作戰條理再一次檢查設備狀況並確認魚雷定深。

眼見14艘德國無畏艦組成的戰鬥編隊從前方海麵氣勢洶洶地迎了上來,“獅”號戰鬥艦橋內的氣氛已經壓抑到了極點。其實在瞭望哨報告說南麵海際望見大量煙柱時,戴維-貝蒂就已經意識到自己中了德國人的圈套,炮擊英國海岸的希佩爾偵察艦隊正是這個圈套的誘餌。當然了,從眼下的戰況發展來看,這個看起來十分肥美的誘餌其實是群擁有尖牙利齒的食人魚——若將“無敵”號的損失歸咎於運氣不佳,那麽戰鬥進行到這時,“新西蘭”號重傷退出戰鬥,”澳大利亞”號艦橋損毀,“瑪格麗特女王”號喪失半數火力,“皇家公主”號中彈起火,“獅”號亦是遍體鱗傷,而德國一方“戈本”、“布呂歇爾”兩艦幾乎毫發未傷,“德弗林格”、“毛奇”傷勢可控、戰力猶足,僅有“塞德利茨”號因傷退出戰鬥,鮮明對比足以說明雙方實力存在意想之外的顯著差距!

與希佩爾艦隊單打獨鬥尚且占不到便宜,貝蒂心裏很清楚,若是自己的艦隊遭到敵人戰巡和無畏艦兩支強大編隊的夾擊,下場必是極其悲慘的。可是,希佩爾艦隊同自己的交戰距離已從18000米拉近到了11000米,雙方的航線幾乎平行,航速也基本相當,如若下令急轉,那麽艦隊在完成轉向之前,將會有一段時間隻能以半數火力對敵射擊,而在此期間,希佩爾艦隊依然可以集中火力進行猛轟。哪怕這段“危險期”僅有四五分鍾,出現一艘因傷掉隊的戰艦都是英國海軍難以接受的局麵。

大局當前,貝蒂不得不咬牙做出決斷,“獅”號隨即升起了“第一戰列巡洋艦分艦隊全速左轉14個羅經點”和“輕艦艇全力掩護主力機動”的信號旗,緊接著,貝蒂的旗艦又以燈光信號向隨行的第四輕巡洋艦分艦隊和第三驅逐艦隊發出了“對敵艦隊抵近實施魚雷攻擊”的作戰指令。

於是,在德國公海艦隊的無畏艦群猛撲上來之前,貝蒂的四艘戰列巡洋艦率領部分輕艦艇急速轉向,試圖利用航速上的優勢逃出德國人的陷阱,而奉命實施魚雷攻擊的5艘偵察巡洋艦和17艘驅逐艦帶著無畏無懼的氣魄殺出。要想發揮出魚雷的有效戰力,它們必須冒著德國艦隊的炮火完成萬米征程,而經過先前的交手,英國人已經領教到了德國海軍的凶猛炮火,尤其是作為戰巡副炮和輕巡主炮的150毫米雙聯裝艦炮,其精準度和破壞力簡直稱得上“輕艦艇殺手”!

貝蒂沒有料到的是,“因傷退出戰鬥”的“塞德利茨”號悄然繞到了偵察艦隊後部,通過無線電統一指揮它的戰鬥艦艇,而海際那端的公海艦隊總旗艦“腓特烈大帝”號,亦在運用相同的通訊方式傳達著臨戰應變之策。

7時02分,佯裝退出戰鬥序列的“塞德利茨”號向德國偵察艦隊所屬艦艇發出指令:艦隊右轉18個羅經點,階梯型陣列調整為戰鬥單縱隊,集中火力攻擊西北方海麵高速突進而來的英國艦隻!

接到新的作戰指令之後,“德弗林格”、“毛奇”、“戈本”、“布呂歇爾”迅速停止了對英國戰巡編隊的炮擊,它們在輕巡洋艦的直接掩護下均速右轉。同時,艦上的主副炮紛紛調轉方向、降低炮口,虎視眈眈地瞄準從西北方海麵衝過來的英國驅逐艦群。

此刻在距離戰場十數海裏的海麵上,擁有另類外形的“俾斯麥”號又一次轉向了逆風方向,寬大平整的飛行甲板上,6架外觀一致僅是編號不同的雙翼飛機逐一起飛,它們的機腹下方各掛載一枚狀若雪茄的魚雷,細看之下,它們跟常見的450毫米魚雷幾無差別,其實重量要比普通魚雷輕很多,而這並不意味著它們的攻擊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隻是以犧牲航速和續航力的代價減輕了整體重量,並使用特殊的撞針式引信來適應飛機投射的技術要求。同“俾斯麥”號一樣,這種航空魚雷被列為德國海軍的最高機密,直至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之後,德國海軍航空部隊才開始列裝,並在整個7月份進行了非常密集的空投訓練,以保證每一名飛行員都能夠熟練掌握它們的應用技巧。

雙翼單座的胡伯特e型攻擊機一架接著一架向北飛去,而在“俾斯麥”號與公海艦隊戰列艦群之間,6艘由舊式防護巡洋艦改裝而成的魚雷艇母艦亦已放慢了航速,艦員們正利用機械吊臂將一艘艘高速魚雷艇卸至海麵。這些魚雷艇母艦本身就在湧動的浪濤中搖擺顛簸,鋼纜吊掛的魚雷艇也隨之左搖右擺,幅度大的時候難免同母艦發生磕碰,每每聽到金屬刮蹭的聲音,艦員們緊張不已,坐在高速魚雷艇上的駕駛人員也在不停的祈禱,要知道艇上搭載的魚雷已經裝好了觸發式引信,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爆炸。

以德國公主之名命名的“維多利亞-露易絲”號,是德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艦,它從1899年竣工至現在其實隻有15年艦齡,艦體和內部設備的老化並不嚴重,隻是艦艇技術的跨步式發展讓它和它的另外四艘同級艦早早落伍。從1909年開始,它們轉為訓練艦,若不是進行了魚雷艇母艦的大規模改裝,它們肯定沒有機會參與公海艦隊的戰鬥行動,即便回歸作戰序列,重啟六輛也是在對手不甚強大的波羅的海發揮餘熱。

在“維多利亞-露易絲”號的艦橋上,以海軍少校軍銜任第1機動魚雷艇大隊指揮官的奧爾登堡王子克裏斯蒂安一言不發地看著艦員們使用吊艇柱將數噸重的高速魚雷艇卸至海麵。每艘魚雷艇母艦均裝備2座最大負荷為10噸的重型吊艇柱和2座負荷為5噸的輕型吊艇柱,風平浪靜的時候5分鍾就能完成半數魚雷艇的收放,而這些動力強勁的高速魚雷艇就如同一匹匹向往自由的駿馬,隻等解脫了束縛,便迫不及待地嘶鳴著、奔騰著。

以往進行訓練操演時,克裏斯蒂安必是這群駿馬的頭領,駕艇在海麵上風馳電掣,瀟灑不羈,好不容易等到有實戰的機會,來自皇室的一紙“禁駕令”卻讓他無可奈何地作壁上觀……

一旁的副官看出了克裏斯蒂安的鬱悶所在,他開解道:“殿下,我們的魚雷艇大隊是以一個戰鬥集體的形式參戰,無論誰擊沉了敵艦,都是整個大隊的光榮,無論多少年,德國人都會記得,1914年8月7日,德國海軍第1機動魚雷艇大隊取得空前顯赫的戰果。”

自有心思的奧爾登堡王子從嘴角擠出一絲苦笑,他抬頭望向遠方,內心是多麽希望自己成為他那樣讓她欽慕的人物。然而,超凡的智慧是任何努力都無法獲得的,唯有成為功勳卓著的大英雄,才能夠匹配她那無比尊貴的身份和近乎完美的氣質。

遵照作戰預案及旗艦發來的指令,此次率先出擊的是12艘“雷霆”。它們堪稱高速魚雷艇中的重型突擊者,單艇配備4具特製的輕型魚雷發射管及一挺13毫米轉管機槍,駕駛艙有輕裝甲及鋼化玻璃保護,戰鬥全重7。9噸,裝配兩台280馬力的戴姆勒汽油機,最高戰鬥航速39節,空載極速48節,被普遍認為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超輕型突擊艦艇,曾在意土戰爭的伊奧利亞海戰中給予意大利艦隊重創。

“雷霆”結群離開,緊接著從魚雷艇母艦上吊運下來的是18艘“閃電-14”,這種新式高速魚雷艇號稱是10年前開始服役的老式“閃電”的升級型號,其實它們的內部構造和動力設置大為不同,相通之處在於各型“閃電”都以速度見長,因而配備單人座艙且隻搭載一枚魚雷。“閃電-14”在戰鬥載荷下能夠達到45節的驚人航速,隻是全速突擊的作戰半徑僅有50海裏,用途十分局限——也即意味著是一種非常有針對性的戰術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