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3月,美日海軍仍在廣袤的太平洋上進行殊死搏殺,幾乎每天都有數以百計、千計的軍人戰死,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同樣怒濤洶湧的北海,戰爭硝煙早已散去,但即便如此,穿過這片海域的艦艇航船依然需要小心提防戰爭遺留下來的水雷和反潛網,除此之外,曾在大戰期間與美英陣營展開密切合作並從中大獲收益的蘇俄也被視為長久和平的隱患,他們的作戰艦艇常單獨或小編隊穿過北海,或從波羅的海前往巴倫支海,或反向而行,經曆數千公裏的漫長航程,從一個海軍基地轉移到直線距離其實並不遙遠的另一個海軍基地,這種行動通常被認為是有偵察目的的,用以刺探其他歐洲國家的軍事部署以及重要的經濟活動。

春日的北海,大多數日子都處在陰雨綿綿或大霧彌漫的狀態,潮濕的空氣讓人覺得所有物件都要發黴或者生鏽了。天好不容易放晴,狂烈的海風卷起數米的浪濤,狠狠拍擊著過往船舶的舷壁。

正是在這樣的海況下,在位於蘇格蘭以東、挪威以西的海麵上,兩艘懸掛綠白黃三色旗的戰艦始終保持著齊整的編隊。領頭的一艘曾是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赫赫有名的快速主力艦“馮-德-坦恩”號,上一場大戰結束後,它轉籍成為愛爾蘭海軍艦艇,並被冠以“貝爾法斯特”之名。這艘1909年建成服役的大型戰艦,至1937年已是28歲“高齡”。經過了第二次現代化改裝,其標準排水量從原版的19373噸增加到了24375噸,最大航速從24.2節提升至25.4節,主炮沿循最初的三座三聯裝配置,口徑仍為283毫米,但倍徑從50增加到了56,全裝藥發射350公斤穿甲彈的情況下,炮彈出膛速度為880米每秒,能夠在15000米的距離上擊穿343毫米厚的均質裝甲,而最大射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0公裏。

愛爾蘭海軍旗艦的第二次現代化改裝,不但更換了主炮、副炮、鍋爐、輪機等硬件,全麵優化了防空和防雷配置,還加裝了性能比肩德製洛倫茲-iid的愛製mc-iiia型艦載火控雷達和“哈密爾頓”機械式射擊計算器,大幅度提高了主炮的遠程射擊精度。從技術角度來看,愛爾蘭海軍已將這艘戰艦的設計潛能發揮到了一個極致。

與“貝爾法斯特”號同行的,是1934年開工建造、1936年10月正式服役的輕巡洋艦“斯托克斯”號,它屬於費奧納級輕巡洋艦的改進型,又稱斯托克斯級,就主要技術數據而言,它與費奧納級大同小異,似乎隻是在費奧納級的基礎上進行了小幅度的改良,但多年之後人們會驚訝的發現,愛爾蘭人居然在艦對艦和艦對空導彈還處於理論研究階段的時候,就為他們的巡洋艦預留了加裝導彈武器的空間!

這支放在太平洋戰場毫不起眼的雙艦編隊,以北方法羅群島的同盟國海軍基地為補給地,進入北海巡航已有一個多星期,活動範圍從蘇格蘭東岸的福斯灣到挪威西部的博肯峽灣,覆蓋了整個北海北部海區。巡航臨近結束,雙艦編隊再度來到了那片船跡罕至的海域,汪洋大海中矗立著三座模樣奇特的人造建築,確切地說是三座構造堅固的海上鑽探平台。

抵近這些平台之後,兩艘愛爾蘭戰艦降低了航速,慢慢繞著它們轉圈子。

“貝爾法斯特”號右舷上層的一處防空炮位,三名年輕的海軍士官並肩而立,一邊吸煙一邊聊天:

“多麽偉大的工程啊!就算最終鑽不出石油礦藏,也可以作為海上酒店,夏季避暑,冬天觀雪,肯定會受到旅行者追捧的。”

“開玩笑吧?這樣一座立足海底的鑽井台,耗費絕對是千萬級的,要是把它改造成酒店,那得要多高的住宿費才能在若幹年內收回成本?”

“好吧,不瞞你說,我剛才的話確實是開玩笑的。約阿希姆陛下親自策劃實施的項目從未失手過,我堅決相信這次也不會成為例外。”

“可我有些想不通,波斯有那麽多有待開發的油田,我們在巴林的石油開采也在平穩進行,為什麽要舍近求遠在這裏進行鑽探?”

“你要是能想通,現在就不會站在這裏,而是被皇家戰略研究院召去當高級顧問,享受高額周薪和每年三個月的假期了!”

“呃,那可是天才雲集的部門,普通智商的人去了連端茶倒水都不夠資格吧!”

“所以說啊,有這些超凡的人物專門進行研究分析,我們的每一筆重要投入都能夠收到數倍乃至十數倍、數十倍的回報。看著吧,也許用不了多久,這些海上***就能夠為愛爾蘭帶來可觀的收益。”

“這裏是公海,如果真的鑽出了油田……所有權歸屬我們沒有問題麽?”

“就算有問題,不也還有我們嗎?除非德國人跟我們爭,不然周邊還有哪個國家能夠迫使我們讓步?”

“蘇格蘭,英格蘭,挪威,荷蘭,比利時,丹麥……”其中一名士官挨個數了一遍,很顯然,這裏麵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軍事和外交層麵跟愛爾蘭掰手腕。經過二十餘年的勵精圖治,而且合並了威爾士的工業和勞力資源,愛爾蘭王國已經成為超級二流強國——與真正的一流強國還有質的差距,但跟弱一流和準一流強國隻存在數量級的差別,隻需要在經濟或軍事領域取得強勢突破,便能夠逾越這一界限。

一根根巨大的空心鋼柱穩穩紮根於80多米深的海底,支撐起龐大的鋼架建築,最多可供數百名工人在此工作生活……在常人眼裏,這三座從1936年夏天開始建造的海上鑽井油田確是帶有夢幻、神秘色彩的新奇之物,剛開始的幾個月,隻偶爾有漁船從附近經過,自從一名丹麥記者拍下照片並以“愛爾蘭人的海上城堡”為名撰文刊發後,駕船或租船前來的看客開始絡繹不絕,很快有精明的航運公司調整原有遊輪航線,以便讓乘客們一睹這海上奇觀,與此同時,歐洲各國艦艇紛至遝來,他們的軍隊高層以及軍事觀察家也都對這種海上平台既有和潛在的軍事用途充滿了好奇,就連事前得到愛爾蘭官方通報的德國海軍也忍不住向自己鐵杆盟友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從20世紀末期向前回溯,北海油田無疑是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發現,其石油儲量近50億噸,天然氣約1.5萬億立方米,雖然絕對值隻占全球探明石油、天然氣儲量的百分之二和百分之一,卻足夠滿足所有北歐國家和不列顛諸島的工業需要,使之擺脫對中東和美洲石油產區的依賴,甚至還有很大幅度的富餘。

自從石油開采邁入工業化的門檻以來,北美、中美、西亞、南亞等地區相繼勘探出了大量油田,北海油田的海底石油藏量僅次於波斯灣和馬拉開波灣而居世界第三位,之所以長時期沒有被油氣勘探工作者注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海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全年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是陰雨天,風大浪高,而且周圍陸地均為基岩出露,海底油田均隱藏在地塹區——南部以上二疊統砂岩為主要目的層,有勒曼、因迪法蒂格布爾、休伊特、西索爾、歐德雷等大氣田;中部以下第三係砂岩和白層為主要生產層,有埃科菲斯克和福蒂斯大油田,弗裏格大氣田等;北部以侏羅係砂岩為主要生產層,有布倫特、國家灣、錫斯爾、尼尼安、奧塞貝格、古爾法克斯、斯諾裏、西斯萊普納、派珀、克萊莫爾大油田和特羅爾大氣田等。

曆史上,荷蘭沿海的格羅寧根大氣田被發現於1959年,北海南部氣田群被發現於1965年,中央地塹區的埃科菲斯克大油田被發現於1969年,維京地塹的布倫特大油田被發現於1971年。盡管海底石油的開采難度和成本高於陸上,沿岸國家仍下決心開采。英國的北海油田從1975年開始產油,1984年產量突破億噸,而挪威90年代起產量超過英國,成為一個新興的油氣生產國……

“注意!北方海麵發現一艘不明身份的船隻!預計60分鍾後發生接觸,請全體戰備值班人員進入崗位!重複,北方海麵發現一艘不明身份的船隻,預計60分鍾後接觸,全體戰備值班人員進入崗位!”

當艦艙和通道裏的喇叭傳出這種嚴肅的聲音時,兩艘愛爾蘭戰艦也開始轉向和加速了。盡管這片海域超出了美日艦艇的有效活動範圍,而當前蘇俄突然襲擊西方同盟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習慣了戰爭思維的愛爾蘭海軍官兵們迅速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如果那隻是一艘滿懷好奇前來的普通民船,戰艦的巍峨身軀和強悍武備足以讓船上的掌舵者領會對方的態度,但如果那是一艘他國軍艦,尤其是西方同盟國陣營之外的國家——蘇俄或者挪威,那麽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作為海上鑽探平台的守衛者,它們有必要將各種潛在的威脅排除在外,愛爾蘭專業機構以特斯拉方案為基礎,耗費二十載光陰和數千萬資金所得的海上鑽探平台建造技術,可不能讓外界輕輕鬆鬆拿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