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必然趨勢

蕭國燕果然是帶著王幹事一起來的,麵白儒雅,長得還不錯,一臉和氣,看上去是一個很有修養的家夥,蕭寒倒是沒有看住他哪裏有自虐的傾向來。

“這是燕兒姑父”?蕭寒笑嘻嘻的打趣,王幹事顯然很愛聽,原本的溫和頓時變成了親熱。

“小鬼頭,說啥呢?再胡扯,看我不撕你,哼”!英雌本『色』,蕭國燕蠻橫不改的對蕭寒哼了一聲,隨即伸出晶瑩的小手衝著蕭寒勾了勾:“過來,今天有事找你”。

“好事壞事”?蕭寒心中哀歎,準是找自己要歌的事兒。

“當然是好事兒”蕭國燕得意的對王幹事說道:“看到沒?這可是我們蕭家集出的小作家!”

“嗬嗬,寒子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貫耳呢”!王幹事趕緊附和的誇讚,蕭寒倒是慣了,也不在意,笑著把王幹事讓到了自己的病房。

“蕭委員不在”?看了看屋中,王幹事問道。

“我爸?中午興許來一會兒”,蕭國華現在已經是一個一千多人大廠(相對當時臨南來說)的廠長,當然,也掛了個革委會主任的名頭,還是縣革委會的委員,正好是先前在軍工廠的正科級別。

“寒子,你答應我們的歌啥時候給我們呢”?蕭國燕一邊將堆在**的薄被推向一邊給蕭寒清理一塊躺下的地方,一邊問道。

“呃,姑啊,我現在可是病號啊”!蕭寒哀歎,這回想跑都難。

“可都好幾個月了啊,現在要又有什麽啊,別說這麽久你都沒給我們編”!蕭國燕怒了,叉腰問道。

“我……”剛要說話,蕭建強卻從外邊跑了進來,一邊跑一邊叫:“寒子叔,快出來誒,有熱鬧看哩”!

蕭寒當時都想親這家夥一口,雖然隻是盜版而已,可蕭寒怕有了這次還有下一次啊,真適合這個年代的歌,還真不多,蕭寒是真怕蕭國燕的壓榨,正好蕭建強給解了圍。

“啥熱鬧”?趕緊追問,要不就晚了。

“沒聽外邊在打鼓”?蕭建強說道,蕭寒仔細一聽,嗯,隱約著是有敲鼓的聲音,疑『惑』的問道:“啥行動”?

“遣返的,在遊街,都是受不了農村的苦偷偷跑回去的知青,十幾個呢,還有兩個女的,都掛著牌子遊街”!王幹事顯然知道,淡淡的說道。

一聽是這個,原本站起來要往外走去看的楊宏偉頹然的又坐了下來,都是難兄難弟,有什麽看的?不由自主的看了看蕭寒,兩個人相對苦笑。

“聽說,這次遣返的人,會被送到羅河去挖『潮』溝”王幹事又補充了一句。

羅河,說是河,其實卻是一條鹽場引海水的『潮』溝,要說整個臨海,羅河那裏是最艱苦的地方,別說城裏的小青年,就是農村的老成漢子,在那裏待著都極難受,羅河的感受,可以總結為“苦、累、濕、寒、鹵”五個字。

苦,指的是生活,因為是在灘塗上,平常連青菜都是稀罕物,論吃的,那裏最不缺的就是鹽。

累,鹽場的活,沒有輕巧的,無論是在鹽池子裏還是鹽池子外,幹的都是沉重的活計。

濕,廢話,在海邊灘塗上能幹的了麽?不管是衣服還是被褥,經年都是濕漉漉的,一挨上去就沾在身上。

寒,海風吹著,卻不得不在鹵水裏邊幹活,冷是一定的,關鍵這個寒不是單單指的冷風,而是鹽場的人,沒有不得風濕的。

鹵,這個更好理解,那裏吹的風裏邊都是鹽,天天嘴唇都是鹹的,脫了衣服,都能在地上戳著。

更重要的是,挖海溝子,在鹽場所有的活兒裏,無論是哪方麵,都稱得上一個最字,原本就因為受不住農村的苦才跑回家,這一次,卻更要苦的沒邊兒了!

“寒子、建強哥,在你們蕭家集,我們還真是到了天堂了“苦笑了一聲,楊宏偉對蕭寒和蕭建強說道。

“嘿,還別說,哪怕是在農場那裏,也比別的地方強太多啊,最起碼能吃飽呀“!蕭建強低聲說道。

68年9月5日,西藏和新疆革命委員會同時宣布成立。這樣,全國(除台灣省外)的29個省、市、自治區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已經是“全國山河一片紅”。此後,成立革命委員會的重點,由地方轉入中央各部。

而此時,政務院的部級機構有九十個。偉大領袖決定,在這些機構中也要成立革命委員會。在成立革命委員會時,要實行精簡的方針。

副統帥得知這一指示後,向領袖建議:現在中蘇關係緊張,可能馬上打仗,應該對一些重要的部委實行軍管。

而領袖也估計到有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便同意了副統帥的意見。於是,副統帥先後派出軍隊幹部,對十八個部委實行了軍管。在這些參加軍管的軍隊幹部中,當然有很多是副統帥較為看重的幹部。

這些軍隊幹部到這十八個部委後,由他們組織領導班子,建立革命委員會。對那些沒有宣布軍管的部委,副統帥以各種理由,向領袖提出建議:派軍隊代表去那些部委掌握領導權;成立革命委員會時,也要以軍隊幹部為主,建立革命委員會的核心。在建立中央各部委的革命委員會過程中,這些單位裏原有的幹部,大部分沒有得到安排。這樣,就又出現了許多沒有工作的富裕幹部。

68年10月5日,**在《柳河“五七”幹校為機關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經驗》一文編者按中,引述了領袖的有關指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

此後,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都紛紛響應,在農村辦起五七幹校。黨政機關、高等院校、文教科技戰線的大批幹部、教師、專家、文藝工作者等知識分子被下放到農村,到五七幹校參加體力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中央、政務院所屬各部委及豫、贛、鄂、遼、吉、黑等十八個省共創辦五七幹校106所,下放的幹部、家屬達十餘萬人。“五七幹校”是為貫徹偉大領袖的指示辦起來的,強調體力勞動的重要,反對隻重視腦力勞動,使大量知識分子和幹部受到了全方麵的鍛煉。

原本的那個時空,臨南縣作為一個小縣,並沒有被五七幹校選址,不過,現在的臨南,已經不是原來的臨南了,墾豐農場的墾荒成功,8月份早稻的豐收,讓臨南早就納入了中央領導人的視線,所以,臨南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建立五七幹校的首選地,而且因為種種原因,臨南的五七幹校實際上還有著一種比其他地方特殊的地方(允許老白賣個關子)

等關於建立幹校的通知到達臨南的時候,陶自強一下子就想起了墾豐農場邊上,蕭家集的南麵那座空閑的小院來,倒是沒想是不是蕭寒的先見之明,以為那時蕭寒作為義勇軍軍部的一個地方,隻是後來沒用到而已,這一回,恰好“廢物利用”!

其實蕭寒倒不擔心有人懷疑他先知先覺,武器指示早在兩年多以前,就已經提出來了,隨後又有過多次類似此方向的刊發文章,所以即便是預先的準備,也不足為奇,更何況這種事情大多也就歸於巧合罷了。

畢竟義勇軍小隊有著正規的稱號,所以要用這個地方還真得蕭寒點頭,所以,陶自強跟李衛國兩個人還專門的跑了一趟,蕭寒哪裏會不答應?

不過,就蕭寒的這個小院來說,還是有點小了,估計並不能容納所有的下放幹部,所以,在墾豐農場的總場邊緣,又修建了一處,而這恰恰和了蕭寒的心願,蕭寒幹脆要求:“按照下放的時間長短,時間長的,留在這邊,比較短的,則要去總場場部那邊,這也是有原因的。

時間長的,往往就是那些高校的教師、專家,而時間較短的則是各部委的幹部,蕭寒要的就是這些專家。

68年的10月份,作為蕭家集和墾豐農場的人們正在農忙,雙茬稻這時候還沒到收割期呢,餘下的單茬稻卻已經到了開鐮的時候了,而蕭寒在收割早稻時想起來的嵌把鐮刀,這回真的有了用武之地,揮動著輕巧鋒利的鐮刀,使得勞力們的收割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80多萬畝(加上蕭家集的土地)的水稻,即便是晚稻還有些綠『色』,但是從高空中看下來,也大致相同,這麽一大片金黃的稻田,光是看上去就已經讓人驚歎了,而等到了收割結束,堆放到稻場的時候,那一垛垛遍體金黃的稻子垛則更加讓人欣悅,毫無疑問,今年這個豐收年已經坐實了,各個地方『政府』,已經卯足了勁準備產量數字出來之後向中央,向領袖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