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流量焦慮,總是問我:流量從哪裏來?

其實這是不對的。我見過很多100萬粉絲的大咖,因為有流量而浪費流量。我也見過不少普通人,因為社群運營得好,年收入上百萬元。

其實對於一個新媒體的小白而言,重要的不是你現在有多少流量,而是有多少人信任你。

我見過很多公眾號有10000多人次的閱讀量,但是賣不出去貨,或者賣一個299元的訓練營隻有兩三個客戶願意付費。我也見過閱讀量200人次的公眾號,發一篇文章能夠賣貨10多萬元。

兩者背後的差別就在於,別人是從你這裏看一些信息,還是真正相信你這個人。

當別人真正相信你這個人,而不是把你當成“工具人”時,你才會對別人有更強的影響力,你才會擁有所謂的“帶貨能力”。

獲得別人信任的能力,比流量更值錢。

●●

信任=價值×真實

我們為什麽會相信一個人?

根據貝葉斯法則,當不能準確知悉一個事物的本質時,可以依靠與事物特定本質相關的事件出現的多少去判斷其本質屬性的概率。簡單來說,我們會根據一個人的過往行為,判斷對方是否靠譜。

如果你幫我解決過問題,之後你大概率有能力繼續幫我解決問題。如果你現在願意幫助我,大概率你以後也會願意幫助我。如果你這次見麵放我鴿子了,後續的合作大概率你也會搞些事情出來。

如果想要獲得信任,我們最需要做的隻有一件事——給別人提供價值。

之前我作為一個程序員,認為隻有一種價值,就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比如,你電腦壞了,我幫你修一下;你不知道怎麽寫代碼,我教你。這樣幫別人解決問題都屬於功能性的價值。

現在我發現,我們除了可以幫別人解決問題,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讓對方看到生活當中的另一種可能性也是一種價值。比如,在別人迷茫的時候,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克服中年危機找到人生意義的故事,對於別人而言就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比如,騰訊裏準備離職的很多前同事就很喜歡找我吃飯,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我是從騰訊離職的人裏,少數越混越好的,他們希望從我這兒找到一點對未來的信心。

●●●

下麵三個是可以幫助大家與客戶快速建立信任的有效方式。

一、分享大家常見的問題

我們在與客戶的交流過程中,可以提前把客戶可能麵臨的問題進行分類。你在準確地說出客戶問題的那一刻,客戶就很容易相信你。

分享問題的常見句式:“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比如: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沒有目標,一天到晚瞎忙?”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行動力差,背後原因是想一想這件事有難度就不做了?”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拖延症,重要的事情總是往後拖……”

二、分享自己的改變

分享自己的改變有一個很好用的句式:“我之前……”和“我之後……”。

舉個例子講一下我的領導力是如何突破的。

我之前作為一名CEO演講教練,不喜歡管人,也很少和團隊開會。很多時候,大概半個月,同事都見不到我,因為我在外麵出差講課。

我之後找到了作為一名CEO的身份感,主動招募了更多優秀的小夥伴加入團隊,花時間培養團隊成員,梳理公司流程……現在,團隊的能力越來越強了,我有時間去思考公司的戰略和產品方麵的迭代……

我們為什麽要分享自己的改變?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分享自己的改變,可以激發潛在客戶想要變好的意願。隻要客戶抱有想要變得更好的意願,就有成交的可能性。

三、分享客戶的改變

我團隊的運營一朵曾經和另一個自媒體團隊的合夥人交流,對方很感興趣的一點就是,為什麽她從一開始很迷茫的狀態變得更加自信了,而且影響他人的意願有了明顯的提升?

她分享了不少我激發團隊成員的方法,比如,我和團隊一起團建玩現金流遊戲,激發大家對於金錢的敏感性。再如,我帶團隊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曆,互相建立深度信任。

不斷分享客戶的改變,其實告訴客戶的是“別人可以,你也可以”……

小結

我們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快速建立別人對我們的信任:說中別人的問題,分享自己的改變或者分享客戶的改變。

獲得別人的信任是一種高階能力,未來會比流量更值錢。